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中國經驗為他國發展提供啟示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11月20日至21日訪問中國。他於行前在美國西雅圖辦公室內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在推動健康公平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模式和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快自身發展提供啟示和幫助。

在華期間,他將參加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蓋茨基金會結核病防治合作十週年紀念活動,並與相關人員就項目的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探討。此外,他還將出席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與來自各國的領袖人物探討如何在全球治理、氣候變化等重大議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

中國的成功令人驚歎

《參考消息》:您多次造訪中國,印象最深的變化是什麼?中國的成功故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蓋茨:中國在很多領域的成功令人驚歎,不僅表現在農業生產力和國民健康的提高,擁有強大的教育體系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一批高校,而且在創新領域不斷作出貢獻。在醫療衛生、氣候變化等方面發展相對滯後的其他一些國家可以借鑑中國經驗加快自身發展。

中國致力於利用自身的專長和經驗幫助其他國家,尤其是幫助非洲國家民眾擺脫貧困。中非合作論壇就是中國如今在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範例。

基金會在中國開展工作的目的之一也是和中國攜手,以三方合作的方式幫助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基金會和中國的夥伴關係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將繼續致力於幫助中國解決國內健康與發展方面的挑戰,同時支持中國與世界分享其成果和經驗。

《參考消息》:蓋茨基金會已與中國合作12年,取得了哪些成績?

蓋茨:改善健康和消除貧困是蓋茨基金會對華合作的重點。基金會通過在基層衛生保健系統和兒童營養等領域進行模式創新,支持中國實現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中國設立了令人欽佩的減貧目標。我們現在也參與了中國的脫貧工作,在中國開展了一系列項目,進展良好。

2009年,蓋茨基金會與中國合作啟動了結核病防控項目,十年來在項目涉及地區取得了可喜成果。藉助新技術、新藥物和新系統,耐多藥結核病的診斷時間從兩個月縮短至兩小時;結核病患者每天用藥量從13片減少至3片;建立的新型結核病綜合防治模式使患者的治癒率不斷提高,個人需要承擔的醫療費用顯著降低。下一步,基金會還將與中國科研機構合作,聚焦研發新藥物和疫苗,取得的成果不僅將造福中國的結核病患者,全世界最有需求的人群也會從中獲益。

基金會還和中國政府、私營部門和科研院校等攜手開展了多個項目,包括加快中國製造的高質量、低成本抗瘧產品進入全球市場,協助中國與瘧疾高發地區分享瘧疾防控經驗,以及支持中國和非洲國家在農業科研創新和產業鏈升級等方面開展合作。

期待中國引領全球治理

《參考消息》: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您認為中國做了哪些事情來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

蓋茨:中國正在很多領域與其他國家合作,而我們面臨的很多重大問題如氣候變化和世界和平等只有通過國家之間加強合作才能解決。相互交流和了解越多,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同時,中國加入了各類國際組織併發揮積極作用。在最近一次氣候大會上,中國表現出強烈的遏止氣候變化的使命感,既減少本國排放,也通過創新手段幫助其他國家減排。因此,中國科技的發展和高質量的研究工作對本國和世界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消息》:與美國相比,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有何不同?

蓋茨:國際合作和全球夥伴關係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安全,對弱勢群體來說尤為如此。美國在農業研發、新藥研製和公共健康領域貢獻良多。我認為中美在這些關鍵問題上展開合作對提高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至關重要。

回望1980年,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參與度沒有這麼高,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關注度也沒有這麼大。那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對外貿易水平比較低。人們低估了中國的發展潛力。

而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各國開展貿易,大量中國企業帶著自己的產品走向世界。中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機構的工作,併發揮積極作用。這和我第一次到中國的情形完全不同。

蓋茨基金會期待中國可以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成為全球健康和發展領域更強大的合作伙伴。

不應造成貿易緊張局勢

《參考消息》:當今世界正為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所困擾,您會建議中美等主要經濟體如何採取行動來緩解貿易緊張局勢?

蓋茨:基金會不參與貿易問題,我們只是幫助貧窮國家,這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就個人而言,我對當前的貿易緊張局勢感到遺憾,因為我認為這是個錯誤。自由貿易的好處極多,因此中美兩國換位思考並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才是正解。

因此,儘管我沒有直接參與,還是希望有一個非常積極的解決方案,因為在我看來貿易可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並增進國家之間的瞭解。在這種情況下,當產生分歧時,他們更可能一起尋求折中方案,而不是甘冒直接對抗的風險。

《參考消息》:您最近曾說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猜疑對創新來講是非常不理智的,您認為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蓋茨:沒錯,特別是在健康和氣候變化技術方面,我們要讓大家發表論文,互相學習。除非是軍事用途,研究是可以公開的。我們確實需要知識產權法規並加以遵守。要有客觀科學的方法檢查產品或技術以確保它們安全且設計精良,無論它們是本國的還是來自另外一個國家。

因此,我希望人們可以通過自由貿易獲得大部分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僅僅說,好吧,假如它們來自某一個特定的國家,我們就拋棄它。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持有的觀點。

氣候變化需要中美合作

《參考消息》:您一直在關注三個領域:醫療衛生、能源和氣候變化,這三個領域的重要性如何排序?

蓋茨:我最重要的工作是全球健康事業。我們認為可以到2030年把兒童夭折數量從現在的每年500萬降低到250萬,基金會的大部分資金也是投入到這方面。

與此同時,氣候變化是個大難題。令人難過的事實是,氣候變化最大的受害者是最貧困的群體,而他們並不是問題的製造者。赤道附近的氣溫升高格外影響小農戶。他們擁有的土地量小,收成減少,子女遭受營養不良和死亡的風險升高。

我涉足能源也是因為氣候變化,因為我們需要獲取大量能源的新途徑。人們需要照明、空調等等,因此我們離不開能源,我們需要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進展,不僅要既便宜又可靠,還要完全綠色環保。

《參考消息》:美國啟動了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程序,有關數據顯示特朗普政府放鬆了約100項環保法規,您如何評價這種環保上的倒退?

蓋茨:我其實對其中很多環保法規都是支持的。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巴黎氣候協定。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在於各國的參與和合作,其中如果沒有中美兩國在減少排放並通過創新降低減排成本方面樹立榜樣,控制全球氣溫升高的目標就不可能達成。

中國已經表示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引領作用的堅定決心,不僅致力於減少自身排放,而且通過開發新手段助力其他國家的減排努力。

我們確實需要美國參與進來,實打實地和中國展開合作,讓所有國家都加入進來。這是我們實現全球零排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未來的美國政府要推翻這一決定,重新加入巴黎協定,這是最為關鍵的。(本文由徐興堂、張春曉、秦朗採寫)

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中国经验为他国发展提供启示

11月13日,比爾·蓋茨在西雅圖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秦朗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