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穿婚紗上課,背後有多少無奈?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1月14日,河南新鄉秦莊小學,劉美迪老師正穿著婚紗在上課。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課程,劉美迪決定不請假,結婚當天上完前兩節課再走。下課後,在孩子們的簇擁下,劉美迪手捧鮮花緩緩走出校門。她稱,有這麼多“孃家人”送,實在太幸福了。(11月16日 環球網)

不少網友被這一幕感動,稱這才是一名負責任的人民教師,為社會公眾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但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為什麼不能找其他老師代課,結婚當天還堅持上課到底真負責是還是假作秀?事實上,據瞭解,秦莊小學位於新鄉市延津縣豐莊鎮,校內一共只有8名老師,要負責5個年級137個孩子的課程。這裡的老師必須滿負荷運轉,才能保證學校教學要求。劉美迪老師穿婚紗上課,實在是有其無奈。

在我國農村,有些地方還實行包班教學。什麼叫包班?就是一個班所有的課都是一個老師上,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科學等。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老師請假,那個班一整天的課都得停下來。由於教師資源短缺,只能“一師多用”,進行跨年級跨科目教學,白天大多數時間在課堂上,晚上回家還有幾門不同的科目需要備課,再加上批改作業,批改考卷等等工作,如此超負荷的工作量,且不論身體是否吃得消,教學質量肯定是得不到保障的。

這其實暴露出了我國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從勞動力人口分佈狀況來看,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分佈在城市,因為城市就業機會多,工資相對較高,而留在農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畢業後願意回到鄉村任教的更是少之又少。反觀城市,名校畢業生爭搶著成為編制內的一員,還有些則進入各種課外補課機構,抓住家長們“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理。農村普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基礎設施陳舊,教師待遇低等問題,這種教育資源間的不平衡將會越來越大,人口素質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劉美迪老師的舉動固然值得尊重,但是依靠劉美迪老師一個人默默奉獻是遠遠不夠的,要推動社會進步不能只期待個人奉獻精神和高於社會現實的道德修養。媒體對此事的報道,也不能只停留在對教師個人品質的讚頌,應該引導社會公眾進行深層次的反思,從而推動農村教育投入的進一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