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是走進城市,會帶來什麼變化?

智能安防是走進城市,會帶來什麼變化?

摘要:近年來,由於人們的安保意識的增強,我國安防行業規模持續增長,未來前景可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化安防成為未來的趨勢,逐漸成為安防行業升級轉型的發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的佔比越來越大,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

隨著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以及平安城市等建設的推進,城市安防逐漸由“事後控制”向“事前預防” 轉變。同時,安防監控點的增多帶來海量圖像視頻等數據,依靠傳統的人工處理方式已達不到現階段的要求,所以急需新技術的介入以實現數據的高速處理。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使得安防行業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及變現的重要領域。

我國安防行業發展分四個階段,智能安防是行業發展的新動力

我國安防行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從“看得見、看得遠、看得清到看得懂”,期間一共經歷了模擬監控解階段、數字監控階段、網絡高清監控階段和智能監控階段。發展過程中都是圍繞著視頻監控技術的改革創新而不斷升級,每一階段的突破,都是由上游技術革新引領的。我國安防行業的發展歷程如圖1所示。

圖1 我國安防行業的發展歷程

智能安防是走進城市,會帶來什麼變化?

(資料來源: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我國安防起步較晚,在模擬監控階段國外企業憑藉領先的技術壟斷國內中高端安防市場,北美、歐洲、日本、以色列和韓國是當時安防行業的五大“品牌系”,而我國安防企業則是以仿製和組裝為主,在市場中處於弱勢地位。隨後在數字監控和網絡高清監控階段,國內安防企業加大對技術的重視,抓緊技術變革的機遇,終於在安防市場上贏得了一席之地,實現彎道超車。當前,安防行業處於網絡高清階段的結束和智能監控的開始階段,市場上的產品和技術趨於同質化,需要有新技術的介入以驅動行業轉型升級,人工智能的產業化落地正好可以解決目前行業的痛點,併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動力。

智能安防具體落地在視頻結構化、生物識別技術、物體識別系統三方面

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三五”(2016-2020 年)發展規劃》中要求,在2016年-2020年間,安防行業要向著自動化、規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到2020年,我國安防的市場規模要達到8000億左右,CAGR達到10%以上,按照此速度計算,2022年我國安防領域的市場規模將到萬億。

據瞭解,現在安防系統每天產生的海量視頻信息和圖片,且傳統安防方式無法滿足處理效率和識別準確度,造成嚴重的信息冗餘。針對這些問題,智能安防開始落實到產品需求上。數據、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安防發展的三大要素,在產品落地上主要體現在視頻結構化、生物識別以及物體特徵識別。視頻結構化是利用利用計算機的視覺和視頻監控分析方法對拍錄的圖像序列進行自動分析;生物識別是利用人體固有的行為特徵和行為特徵來進行個人身份鑑定的技術;物體識別系統是判定圖像中是否包含特定的圖像、物體等,在特定環境中對特定目標的自動識別。詳情請見圖2。

圖2 人工智能安防落地方向詳情

智能安防是走進城市,會帶來什麼變化?

(資料來源: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智能安防在公安、交通、樓宇等多領域應用,優勢明顯

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設是以全程全時、高效有序、共融共享、綠色開元、數據開放、網絡空間安全等為發展目標,而智能安防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工智能技術重要的應用領域,目前智能安防在公安、交通、樓宇、校園、工業、金融、民用等多個領域都有應用場景。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技術應用主要涉及對車輛、人臉的識別,包括視頻結構化、大數據及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等。現以智能安防在公安、交通、樓宇為例具體分析其應用情況。表1為智能安防在公安、交通、樓宇方面的應用。

表1 智能安防在公安、交通、樓宇方面的應用

智能安防是走進城市,會帶來什麼變化?

(資料來源: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1.智能安防在公安領域的應用

公安領域,主要涉及到預判、實戰、圖偵三層應用以滿足案件的事前、事中、事後的實際需求。人工智能在視頻內容的特徵提取、內容分析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前端攝像機內置人工智能芯片,檢測運動對象,識別人車屬性信息,並通過網絡傳遞到後端人工智能的中心數據庫進行存儲。彙總的海量城市級信息,再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及智能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可對嫌疑人的信息進行實時分析,給出最可能的線索建議。

2. 智能安防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交通領域,隨著交通卡口的大規模聯網,彙集的海量車輛通行記錄信息,智能安防對於城市交通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實時調整紅綠燈間隔、縮短車輛等待時間、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分析城市交通流量。合理調配資源、疏導交通,實現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商圈的大規模交通聯動調度,提升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為居民的出行暢通提供保障。

3. 智能安防在智能樓宇的應用

智能樓宇領域,人工智能是建築的大腦,綜合控制著建築的能耗和安防,對於進出大廈的人、車實現實時的跟蹤定位,區分辦公人員與外來人員,並監控大樓的能源消耗,使得大廈的運行效率最優,延長大廈的使用壽命。還能區分工作人員在大樓中的行動軌跡和逗留時間,發現違規探訪行為,確保核心區域的安全。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安防行業起步較晚,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安防領域經歷了模擬監控解、數字監控、網絡高清監控和智能監控四個階段,每階段的突破都是由技術革新引領;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傳統安防的方式已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安防進一步需求,因此智能安防開始落實到產品需求上,主要落地在視頻結構化、生物識別技術、物體識別系統三方面;智能安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目前智能安防在公安、交通、樓宇、校園、工業、金融、民用等多個領域都有應用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