未來農業企業排行榜

未來農業企業排行榜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在社會經濟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但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與前兩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錯失了現代化的發展良機。我國現代農業在機械化、化學化、工業化方面雖有所成就,但總體仍落後於美日歐等發達農業經濟體數十年時間。這幾十年的時間鴻溝,需要用“數字”來縮短,當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相對落後的農業“嫁接”在一起的時候,農業將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

北大荒,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成立。北大荒人建立起了以北大荒集團為核心、以產業公司集群為支撐、以農(牧)場公司和生產基地為保障的完整的經濟體系。

據悉,黑龍江墾區70年來累計開墾4300多萬畝耕地,建成了全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糧食產出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累計提供商品糧6400多億斤,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等一批知名品牌。此外,境外企業發展到了26家,開發境外土地300多萬畝。

北大荒將立足“北大倉”的定位,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打造完備的糧食產業體系,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裡主要裝中國糧”增添底氣。

事實上,只要找準定位,就會吃好自己的“盤中餐”,蘇墾農發、金成集團以及雪榕生物皆可視為農產品產業鏈的旗艦,牧原股份、溫氏股份以及唐人神等都可稱為畜牧業全產業鏈的標杆。

“上下通吃,一條龍”的全產業鏈

全產業鏈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從產業鏈源頭做起,經過種植與採購、貿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飼料原料的加工、養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銷及物流、品牌推廣、食品銷售等每一個環節,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供應全過程。

“上下通吃,一條龍”是全產業鏈的典型特質,由此可見,若想成為“全產業鏈”的頂級玩家,必須具備供應鏈完善且資金雄厚這兩個充分且必要的條件。

農業全產業鏈是中糧集團提出來的一種發展模式,這是一種縱向多元化和橫向一體化有機結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中糧集團原董事長趙雙連曾說:“做全產業鏈國際化大糧商是中糧集團的新願景。”

作為全產業鏈農業的龍頭企業,中糧集團以探索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為戰略目標。其產業鏈模式是:多元化+單品的深度產業融合,打造出了從田間到餐桌,包括農業服務、種植、收儲物流、貿易、加工、養殖屠宰、食品製造與營銷等多個環節的“一條龍式”的管理鏈條。

實踐表明,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是一個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憑藉“縱向打通、橫向協同”的整體優勢,控制關鍵環節和終端出口,推動行業整合,強化控制力,保障食品安全。

“出水才現兩腳泥”,對於入局農業全產業鏈的企業來說,既有“順水順路又順風”的順意者,也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失意者,對於入局的企業而言需先謹慎謀篇後果敢出擊。

德青源,術業專攻“水晶蛋”

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佈局了33個國際標準的生態農場,蛋雞規模高達1億多隻。憑藉其自身優勢,德青源先後成為2008年奧運會、2014年APEC峰會、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指定雞蛋供應商,還曾兩度榮膺世界蛋品行業最高獎——全球水晶雞蛋獎。

德青源開創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清潔能源、環保設備、有機肥料、訂單農業、有機種植的生態循環,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範。德青源首席運營官於洋先生講到:“我們的每一顆雞蛋上都有屬於它的‘身份證’,這就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產品安全有絕對的信心,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產品可追溯,確保每一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德青源憑藉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雞蛋的同時,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蛋品產業的結構升級,重塑了中國蛋品產業方向。

玩轉“基因突破”的生物農業

互聯網技術和生物技術統稱20世紀和21世紀最偉大技術發明,生物技術則被稱為未來農業革命性的技術。未來,農業生物技術將會成為制勝市場的新武器,也必將會重新劃分世界農業新格局。

種子是農業科學的“芯片”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袁隆平院士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關鍵時刻,一粒小小的種子能夠絆倒一個強大的國家。”截至目前,全國選育農作物品種4萬多個,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達到2.7萬個,授權品種超過1.1萬個。據統計,2018年品種權申請量4854件,位居世界第一。

俗話說“施肥不如勤換種”。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農業資源形勢日趨緊迫,培育優質高產的好種子是彌補我國農業資源稟賦不足的重要手段。以隆平高科、華大基因為龍頭,以禾豐牧業、墾豐種業等為骨幹的育種企業在我國生物育種行業的“種子”軍團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種業位於農業產業鏈的最前端,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

● 微生物是撬動農業的“支點”

發展微生物農業是解決畜糧供給短缺導致的糧食安全問題、化肥農藥獸藥過度使用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有機廢棄物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的根本舉措。

業內專家指出,發展微生物新型農業,由植物、動物資源為主組成的“二維結構”傳統農業,調整為植物種植業、動物養殖業和微生物發酵轉化業的“三維結構”的新農業,這是一個產業結構健全、資源節約型農業。

農業生物技術是未來高科技技術。面對世界競爭,中國農業需要藉助科技力量自救。但,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普及之路還很漫長。

田間地頭亟需一場“技術革命”

當前,我國正面臨從農機大國向農機強國轉變的重大戰略機遇期,農機裝備的持續發展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點之一,直接關係到我國農業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進程,關係到“智慧農業”能否加速實現。

據統計,2018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有300多個示範縣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機新裝備新技術在農業各產業各環節加速應用,預計2020年將超過70%。

面對廣闊的市場,“奔跑”或許是加速前進中的農機制造企業的共同心聲。比如,2018年,雷沃重工聯手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等業務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雷沃重工董事長、總經理王桂民表示,“作為農機企業,為農業生產提供更智能、更具開放性的農機裝備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我們責無旁貸、責任重大。”再如,玉米機市場在2018年經歷了“三連跌”後,勇猛機械加速創新研發的進程,推出了兩款青飼料收穫機和三款穗莖兼收的玉米收穫機,滿足東北大地塊以及中原複雜地塊的種植收穫。勇猛機械按照年度目標及專業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實現和保持了勇猛系列大型自走玉米收割機領軍地位。

綜上,我國農機裝備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實現了“農機大國”的目標,但是由“大”轉“強”,我國農機產業仍亟需為行業注入“智慧”因子,從而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農業4.0亟待登場。在工業領域智能化之風勁吹、機器換人潮流大盛的當下,遍植莊稼的田間地頭迫切需要一場全方位的技術革新,來實現農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自動化。

另,8家明顯涉及互聯網+智慧農業的企業

未來農業企業排行榜

2018年,隨著中央一號文件《中國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發佈,農業和農村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

時值“現代農業”魅力大爆發的時候,社會各界都在紛紛為之“折腰”,大量中小型創業公司正在崛起的同時,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已入局,各方業已開始在智慧農業領域“跑馬圈地”。

騰訊也吹響了進軍智慧農業的號角。2019年4月3日,騰訊雲與廣東粵旺農業集團、深圳壹家倉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產融基金舉行簽約發佈會,各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攜手共同打造“智慧農業平臺”。

騰訊雲微瓴將為平臺提供其自主研發的“物聯網類操作系統”,並連接騰訊區塊鏈技術、騰訊計費等眾多產業互聯網“工具箱”中的工具和能力,為智慧農業場景提供技術支持。

在今年年初,美團“未來食物農場”實驗基地就已在北京郊區正式落成,該計劃是美團長期孵化的重要項目之一,“未來食物農場”是食物領域的一次新的嘗試,將AI技術運用到水果、蔬菜,甚至肉類的培育中 ,可以讓大家提前品嚐到未來食物。

該項目負責人美團首席未來食物科學家於仁杰博士表示,“未來食物農場”計劃將會在三年內全面完成並進行推廣,屆時將會開啟飲食的新紀元。

理想很美好,現實需“耕耘”。隨著我國智慧農業的應用深入,未來我國智慧農業將進一步朝著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