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回眸》自序

《皓首回眸》自序

這個集子原計劃明年脫手,因為有幾篇文章還要打磨後䃼充進去。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身體熬不過歲月。長篇小說《鵝頭嶺》送審被亮了紅燈,一時半會又沒有茅塞頓開、磨礪以須的悟性,只好把明年的計劃提前到今年付諸行動。

收入集子的文稿,是我退休後筆耕的部分心跡,絕大多數在報刊或網絡上發表過。算是《議軍論政》《西陲將星》《鐵血將軍曠世情》《漢風藏韻》《漢魂藏脈》和幾本詩詞集、歌詞集之後的“迴光返照”。因為對一個望八老翁來說,生命的交響樂隨時都可能曲終聲息。

退出工作崗位時,我給自己安排的生活方式是“三不主義”、“五子登科”:“不問臺上的事,不說別人的事,不誤自己的事”;“爬格子,帶孫子,整院子,溜彎子,掌勺子”。回過頭看“三不主義”以一貫之,“五子登科”差強人意,其中尤以“爬格子”為最,有些東西怎麼使勁都寫不出來,簡直像電腦“死機”一樣痛苦。根源何在?是“硬件”不行?不是!腦子不痴不呆,吃喝拉撒一如常人。是“軟件”不行?不是!57年軍旅生涯在新疆26年,在蘭州5年,在北京5年,在成都21年,雖說算不上“閱世已閱險中險,識人又識天外天”,總還是經歷了時代的滄海桑田,人生的跌宕起伏。那麼有的題材為什麼難寫或寫不出來?我請教魯迅,先生說:寫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寫。我不甘心,又請教古人,唐人盧延讓有詩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古人與魯迅唱反調,我當然得聽魯迅的。於是索性放棄一些自己功力不逮的題材,“柿子先揀軟的揑”,寫了眼前這些篇章。

後來在創作實踐中醒悟過來,說到底是“芯片”不行,小容量承載不了大負荷,根子出在知識少上。明白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是大實話,“胸有詩書氣自華”不是誇張句,反躬三省吾身,確實讀書少了。再看個人的知識儲備、知識結構、知識含量,顯然與寫作題材的要求不匹配。這說明書讀少了,即使搜腸刮肚,也只能寫出幾根乾癟的雞肋,令人不忍卒讀。

前些年文憑造假大興其道,幸虧沒有倒騰個碩士、博士學位,否則名實差異大矣!以為拿到假文憑就有了真學問,而不懂得官大未必學問長才是硬道理,無異於自欺欺人。這好比吃包子,包子好不好吃,不在褶子多,不在皮子白,而在餡子香不香。由此可見,書益智,勤補拙,真正的好書才是滿口生香的“包子餡”。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抓住生命的尾巴,品讀幾本好書,也許寫出的“包子”才有點“狗不理”的味道。

屈全繩

2019年11月18日於成都解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