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講教育—溫儒敏談語文閱讀

溫儒敏,教育部授予國家級高校教學名師,教育部特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他認為:

學生閱讀面廣,考試也不會差。

大咖講教育—溫儒敏談語文閱讀

那為什麼語文課難以引起大家的讀書興趣?

現在的學生讀書很少,好多人除了教材教輔,基本上不讀課外書。語文課也不能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經典閱讀也未能認真列入教學體系。有些人會把這些歸咎於應試教育,認為中高考和各種考試製約了語文教學,所以學生不讀書或者很少讀書。

大咖講教育—溫儒敏談語文閱讀

溫儒敏教授認為不要把一切負面的東西全都歸咎於應試教育,我們要面對應試教育這個現實,採取某些必要的平衡,把讀書與考試結合起來。在應試教育這個大環境中,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定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

那如何讓孩子多閱讀呢?

現在中小學的語文課上,老師把所有課全都講成精讀,細嚼慢嚥,學生就沒有自己閱讀延伸的空間了。而且精讀課全都是差不多的面孔,都是為了應試,怎麼還會有讀書的興趣?

大咖講教育—溫儒敏談語文閱讀

溫儒敏認為要多進行泛讀,泛讀很重要。要教瀏覽和快讀,主張語文教學改革要把精讀與泛讀(略讀)結合,並且一定要指向課外閱讀,把課堂教學引申到課外,和學生們語文生活聯繫起來。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學會“連滾帶爬”地讀。

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字眼,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連滾帶爬”地讀,包括瀏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當然,如果有老師指導一下,甚至納入教學體系,更加可以事半功倍。這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好辦法。

溫儒敏介紹了自己小學時讀《西遊記》的經驗,那時,有很多字都不認識,按照現代的語文教學的要求,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幾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讀不下去、趣味索然了。所以他那時的讀法就是跳著讀,猜著讀,大致能懂就一氣呵成讀下去。

小孩子嘛,看到寫風景的跳過去,看到詩詞也不去管,遇到寫妖怪的就多看兩眼,很快讀完一本,就有信心了。後來又讀《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什麼的,閱讀量就上去了,讀書的興趣也有了。對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很重要,老師們應當多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而且教給學生們泛讀的一些方法。

大咖講教育—溫儒敏談語文閱讀

溫儒敏教授還建議讓學生多讀“閒書”。“閒書”是指規定讀的書之外的那些課外書,是學生自己根據興趣去選擇讀的書。現在很多家長、老師是不讓學生讀“閒書”的,怕耽誤學業。學生自己選書還要經過老師批准,怎麼可能還有興趣?家長、老師越是不讓孩子們讀“閒書”,就越是打壓閱讀興趣,語文素養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試也不見得考得好。

大咖講教育—溫儒敏談語文閱讀

年輕人還要讀一些有經典性的基本的書。我們的學生讀書情況不夠好,那老師呢?老師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類書籍,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老師以身作則,家長允許孩子自由選擇書籍,在孩子心中種下讀書的種子。


應試教育環境中,我們更加的看重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讓孩子飛得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