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老照片:《周禮》雲:天子五門,但清朝天子卻有“七門”


“天子五門”。是據我國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周禮》記載、“天子五門”,即在天子正寢之前的中軸線上、南北排列分佈著五道門庭,由內而外分別是:路門、應門,庫門、雉門、皋門。落實在京城中,則依次為:乾清門、太和門午門、天安門、正陽門。但北京城在天安門內外又增加端門、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民國時稱中華門)各一道,形成天子七門。 圖為太和門

圖為乾清門為內廷正門,是一座屋宇式大門,飾金龍和璽彩畫,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開三門,朱門安設後簷柱部位,使門廳寬敞。門外有撇山八字琉璃影壁,中心為纏枝寶相花。四個盆角為菊花、牡丹形成了花叢,顯得秀麗典雅。每座影壁長十米,對稱屹立。門前有金銅獅,金銅缸相對排列,銅路燈點其間,這些都衫託著富麗的乾清門,呈現出豪華富貴的氣魄 圖為乾清門

“御門聽政”,清朝自康熙皇帝起。地點就在乾清門。御門聽政時,乾清門正中陳設寶座。寶座前擺一黃案。座後設屏風,在黃案左前方鋪好跪奏者用的氈墊,侍衛在寶座兩旁翼立,豹尾班執槍侍衛、佩刀侍衛在丹陸下左右相向面立。百官按序站立門東階之東西向而立。起居注官、翰林、科道官立於西階之西,東向而立。 乾清門前御路


皇帝由寢宮乘輿至乾清門升座,記注官隨即由西階走至西柱下面東而立。由尚書捧本匣至黃案前跪下,將本匣設於案。退回東楹原班之位,再跪奏所奏之事,奏畢,由東臺階退下。其各部院官員依序進奏。百官奏畢,由滿族內閣學土捧本匣至黃案前跪下,啟匣跪奏。 圖為乾清門前鎏金銅獅子

每奏一事,皇帝即降一旨,由大學士、學士承旨。皇帝還宮,各官退下。此儀稱為御門聽政。清朝康煕皇帝聽政最勤,嚴懲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集團等一些重要決定都是在這裡作出的 圖為乾清門

午門共有五道門,中間正門是皇帝出入的,皇后大婚時乘鳳輿由此門入宮。科舉考試金殿傳臚時,捧金榜、張黃蓋,狀元、榜眼,探花,由此門而出。右邊一道門是王公走的,左邊一道門是大臣走的。 圖為乾清門前八字影壁

午門系禁城門戶,守衛森嚴。清朝由滿族八旗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稱為上三旗)中的護軍參領、護軍校、軍守衛。紫禁城門禁令,午門設紅杖二根,由二名護軍持之坐於門下,親王以下經過不起立。有不報而擅自出入者護軍即持棍打之。 圖為太和門

圖為太和門銅公獅

圖為太和門銅母獅

圖為太和門石亭

圖為太和門門釘

太和門廣場

太和門前金水橋

端門的門制與天安門相同。由外金水橋進天安門,接著再進端門而面向紫禁城。這兩座門制相同的高大宏麗的門樓,給紫禁城造成了極其濃厚的莊嚴氣氛。 端門

天安門外是規劃嚴整的街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東西大街為“天街” 圖為天安門北側

天安門前為大清門,大清門是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大清門外至正陽門之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廣場,四周用石欄杆圍繞,俗稱“棋盤街”,門外有下馬碑。 圖為天安門

大清門與天安門、端門為皇城三大中門,皇太后慈駕、皇帝乘輿和皇后大婚、オ能從三大中門逐門通過。 圖為天安門前華表

大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