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患腫瘤之王,術後拔引流管忍痛咬破嘴,海軍爺爺說要勇敢


2019年1月8日,在北京抗癌的浩宇未能見到疼愛他的外公最後一面,媽媽樊莉花不得已離開兒子回家辦理父親的身後事。臨行前她給了兒子一些叮囑,因為她心裡不確定這次離開後,再回來是否還能再見到兒子。7歲的浩宇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個大家庭,爺爺和外公都是軍人,爺爺1981年參軍,曾服役北海艦隊,外公1975年參軍,曾服役南海艦隊,兩人退伍後都被分配到地方工作。圖為小浩宇。

2019年1月2日,浩宇因胳臂劇痛難忍被父母帶到當地縣醫院做了CT ,但沒有查出結果,醫生建議去大醫院。第二天樊莉花和老公帶著孩子去了唐山市人民醫院,主任懷疑是因為腫瘤壓迫胳臂神經導致疼痛,但無法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又建議去北京兒童醫院確診。翌日,浩宇在兒童醫院進行了各種檢查後醫生表示,孩子病情不容樂觀,一週後經專家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圖為浩宇在出租屋中吃著難吃的藥。

爸爸李海潮回憶道:”醫生說這是兒童腫瘤之王。怎麼胳臂疼會是這麼嚴重的病?我為什麼沒有提前發現?我太不稱職了。孩子媽媽在醫院裡哭得更傷心。”醫生告訴他,這個病前期需要化療,後期需要看手術和化療的結果視情況考慮是否移植,如此下來費用十分高昂。圖為李海潮談及往事很是難過。


李海潮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家裡的老人,奶奶拿出了1.7萬元積蓄並借了28萬趕到北京。1月7日,浩宇被醫生推進手術室。樊莉花說:”手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一名醫生跑出來告訴我們,腫瘤位置在肺門不能繼續手術,否則孩子很可能因為出血過多下不了手術檯,目前孩子胸腔打開後取活檢縫合。”術後浩宇被轉入普通病房觀察等待進一步治療方案。圖為浩宇術前一家人的留影。

1月8日,正當樊莉花在病床前陪著兒子的時候,家裡突然打來電話,告知已住院半個月的姥爺因心衰昨日凌晨去世了。一邊是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孩子,一邊是父親的離去,這讓不到30歲的樊莉花徹底情緒失控。李海潮說:”我當時一直安慰妻子,告訴她這裡有我和孩子奶奶在,讓她先回家送爸一程吧。“樊莉花不知道這次離去後,再回來能否再見到孩子,她心裡很害怕,於是臨走時只說姥爺生病了便匆匆趕回老家。圖為浩宇吃不下東西難受地哭著。

術後第五天浩宇要進行拔引流管。引流管是手術時用來引流身體裡的積液用的,拔管則表明孩子身體裡的積液可以自體吸收了。拔管的時候孩子不能出聲要憋氣,以免空氣進入胸腔。在醫生拆線拔管的時候,浩宇用牙齒咬著嘴唇不哭不鬧。浩宇笑著回憶說:”媽媽回去看生病的姥爺了,她走前告訴我要堅強勇敢。拔管雖然很疼,但爺爺和姥爺以前老說男孩要勇敢不哭,拔完管我才知道嘴唇都咬出血了。“圖為媽媽在出租屋陪著浩宇練習寫字。


媽媽樊莉花在離開的這些天每日給老公打電話關心孩子的病情。雖然老公要她不用擔心,告知其兒子每天都很好,但樊莉花始終放不下。1月15日,樊莉花從老家趕回醫院陪兒子住進了血液科病房,開始了每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輸營養液和化療藥,剛接觸化療藥物的幾天,浩宇身體反應特別大,對什麼都沒食慾,無法正常進食。圖為浩宇在家裡很懂事地幫媽媽洗衣服。

2月17日,3月8日,3月29日,5月20日,浩宇連續做了四次化療,堅強的浩宇讓醫生看到了手術希望。2019年6月1日兒童節,浩宇又做了胸腔縱膈膜手術。樊莉花談及此事時擦著淚說道:”看著同齡的小朋友都在開心地過節,而我們卻在醫院傷心欲絕。“圖為長時間的治療讓浩宇性格孤僻,總喜歡在角落畫畫。

手術後,浩宇陸續又繼續化療,終於在2019年10月14日第八療結療時有了好消息,報告顯示已達術前預期。醫生找到李海潮談話,告知這次要切除孩子頸部的腫瘤,因為腫瘤包著四根血管分支,難度特別大,過程中有可能碰觸血管引起大出血導致不好的結果發生。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這對兒年輕父母面前。樊莉花看了看在一旁的兒子說:”當時的抉擇太難了,幾番商量後我們選擇賭一次。”圖為10月14日浩宇做頸部手術。


浩宇臨進手術室時和媽媽說:”我一會就出來,到時你給我買一個玩具好不好。“樊莉花回憶道:”孩子特別懂事,從生病開始就沒有要過什麼東西,就這次想買一個玩具。我拉著他的手告訴他。等你出來,媽一定給你買。“手術四個小時後醫生宣佈手術成功,可以進行後邊的移植和放療了。時至今日,浩宇不知道姥爺已離世,11月10日,當浩宇再次提及此事時,媽媽告訴他:“姥爺去國外治療了,他在等你一起康復。”圖為浩宇為辛勞的媽媽洗腳。

行善是美德,助人是功德。您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400-006-9958。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