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車企銷量下滑,汽車行業寒冬為何如此迅猛

近七成車企銷量下滑,汽車行業寒冬為何如此迅猛

內容摘要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2018年便已進入寒冬之夜,全球車市疲軟,汽車銷量萎靡不振,結束了連續7年的增長之勢。熬過了2018,但等來的依然沒有驚喜只有悲傷,破產、欠薪、裁員......

近日,青年汽車也宣佈破產。顯然,2019年車企的寒冬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寒冷。

過去十年,中國汽車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5%,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佔到全球市場增量的70%,2012年,中國也超越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在2018年,中國車市出現拐點,近三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汽車行業也面臨著一次血洗。

總之,汽車行業躺贏者時代已經過去,新格局即將開啟,但黎明的鐘聲還未敲響。

司南君覺得電影《變形金剛》中汽車人領袖擎天柱的一句話可以勉勵中國的汽車人,他說:請照亮我們最黑暗的時刻。直到一天,萬眾一心。

01

殘酷的淘汰賽開啟

近七成車企銷量下滑,汽車行業寒冬為何如此迅猛

“造汽車嘛,我看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四個輪子兩個沙發再加一個車殼嗎?”1997年汽車狂人李書福說。

和李書福一樣,中國許多民營企業家都有個造車的夢,而過去中國汽車銷量增長的30年,國內車企也是遍地開花。真是“憑風好借力,送我上青雲!”

可是高速的增長,掩護了那些“濫竽充數”的“躺贏者”。但成也市場敗也市場,急轉而下的市場就會變成“掘墓人”,汽車行業開啟了淘汰賽。

中國汽車市場年初至今一直處於“寒冬”當中,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4.4萬輛和2065.2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4%和9.7%。

另外, 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從兩年前的12%,增長到今年的31%。也就是說,缺乏品牌地位的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同時,受到豪華車品牌和入門級車輛的雙重擠壓,市場容量最大的中端車(10-20萬)出現了增長和利潤的雙重困境。

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壓力,豪華車品牌更加平民化,不斷下探,從價位上靠攏中端車市場;麥肯錫的最新消費者調研發現,10-20萬的消費者普遍願意下一輛車的價格在20-30萬元區間。而現有的20-30萬的車主,換車時超過50%依然定位在20-30萬的車型。這說明20-30萬的價格區間才可以滿足主流消費者對品牌和性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來自自下而上的挑戰,很多自主品牌推出了更有競爭力的十萬+的產品和品牌。一場淘汰賽正在上演。不少業內人士預測中國50%的車企將會倒下。進入2019年,車企及汽車供應商接連出現經營困難,虧損成為主流,停產欠薪的消息層出不窮,傳統汽車企業賣地賣資質,甚至進入被兼併重組的艱難時刻。

整個行業如此,哪有車企會好過。根據乘聯會10月乘用車數據統計的車企排名情況,65%的車企銷量下滑,近30%的車企跌幅超五成,算上部分沒有銷量或未被統計的車企,或許形勢更加嚴峻。

另外,自主品牌生存現狀更不容樂觀,接近70%的自主品牌陷入負增長。進入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今年1-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90.3萬輛,同比下降18.5%,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7%,同比下降3.3%。

國內三四線邊緣車企沒落,進入生死存亡時刻,是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存量競爭當下行業洗牌已經開始,過程會非常殘酷,部分三四線車企將會破產或者被兼併。

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認為,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現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車企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市場淘汰是公平的,這也有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兼併重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改變。在這一背景下,沒有品牌、核心技術、資本的車企,都將紛紛倒下。

02

國內車企眾生相

近七成車企銷量下滑,汽車行業寒冬為何如此迅猛

寒冬下的車市早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10月中旬,網絡上一則疑似平安銀行的內部風險排查通知被媒體曝光,其中內容涉及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預計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這條消息一經流出,便引起不少人的熱議,在一段時間的持續發酵後,將“四家車企傳聞破產”的話題,轟上了行業內的頭條。

隨後這幾家上熱搜的企業都出來闢謠澄清了此事,儘管如此,仍然側面反映著車企們苦苦支撐的事實,這幾個傳出破產緋聞的車企更命懸一線。

10月獵豹汽車銷量僅936輛,同比減少84.7%。今年5月,獵豹汽車內部薪酬調整包括總部部分高管下調工資50%,研究院員工工資下調10%-50%,生產基地員工工資下調30%-50%,因無工作安排待崗或輪休的,均按照本年度基地所在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計發工工資。據第一財經報道,獵豹汽車公司年初有7000人左右,今年1月至今已有1000多人離職,現在要進行經濟性裁員,包括自願離職、協商離職的員工數量大概有3000人。

曾經因摩托車而揚名海外的重慶力帆,而且是一家上市公司,根據數據顯示,自從2016年就開始連續虧損,最高虧損額約26.13億元,2018全年銷量不足3.2萬輛。最終,被迫兩次變賣資產,包括原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及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

華泰、力帆的汽車製造幾乎停滯,10月銷量分別是50輛、6輛,跌幅接近100%。在央視財經調查中,華泰汽車在山東榮成,天津和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三大生產基地全部停產,經銷商關門,該公司的現金流明顯出現問題。

眾泰汽車發佈三季報,2019年前三季度,眾泰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54.01億元,同比下降59.59%,扣非歸母淨利潤大幅虧9.08億元,同比下降337.69%。

國內的其他車企情況也不容樂觀。億歐汽車統計了23家全球上市車企(集團)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其中有15家車企銷量下滑,12家企業營收下滑,16家車企淨利潤下滑。

上汽、吉利、長安、江鈴、一汽轎車、海馬、福特、奧迪8家車企似乎最先感受到了風雨——它們正在經歷銷量、營收及淨利潤的“三連降”。

國內市場上,近七成車企的銷量均呈下滑態勢。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海馬汽車,銷量已經腰斬,上半年僅銷售1.4萬輛。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原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頻頻爆出勁爆新聞,從最初的農民工到三廠門口拉橫幅“還我血汗錢”,到“雙薪不發,排隊開網約車”,再到被爆“貸款儲備”,一直到最近的“年終獎打折與工資改革”,為了渡過寒冬,就連上汽這樣的頭部車企都已經開始拿員工開刀了!

傳統車企不好過,造車新勢力也是過不好。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10月中國汽車工業產銷數據。數據顯示,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5萬輛,環比下降5.9%,同比下降45.6%,遠高於我國車市4%的整體降幅。

過去受政府補貼的呵護,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一片繁榮的假象。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5-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初審結果,整個新能源汽車補貼期,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總額超過3000億元。

隨著政府補貼的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擠出水分。

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所說:“受到政府補貼前景的誘惑,許多公司得出的結論是“即使從未讓一輛電動汽車上車,只要放手一試並獲得政府支持就能以一種合理的商業模式運營。當國家和地方政府決定要讓失敗企業破產還是勉強維持時,真相就會到來。”

這裡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因“水氫發動機”而出名的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龐青年。

今年,5月22日,一篇名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的文章在網絡引發熱議,報道稱:河南南陽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最新成果,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而這件事,最終變成一場鬧劇。

近日,青年汽車也宣佈破產。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12月28日,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落戶南陽高新區,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另外,青年汽車集團至今有34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龐青年先後有20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龐氏騙局的人,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譁眾取寵的“水氫發動機”騙局卻屢屢得手。除了與南陽政府正在進行的83.16億元的合作外,十餘年間,青年汽車集團還與濟南、連雲港、六盤水、鄂爾多斯、杭州蕭山、石嘴山、海寧、泰安等8個地方政府合作,但很多合作項目都陷入中斷,一些還捲入糾紛。

一方面各地方政府為了拉項目招商引資缺乏考核而盲投,另一方面許多類似青年汽車一樣的項目四處圈錢大行其道。

而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近年來風風火火又當如何?破產的賈躍亭,看不到未來的蔚來汽車,無不在燒錢的路上一去不復還,而賺錢的希望卻越看越渺茫。

2018年互聯網造車勢頭正火的時候,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說:我覺得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不靠譜,直說就是90%以上不靠譜,這是肯定的。所以李書福說的一點都沒錯,互聯網思維也不適合造車,很多人說賣車不賺錢,靠後面的軟件來賺錢,胡說八道嘛,你賣一個車相當於賣三四百臺小米手機,最後你只是賺一臺小米手機軟件的錢,你腦子進水了嗎?

03

何以至此?

近七成車企銷量下滑,汽車行業寒冬為何如此迅猛

為何汽車行業的寒冬來得如此迅猛,我想上面已經給出了相關的答案:

1、產能過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同比下降11.4%和10.3%;截至9月全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相關企業和專家表示,今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大約2500萬輛,而全國汽車總產能已有3500萬輛左右,且仍有上千萬輛產能處於規劃或建設中。

2、產品低端,競爭力差。

大量產能堆積在中低端,高端產能明顯不足,難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部分自主品牌和法系、韓系車企正承受巨大壓力,而德系、美系車企總體相對穩定,一些日系車企還在擴大產能。

正如長城汽車董事長所說:搞自主的只有拼,自主品牌像捧著一個瓷飯碗一樣。一摔,啪,就碎了。

3、房車週期。

一方面,過去的房地產市場激增,相對的買車買房過度消耗透支了人們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的預冷,又從側面抑制了一部分新買車人群的需求。

4、政策變化

這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新能源車企補貼退坡;

二是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首先成為實施區域,新的排放標準對二氧化碳排放限值加嚴50%,總碳氫化合物排放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加嚴42%。也就是所謂的“國六”排放標準施行。意味著之前不滿足“國六”標準的車輛許多地區不能繼續銷售;

三是此前一系列汽車行業的限售限購等政策(現在為了刺激市場,已經接連發布放開或者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

5、替代產業崛起

網約車、汽車租賃業務發展的這幾年對車市造成一定的衝擊;另外,二手車市場逆勢增長消耗了一部分新購車的需求。

根據艾瑞諮詢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

二手車市場交易額數據一直在保持上升狀態,這份報告當中預計,在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之際,二手車行業將迎來更多機會,二手車市場交易額將達到105717.5億元,有望於2019年突破一萬億元大關。二手車交易量的增加,有力的衝擊到了新車市場的銷售數據。

04

離場的汽車金融

自中國人民銀行1998年頒佈《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試點辦法)》以來,汽車金融在我國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

隨著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這幾年,中國的汽車金融行業也乘風而起。據統計,2008年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大約1500億元,而到了2017年,汽車金融的市場規模達到1.16萬億元,翻了近10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6%。

隨著2018年汽車銷量出現首次下滑開始,一路高歌猛進的汽車金融市場也開始急轉而下。

根據統計,易鑫、優信、燦谷、點牛金融、微貸網、開心汽車6家與汽車金融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全部破發。其中號稱“中國車貸第一股”的點牛金融,市值縮水超過了9成,股價早已跌破1美元警戒線,已被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暫停交易。

作為P2P頭部的趣店,在汽車金融行業裡也折戟沉沙。在2017年,趣店推出一款叫做“大白汽車”的汽車新零售業務,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業務運營,並喊出“一年賣掉10萬輛車”的口號。但現在看來也並並不理想。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大白汽車營收為7.85億元,到了第三季度降至5.86億元,在第四季度更是大幅下跌至2.58億元,跌幅超過50%。

無獨有偶,11月5日,自媒體FinX科技報道,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旗下汽車金融事業部已經於近期解散,團隊負責人已經離職。對此,二三四五董秘曾在新浪財經回應: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根據行業政策、市場變化及業務發展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汽車行業蓬勃發展時,資本就像八爪魚一樣觸角伸張到汽車的每個角落,如今汽車行業開始走下坡路,那些聞到硝煙嗅覺靈敏的資本早已抽身離場。剩下的是那些後知後覺的人、苦苦支撐的理想主義造車者、抑或是還未被揭穿的下一個“龐氏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