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图》

少年王希孟十八岁画出

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浩浩荡荡12米长卷,

绵延的青绿两色构成了一派

烟波浩渺的壮阔山水。

代表着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最高艺术成就。

直到今天,

人们仍在这幅山水中获取关于

人与自然、人与居住的东方智慧。

我们新一季的立邦采色之旅

也随着这幅画卷的展开而启程了。

今年,一条摄制组继续带着采集颜色的镜头,

在一幅幅世界名画中寻找

关于色彩、关于灵感、

更关于我们生活本身。

一幅画,费劲心血地涂、抹、勾、描,

画家们所呈现的一幅幅图景,

究竟能对他的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

一起去探寻和发现吧!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中国建筑师马岩松说。

商店、公寓、街道,它们的颜色、形状、功能越来越像,就好像快餐店里那些搭配好的套餐一般,鳞次栉比地出现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里。现在,在不同的城市打开外卖软件,连弹出的餐厅都大致雷同。

建筑师们开始反思——人究竟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是灰色城市里、还是青绿的自然之间?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出生于 1975 年的中国建筑设计师马岩松,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毕业于耶鲁,曾师从伊拉克建筑设计师 Zaha Hadid。

2004 年 ,马岩松创立 MAD 建筑设计事务所。2006 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上拿下地标性建筑设计方案竞赛的中国建筑设计师,那一年,他刚满 31 岁。

但马岩松又“不那么西方”。2009 年,他的另一项受到国际关注的建筑装置作品“胡同泡泡”出现在北京的一条老胡同内。正在消失的老北京建筑和发亮的金属圆形达成了某种奇妙的共生。在马岩松的内心,始终在寻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理想建筑和生活图景。

而他的答案,就藏在一幅山水画中。

在画中寻找关于生活的答案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约 900 年前,北宋。18 岁的少年王希孟耗时半年画出《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长 1191.5 厘米,宽 51.5 厘米,构图精美、气势浩荡,得到了宋徽宗的大力赏识。

画中山水气势雄浑、意境深远,蕴藏着无数细节。形态各异的瀑布穿流其中,曲径通幽的小径连接着房舍、亭台;江水边的码头上,渔夫们正忙碌地撒网;飞鸟、树林、红花无一不清晰可见。即使如豆大的人物和建筑,都被简单几笔勾勒得精巧、鲜活。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在马岩松眼里,《千里江山图》是灿烂的。12 米的绚丽颜色令它在同时代的青绿山水画里显得格外出挑。

传统的设色山水画在宋朝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那是个青绿色的文人年代。河南宝丰县的清凉村里,汝窑匠人们正在烧出一件又一件光滑圆润、造型简洁却富有深意的美丽陶瓷,它们的颜色正如被大雨洗刷过后的干净天空。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这些汲取自自然的颜色到了王希孟这里,变成了石青、石绿等矿物质磨成的鲜艳粉末。年轻大胆的画家以赭色为衬,用张扬的笔触和配色为山峰染上的层层青绿。

与同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中所呈现出的浓郁市井生活气息截然不同,今天我们在欣赏《千里江山图》时,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紧密、和谐,更重要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幅山水画中所蕴含的生活意境,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越来越多人对美、对生活的理解和重塑。

从山水画中走出来,

寻找当代城市的可能性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地道的北京人马岩松,从小居住在被作家老舍称之为“有空儿”的胡同里。那些“空儿”是建筑与建筑间的缝隙——层层叠叠的青灰色瓦片之间露出的天空,婆娑摇曳的香椿树、老槐树分隔出院里院外的丰富空间格局……

马岩松形容北京城就如同一座大园林——房屋、自然和人以一种错落有致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建筑仿佛消失在这种自然的渗透之中”。北京的“空儿”,正是北京的灵魂,令她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区别开来。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北京的城市肌理也是马岩松对山水城市最初的想象。

不同于西方大都市,城市中心往往会建造巨型面积的公园。在北京城内,自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在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身在这环境中却不太意识到自然的存在,正如你不会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在去过很多西方城市后,马岩松对中国山水图景中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自信。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北京天坛,那里的每一棵古树上都挂了一个牌,上面写着哪一年的树、什么树种,属于几级文物保护等信息;相比较而言,西方就不会在古树上挂牌;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园艺师会把树木、灌木修剪成整齐的几何形状。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在中国文化里,山水不仅仅是属于自然的某一种植物,还被赋予了人文身份。“中国人把一草一木、山川湖泊都当成了自己心灵和生命的写照。”马岩松在他的《山水城市》中写到。

在山水间,

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事实上,“山水城市”这个概念,并不是马岩松自己提出的。它来自“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

在一封写于 1990 年 7 月 31 日的信中,钱学森向吴良镛表达到:“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1990年,北京

当时,1980-1990 年代,中国城市刚刚出现大规模的水泥方盒子建筑,外表如积木块,进到房间里向外看,目力所及之处皆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蓝天也黯淡无光。完全不是我们可以在《千里江山图》中找到的那种人与自然紧密连结的生活状态。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建筑城市观,以中国的山水和环境为出发点,去发展出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在尊重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赋予城市一种自然的精神、一种文化气息?

当年那位 18 岁少年所描绘出的生机盎然的理想生活,是不是还能为我们越来越千变一律的都市生活,带来改变的契机和灵感?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北京朝阳公园广场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对于这一点,马岩松是充满了信心的。他相信,中国,是一个研究城市未来的超级实验室。

抱着这样一种想法,马岩松自 2004 年建立了 MAD 建筑工作室以来,陆陆续续做过 100 多个围绕着“山水城市”为主题概念的建筑方案。但是它们大部分都没能实现。

尽管如此,他依然对“山水城市”这个概念充满了信念和自信——随着中国城市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自然山水意境的渴求和对自然的向往与日俱增,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认可“山水城市”概念,这是一种大势所趋。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黄山,太平湖公寓

变化的确在发生。经历过上百次的失败后,现在,MAD 负责设计的包括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北京朝阳公园广场、哈尔滨文化中心、黄山太平湖公寓等项目,都已经在陆续变成现实。

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现代建筑在中国各地拔地而起,亲身实践着马岩松对“山水城市”的设想。

面对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的现状,他提出在建筑里加入“空中花园”的概念——也就是将庭院、花园和开阔平台引入空中,建造起垂直森林。将更多自然元素和场景,带入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之内。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我想,未来的天空是蓝色的,城市是绿色的,古老的文明被妥善地保管和修缮,新的城市则成为其传统生活观的延续……建筑掩映在优美的环境中而不是被高速路所包围,它们像村落一样坐落在自然化的城市中,甚至这些建筑自己都成为了景观的因素。”

马岩松这份对未来的自信,不仅来自于他的“山水城市”理念正在逐步得到实现,也来自于他一直以来在中国山水画中所找到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份这样的底气——智慧的祖先,早就从我们时代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关于生活的真谛,绘出了一幅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理想居住范本。

而这幅用色彩传递着人与自然共生哲学的《千里江山图》,还会在将来给予更多人以改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以自信

感悟生活的绮丽本色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应该在这里找

今年,立邦采色之旅再次出发;这次,我们遍览了世界名画,在其中几幅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几幅中汲取了色彩灵感,并带着发现生活、改变生活的好奇心,去到那幅画的诞生之地,实地考察颜色为人们带来的变化,颜色赋予生活的能量与勇气。

立邦,作为一直以来专注色彩研究的专家,其色彩库中有着最多最细的色彩分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来自全世界的美丽色彩。

缘于全新一期的采色之旅,立邦也联合一条推出了限量款名画系列小罐漆。目的是不仅让更多人可以从我们的采色之旅中获取改变生活的灵感,也可以利用这些可爱的颜色,轻松地去刷新我们日常居所,为生活带来更多新鲜与活力。

立邦,致勇于改变生活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