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打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統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一段時期,三個國家互相攻伐,打了百年卻一直都沒有統一,這是非常罕見的,因為這代表著大家的實力都是差不多的,而這根本就不太可能,這需要維持一個絕對的平衡,才能保證三個國家能夠長久分裂的存在。

為什麼三國打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統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這樣的一個平衡到底有多難做到呢?給大家簡單的打一個比方,就好比是一個天平兩邊都擺了10公斤的東西,任何一處多0.1克都會導致傾斜,在實力上來說肯定是曹操最強,而孫權與劉備之所以能夠維持這個天平,主要是他們也深諳陰陽平衡之術,曹操強而共抗之,曹操弱而內訌為自己爭奪利益,每一個決策都做得恰到好處。

所以這其實並不是實力上的一個平衡,而是策略上的一個平衡,大家在謀略這方面已經達到了極致,所有人都懂得自己的優點與對方的缺點,懂得揚長避短,而對方如果想進攻的話,很容易就會露出破綻,比如說曹操進攻,比如說曹操進攻孫權需要渡水,進攻劉備需要穿越天險蜀漢山川,而這就是曹操不擅長的,對同樣充滿著智慧的孫劉來說,他們很容易的就能夠抓住曹操的這個短處痛擊,並且讓對方鎩羽而歸,久而久之這個平衡就這麼定了,所以才開始了這麼傳奇的百年三國。

為什麼三國打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統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關於蜀國,蜀國在剛建立之初,劉備只是一個編織草鞋的皇叔,空有皇叔之名,但實際上手底下沒有任何資源,只不過用這個名頭在忽悠人而已,不過也多虧了這個名頭,所以劉備也鎮住了不少人,讓很多的人都心甘情願的為劉備工作,不少人都認為劉備這是在復興漢朝。

用皇叔的名頭震住了部分能人之後,劉備走完了蜀國的第一階段,同時此時的蜀國也羽翼漸豐,只不過可惜蜀國的人才處於一個斷檔的局面,在第1批的文臣武將老去之後,蜀國就再也出不了一批有能力的人了,此時的蜀國也有一句話讓人看出了劉備與諸葛亮的心酸,這句話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為什麼三國打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統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簡而言之,廖化在諸葛亮他們看來是一個才能平庸的將領,當了這麼多年的小將軍也沒有資格升上去,只不過由於蜀中實在是缺乏人才,所以才不得不讓廖化當個先鋒將軍,短短的一句話背後反映了蜀國人才斷檔的難受,所以儘管在三國的中期蜀國已經有了更強大的一個實力,但將帥人才的不足讓蜀國始終不得寸功。

然後是孫權這邊,孫權作為一個繼承了自己父親哥哥國土的國主,本身的實力也是並沒有這麼強大,在威望方面並不足以跟劉備曹操相提並論,就算是在自己的國家裡,孫權同樣也不能夠擁有太大控制權,因為在江南這一片土地上,有大量的大家族盤根錯節,這些家族是江東力量的來源,孫權沒有膽子得罪任何一個,否則都有可能導致後院起火。

為什麼三國打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統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這也嚴重限制了孫權對外出兵的能力,大量的家族只講究家族的一個傳承,根本就不在乎吳國是否能夠統一天下,這些主和的人就限制了孫權是永遠都沒有資格派兵出擊,只能依託江水之險北拒曹魏,然而江東的力量原本就沒有資格跟曹操相比,如果終有一天蜀國跟魏國分出了一個勝負,吳國就是一個等死的局面,而後來,魏國(準確的來說是司馬晉國)真的擊敗了蜀國,吳國就只能坐以待斃,毫無反抗之力。

最後我們講到北魏,這是在三國對立百年之後的勝者,當然曹操家族其實也是失敗者,因為最終司馬懿家族竊取了成果,並且建立晉朝,簡言之三個非常英明的雄主對立了大半輩子,最終全部都失敗了,反而是被一個小人給奪了天下,這也算是對三國結局最大的一個諷刺。

為什麼三國打了這麼久一直都沒有統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一開始我們就提到了曹魏原本就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所以本身這邊就有最大的可能性一統天下,只要不犯太大的錯誤的話,三國前期曹操需要忌憚由於孫劉聯盟,但後來劉備太貪,孫權冒進殺關羽,已經導致聯盟崩潰,因為這兩方早就已經失去了信任,所以魏晉殺下來的時候就不再需要擔心後院失火或者是被圍攻,吳國雖然懂得唇亡齒寒的一個道理,但畢竟自己曾經違背過一次盟約,所以也不再好意思繼續提出聯盟,於是魏晉最終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