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鋰異動之後,再談鋰電池的邏輯

根據BMI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2019年鋰價已經下跌17%,但同期消費量增量卻高達16%。

根據目前相關的數據來看,碳酸鋰價格連續下跌,導致部分企業被動縮減產能甚至破產。

2019年8月29日,澳洲鋰礦公司Alita Resources宣佈破產

2019年9月30日,Thacker Pass鋰礦項目縮減三分之一的產能
2019年11月1日,世界上已發現最大的硬巖鋰礦之一的負責公司MARBL宣佈暫停運營

總結來看,目前鋰電池上游的鋰礦行業正處於寒冬階段,由於企業經營壓力過大,為了保證公司生存,也往往會尋求重組。

鋰礦行業的寒冬,是新能源車在上半年補貼期內銷售的過度放量,下半年新能源車需求驟減導致的。雖然新能源車銷量整體下滑,但其需求量卻在最近兩個月份開始出現了短期反轉。

鈷鋰異動之後,再談鋰電池的邏輯

新能源車一直是這幾年來的熱門話題,全行業龍頭特斯拉近期也是喜訊頻頻:

  • 特斯拉年初投建的上海超級工廠已經在10月竣工,並且計劃初步周產3000臺,年產15-16萬臺。
  • 10月29日晚,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截至2019年三季度的業務及營收情況顯示,中國市場營收暴增63.4%,累計收入669百萬美元。

與特斯拉的全面放量不同,國內新能源車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國家為了保證新能源產業實力,鼓勵車廠優勝劣汰,伴隨著補貼退坡(最多減少一半補貼量)的政策影響,國內的新能源車目前是頂著相當的壓力在前進。

另一方面,特斯拉依靠起步早,自身科技水平較為領先,早已在市場上取得一定的地位。此時進軍國內市場,勢必為國產新能源車帶來巨大的衝擊,雖然利空我國政策企業,但同時也將推動汽車部件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如今上海特斯拉工廠已經建成,受益於中國內地生產的影響,進口關稅得到減免,車輛價格將進一步優惠,預計特斯拉在明年的業績將會得到大幅度增長。

但由於特斯拉上海工廠目前的生產正處於初步啟動階段,對於原材料的需求較大,而鋰電池作為目前電動車的驅動原材料,又處於行業的低谷期,預計將在特斯拉的爆發就會為鋰電池材料帶來底部反轉行情。

鈷鋰異動之後,再談鋰電池的邏輯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17年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車發展之時,許多傳統的車企都投入到新能源車的建設之中。汽車企業的研發週期一般為三到四年,由此可預計明年開始國產新能源車有望上市放量,配合上特斯拉的強勢,國內新能源車也將受刺激而加快研發腳步,因此我們對原材料碳酸鋰的需求量保持樂觀的看法。

處於寒冬的行業有什麼看頭?這裡或許可以引用中信證券在行業寒冬時期多次併購擴張以及豬瘟肆虐時期別人嚇的不敢養豬而牧原股份卻迎難上,後來兩家企業都發展的很好來說明。

因此在寒冬時期也不要過於悲觀,說不準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坑。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企業能否在寒冬時期存活,若企業可以扛過寒冬則可預見企業必定會變得更加強大。以下三家公司便擁有這樣的潛質。

天齊鋰業:第一期氫氧化鋰擴產項目正處於運營階段,同時與“LG化學”和“Northvolt”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保證公司氫氧化鋰項目銷量。

贛鋒鋰業:

近期分別收購Bacanora與Sonora兩家公司的部分股權,同時取得對Sonora項目一期每年50%鋰產品的包銷權。

寒銳鈷業:三大增產項目正在進行,同時積極尋找有價值的礦山作為持續目標,保證公司產業鏈的健康和持續性。

另外寧德時代由於從事鋰電池銷售業務以及對澳洲鋰礦企業Pilbara進行收購的原因也加入觀察的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