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財經獨家|何楯之:再談「通證經濟」

通證經濟是利用區塊鏈技術,通過加密貨幣的發行和流通,來重新改造經濟過程和經濟組織,提升經濟活動的效率或創造出新的經濟形態。

核財經獨家|何楯之:再談“通證經濟”

“通證經濟”概念走紅,衍生出了很多相互關聯的詞彙,比如幣改,鏈改,共票,資產上鍊等等,這些概念令人眼花繚亂,其中或許也有微妙區別,但基本內涵應該是重疊的。

通證經濟有可能重構金融體系,顛覆傳統的公司制度和治理機制,因此被寄予厚望。

但通證經濟也沒有那麼神秘,本質上是一種資產證券化過程,也就是讓資產得到確權,估值和流通,基於區塊鏈的技術特徵,這種證券化過程可以更加細微化,流通速度可以更快捷,流通範圍可以更廣泛,大大降低了資產證券化的門檻,提升了經濟活動的效率。

傳統的資產證券化已經是一種成熟模式,受到法律充分的監管,而通證化則剛剛起步,但很多思路和做法可以從資產證券化模式中獲得借鑑。

由於技術不成熟和監管框架沒有到位,目前市場上很多打著“通證經濟”或“幣改”的項目都是形跡可疑的。整體而言,從業者和投資者應該對通證經濟保持審慎,謹防用心不良者渾水摸魚,收割韭菜。

目前區塊鏈應用主要集中在金融,溯源,文娛,遊戲等領域,在我看來,這個階段通證經濟的推進,可以聚焦在數字內容產業。很多在互聯網時代已經繁榮起來的數字內容產業,比如創意,創作,藝術品,音樂,娛樂,出版,版權,廣告行業等等,這些都可以藉助區塊鏈技術迭代, 無中生有, 生髮出許多本來並不存在的經濟形態,打開全新的經濟活動空間。 我們已經看到像Steamit, matters都已經上線,更多瞄準這個領域的公鏈也在推出過程中,這個領域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將是通證經濟的第一個藍海。

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部分傳統經濟形態,並不適合通過區塊鏈方式進行資產轉移,企業家們並不需要一窩蜂的趕熱點。

傳統企業上網並不是一個複雜的事情,但傳統企業上鍊,甚至要去推動或主導某個行業公鏈,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核財經獨家|何楯之:再談“通證經濟”

其實很多商業機構,都牽涉到很多場景,利益方很多,上下游供應鏈很長,關係錯綜複雜,他們甚至都沒有充分上網,怎麼可能躍過信息互聯網直接跨進價值互聯網呢?

大部分傳統企業都是依靠資源的中心化佔有為基礎的,比如某家企業擁有整套生產設備,某家企業擁有一個知名品牌,某家企業擁有百萬高端用戶,這些資源都是這些企業的競爭優勢,他們是獨佔的,不是開放的,企業中心化的佔有了某種資源。很大程度上,中心化結構都是有必要的,這樣的經濟組織形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

從利益機制來看,有規模和有實力的實體企業不僅僅有一箇中心化的股東或管理結構,同時其利潤分配機制也是中心化的,股東和管理層得大頭,一般員工獲得報酬,他們有什麼必要要通過通證經濟的改造來釋放其利益呢?

大部分賺錢的商業沒有動力應用區塊鏈來去中心化, 而很多不賺錢的商業機構,在這個階段想通過區塊鏈概念,高溢價賣資產,這也是值得警惕的。

另外,即使像BAT這樣大型互聯網平臺要進行通證化轉型,也不見得可行。

區塊鏈是中心化平臺的剋星,而不是中心化平臺的新舞臺。當然理論上不排除某些中心化平臺,進行一場自我顛覆式的革命,把中心化利益返回給所有用戶,共同形成某種生態,這需要我們不斷去探討和觀察。

作為公司戰略規劃,像BAT這樣的公司固然在區塊鏈領域會有很多佈局,甚至未來在政策放鬆的情況下,他們也肯定會發行代幣,進行通證化轉型,但那種通證化轉型,很可能是藉助發行代幣,把其內部資源整合起來,使得公司價值最大化,但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佈式,透明,公平和利益共享等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回顧比特幣的設計,其實是沒有一箇中心化組織來推動的。當然,比特幣不對應任何資產,不對應任何經濟過程,和我們通常講的通證經濟未必是一回事。

核財經獨家|何楯之:再談“通證經濟”

中心化的通證機制,固然可以提供前期推動的動力和責任,但後期必須轉型為一個利益共享的生態機制。換句話說,BAT這類巨頭如果真的進行通證化轉型之後,即使名稱不改,但利益結構,運作模式必須做重大改變。

現在通證設計中容易被人詬病的還是推動團隊預留太多比例,這點正被市場過程所矯正,隨著更多案例的試錯和實驗,人們會明白區塊鏈技術條件下,必須做到利益共享,生態才能兼容並且可成長。

回到通證經濟討論中經常看到的另外一個誤區,很多朋友認為那些缺乏行業集中度的,特別分散的行業,適合上鍊,適合進行通證化改造。

那些傳統上缺乏行業集中的商業形態,或許將來適合在鏈上運作,但要推動他們上鍊,無論從溝通,交易成本來看,都是巨大的,因此其實並不適合通證或幣改方式把他們導入鏈上

而更可能是將來等技術條件成熟了,他們自主上鍊,成為鏈上生態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將是自發的。

在這個意義上,通證化改造和資產上鍊可以是兩個不相關的過程,很多資產上鍊不需要通過新的通證導入,而是可以立足在特定公鏈上自主完成。

另外在目前法律條件下,通證經濟的舞臺其實是比較狹窄的,當法律需要對交易進行第三方、鏈下驗證時,最好採用鏈下證券化——也就是傳統的資產證券化方式進行。

很多資產的交易流轉牽涉到法律強制性規定,比如汽車或不動產等等交易,這類資產的通證化改造必須要法律規則的變遷為前提。僅僅依靠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其實還是面臨一個無法執行的困境。

另外,通證化/幣改還有一個前提條件是,市場有相當的流動性和交易深度。最近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一直處在熊市,很多山寨幣價格大幅走低,甚至出現了很多歸零幣,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流動性很差,目前的市場行情顯然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通證化嘗試。

因此這個階段或許更適合紙上談兵,通證經濟要真正打開空間,需要加密數字貨幣行情突破,區塊鏈技術迭代或法律監管框架改善等諸多因素髮生變化。

注:本文基於在“中關村區塊鏈研究應用交流群”分享的基礎上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