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生存率,不是隻能活五年,可能再活五十年

我相信,當我們談到癌症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死亡,因為癌症的死亡率很高,但癌症後仍有一定的存活機會。

雖然醫學上有五年的生存率,但不僅僅是五年,而且在許多情況下,癌症可以存活十多年甚至幾十年。


醫學上常採用“五年生存率”來評價癌症的治療效果。

但患者或家屬聽到五年生存率,會誤認為醫生的意思是得這腫瘤只能活五年,這顯然是不對的。

“五年”只是一個統計的時間節點,“五年生存”,說白了就是患者在系統治療後成功地活過了五年,但這絕不等同於“只能活五年”、“最多活五年”。

相反,實現了“五年生存”的患者,未來長期生存的希望更大。

五年生存率,不是隻能活五年,可能再活五十年

什麼叫五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是臨床上用來反映某種癌症嚴重程度、進展快慢或兇險程度的一個指標,係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在醫學上也用這個指標來評價癌症治療效果。癌症五年生存率可以理解為某種癌症經過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佔的比例。可以作為一種預測,但統計一般需要較大的樣本量,才有預測的意義。

別拿概率的事往自己頭上套

概率是針對群體來說,而對於發生在個人身上來說,概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雖然是同一種腫瘤,但每個人還是有個體差異,即使五年生存率僅有5%的胰腺癌也有可能術後生存五年以上(臨床治癒)。

五年生存率,不是隻能活五年,可能再活五十年

如果發現的早,你也有可能成為那5%。因此面對腫瘤不要盲目恐慌或者輕易放棄治療。

如果腫瘤是早期發現,進行了根治性治療,預期存活時間超過50年也是有可能的。

為什麼選擇五年作為標準呢?

用五年生存率表達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某種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

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

所以,各種腫瘤根治術後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而是意味著已接近治癒,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

術後五年之內,一定要鞏固治療,定期檢查,防止復發,即使有轉移和復發也能及早治療。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療效的。

五年生存率,不是隻能活五年,可能再活五十年

五年生存率的意義

隨著治療手段和理念的進步,不少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得到顯著提高。我們常常談之色變的兒童白血病,其中一種類型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生存率,更是從1964年的3%提高到2010年的92%。“神藥”格列衛可使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總體生存率提高到83.3%。很大的趨勢,未來疾病的五年生存率會不斷的增加。

五年生存率,不是隻能活五年,可能再活五十年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癌症患者平安度過五年,轉移復發的風險會顯著變小,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

臨床治癒不等於絕對意義上的治癒。

截至目前,人類還無法完全治癒癌症。

不過,話說回來,世上不存在沒有風險的事情,正常人患癌的風險或許並不比癌症患者復發的風險低呢。

所以,不用過於糾結,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複查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