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持續偏暖,厄爾尼諾又現苗頭了?權威專家:概率僅有25%

從去年秋季後期開始,隨著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表層水溫逐漸升高乃至發展成為大範圍的偏暖,造成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並且持續影響了2019年上半年的天氣。不過,到現在(2019年11月),熱帶太平洋已經處於非常平靜的狀態——現在是典型的中性條件,也就是既不是厄爾尼諾也不是拉尼娜的狀態。

太平洋持續偏暖,厄爾尼諾又現苗頭了?權威專家:概率僅有25%

​來自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預報員指出,2019年冬季,太平洋持續中性天氣的概率約為70%,春季則為60-65%,這樣來看,接下來幾個月出現厄爾尼諾或是拉尼娜的概率都不高。

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10月到11月的這一段時間以來,熱帶中東太平洋的關鍵區Niño3.4表層海溫距平長期一直徘徊正0.5攝氏度左右,這其實已經達到了厄爾尼諾的閾值。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厄爾尼諾到來呢?實際上整個熱帶太平洋的環流系統還是牢固的保持在中性狀態,如果真要出現厄爾尼諾,那至少也得連續三到五個月的時間裡平均海溫距平保持在0.5攝氏度或更高,並且大氣模式將隨著海溫變暖而變化,但目前科學家們並沒有在太平洋地區發展這種情況,厄爾尼諾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太平洋持續偏暖,厄爾尼諾又現苗頭了?權威專家:概率僅有25%

​儘管大多數氣候模型預測,整個春季Niño3.4關鍵區海溫的溫度將保持接近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最近的海洋變暖只是短期的季節性變化,但並不表示熱帶太平洋地區開始朝著厄爾尼諾現象演變,不過NOAA也指出,今年冬季仍有約25%的機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這意味著表層溫度的變化仍然值得關注,但沒必要過分的憂慮。

太平洋持續偏暖,厄爾尼諾又現苗頭了?權威專家:概率僅有25%

​同時,科學家們也關注太平洋以外地區的一些氣候因子,比如印度洋偶極子(IOD)和熱帶季節內震盪(MJO)。從2019年全球洋區的海水溫度距平上看,當前印度洋地區出現 了不同尋常的海水溫度情況,靠近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一側出現了大範圍的極強的水溫偏低,而中西印度洋海盆則出現了強烈的偏暖,這是一次強烈的印度洋偶極子異變。科學家們指出,這至少也是自2015年以來最強的事件,印度洋偶極子處於極為強烈的正值狀態。

太平洋持續偏暖,厄爾尼諾又現苗頭了?權威專家:概率僅有25%

​雖然印度洋偶極子似乎對厄爾尼諾的演變沒什麼影響,但它對與印度洋和周邊的國家可能非常重要。比如印度洋西部異常溫暖的水為熱帶氣旋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近期印度洋熱帶氣旋活動比正常水平嚴重偏高的原因之一,而澳大利亞的春季(9月至11月)降雨量低於平均水平,這也和印度洋偶極子有關,這誘發了澳大利亞嚴重的火災季節,同時也干擾了今年秋季我國的水汽,從而遙控著我國的秋季的降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