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網友:如果一個公司離職的都是真正有能力的人,留下的都是各方面都很一般的人,這是什麼問題呢?

首先我們明確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公司留下來的都是一般人,而人才總往外流的話,我們需要確定的是,這種情況絕非正常。

這表現出來的事實是:這個公司的晉升機制不完善,領導留不住人才,公司將會沒有未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 人才晉升制度不合理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一個公司不能留住人才,說明什麼?

說明人才在這個公司的待遇不好,試想你自己如果是有本錢,有過硬技術或者創新能力很強的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那公司給你很一般的工資,而且不打算晉升你,你還會留下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留下來幹嘛?

把自己的才華浪費在沒有可能提升的地方?

還是用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這個根本就不看重你的公司?

一個公司在人才晉升制度上,關注點不同就能直接決定能不能留住人才。

公司會晉升什麼樣的人?

資歷深不深厚拿什麼來判斷?

是看你做了多少業績還是有多少證書?

是看你在什麼崗位工作還是做事的效率如何?

2. 公司官僚主義嚴重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一個公司的晉升制度不合理,還可以表現在很多地方,不光光是人才流走,

也有可能是管理層級的混亂、官僚主義嚴重、辦公環境不純粹、員工難以管理……

總得來說就是用人不當,領導是用來巴結的,有錢有勢力有背景的人,就能被安插在公司工作;努力工作,任勞任怨的底層員工則很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

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靠自己奮鬥打拼的,試想誰會在這種看不到希望的公司工作?

如果一個公司的官僚主義嚴重,員工想晉升,那麼他們的注意力就會放在如何巴結領導,而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業績和工作效率。

如果事態根據這個軌跡發展,結果是很危險的。

久而久之公司將沒有人幹活,沒有人在意公司的得失,

人們更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巴結好領導,端茶倒水開車門的事情有沒有做細緻。

注意力放不對地方就無法讓員工產生對公司的歸屬感,做什麼事情都將沒有集體意識,對於他們來說,踏實做事的價值還抵不過會巴結領導的人。

3. 老闆不會用人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但凡是有大局意識的領導,都不會犯人才流失的錯誤。

一個企業想要走得遠,重要的動力源泉之一就是人才。

一個公司可以沒有做機械化工作的底層員工,但是不可以沒有人才。

一個人才放在不會用人的領導人手裡,也不會發光,就像千里馬不可以沒有伯樂,人才沒有人發掘也發揮不了用處。

除了不會管理人才以外,一個老闆如果把人才放錯地方,不會用正確的激勵方式鼓勵,也同樣留不住人才。

在管理學中,我們最常聽說的一個抉擇問題就是:“聽話但是沒有能力的員工,和不聽話但是有能力的員工,應該用哪個?”

這個問題實際反應出來的現實就是管理者不會用人,“沒有無用的員工,只有不會用人的管理者。”

一個不聽話但是有能力的員工,如果老闆善於用激勵方法,把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交給他,那麼相信一定能把這位員工用起來。

4. 公司發展沒未來

離職的人都是有能力的,留下來的只是能力一般的員工,也反向說明了:這個公司的發展前景不好,只能留得住能力一般的員工。

排除管理者管理方式不當、人才晉升機制不合理,和官僚主義的因素,員工最看重的,還是一個公司有沒有發展前景。

不光是公司會選擇員工,員工一樣也會反向選擇。

能力強的員工必然是眼光長遠的,因為他們有資本做選擇,所以大家一旦發現公司不怎麼樣了,就會選擇跳槽。

這也跟公司的戰略規劃直接掛鉤,5G時代,每個企業、公司都在求變,都想趕上這趟中國彎道超車的“高鐵”。

華為總裁任正非現在向全球招聘天才少年。可以見得人才是多麼地重要,人才就直接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未來與發展前景。

如果一個公司的戰略規劃做得不到位,自然也就沒辦法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對人才不重視,才會讓人才流走,公司核心競爭力不強,才留不住想走的人才。

著名的企業家馬雲曾經說過:“員工離職就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錢沒有給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

不管是用長遠的眼光還是隻看眼前的得失,人才流失都是一個公司的損失,只有意識到員工離職的原因,完善人才晉升機制,留住人才,才會讓一個公司有未來!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正確有效的銷售人員薪酬設計應該是多元化的激勵:如下圖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業務人員的激勵機制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薪酬模式,從固定薪酬向寬帶薪酬轉變。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寬帶薪酬是大勢所趨。其原理是通過豐富和擴展薪酬的彈性,以增強薪酬本身的激勵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驅動力,無法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工資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所以,對於傳統薪酬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舉個案例,某門店店長薪酬模式: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由於平衡點是相對容易達到的值,所以員工壓力不大!每個指標都可以加工資,因為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KSF激勵方式的設計5大原則。

1、以平衡點為導向的激勵

例如:銷售額(產值工資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銷售500萬,以500萬為平衡點,高於500萬的,每高出10萬獎勵100元,如低於500萬,每低於10萬,少發80元。

2、以提成點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也可這樣設計:銷售額1萬=10元,或銷售額提成率為0.1%。

3、以要求標準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

4、設定幅度的彈性激勵

例如:工資費用率指標。2016年平均工資費率為26%,最高時達到38%,最低時為22%,數據的波動性很大。經過測算,選取25-27%作為不獎不罰的中間地帶,高於27%的,每高0.1%少發10元,低於25%的,沒低0.1%,獎勵15元。

5、正激勵與負激勵

在設計考核激勵是,一定要衡量正負激勵的水平。從整體來看,正激勵要大於負激勵。從個體來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標、經營性的指標,正激勵要相對大於負激勵;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標,正激勵與負激勵可以相當;而對於管理性指標,尤其是責任性、要求性的指標,負激勵可以大於正激勵。

一般離職的是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留下的卻是各方面一般,怎麼回事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