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遛攤》

遛攤

文 / 馮驥才

古玩之雅好,始於逛店遛攤。買古董比玩古董有更大快感,這句話後邊會說清楚。

其實在古玩市場,也就是逛店與遛攤這兩樣。店,即沿街那些大大小小的古玩店;攤,便是外來小販或農民在街邊就地擺設的古董攤。我很少逛店,多是遛攤,緣故有三:

一是地攤的東西多是由邊遠地方來的“源頭貨”。小販大半是外行,他們從鄉村的農民手裡花幾個錢買來古物,並不知道東西的價值,不過拿到城裡多換點銀子罷了;如果是農民自己背來的,其中更會“藏龍臥虎”。倘若被你從中發現,不僅有意外得寶的驚喜,更有“發現者”的快樂。而古玩店就全然不同了,那裡的老闆夥計全是內行,精熟靈透,刁鑽得很,店裡的古物,都是“被發現”過的,很難叫你拾到“漏兒”。我天性喜好發現,不喜歡重複別人的發現,故我好遛攤而不喜逛店。

二是店裡的東西,要加上店鋪的人吃馬喂以及老闆的利潤。若真是一件“大器”,都被老闆攥在手裡,指著它“開張吃三年”呢。而且古玩店賺錢,賣真也賣假,倘若有人說打某某店買了件便宜貨,一準是把假東西美滋滋地買回家了。可是,地攤上的東西有沙有金,有石有玉,只要你識貨,肯定會看出一個國色天香來。

三是店裡的老闆夥計全是本地人,都認識我。我一露面,好比肥牛出現,便朝我磨刀霍霍,宰我為快。但外地來的地攤小販,不認得我,公平交易,各展其能。

出自這三個原因,我遛攤還真的遛出不少好東西。或者說我至少一半藏品是“遛”出來的。大到唐樂舞伎石雕須彌座、遼代經幢、宋人的高僧像,小到方於魯的墨、海獸葡萄鏡、越窯的小碗以及一塊塊民間古版。然而這遛攤,除去眼力,也得有些購物的技巧。外地來的小販雖然不知手中之物的真正價值,卻知道一件稀世古物可以價值連城。他們異想天開地叫出個“天價”來,而且常常是從買主的神氣與口氣裡猜度自己手裡古董的分量。於是,遛攤時一旦發現好東西,千萬要按住驚喜,切勿眼珠冒光,如逢奇寶,叫小販開了竅。

馮驥才《遛攤》

“我遛攤還真的遛出不少好東西。”

其次,要把眼睛盯著旁邊的另一件東西,同時用眼角餘光將你看中的古物弄個明白。所謂弄明白,就是辨明真假、年代、品相三樣。一旦確認無疑,便用一種不屑的順便一問的口氣探探對方的要價。我的一位朋友,每從攤上相中一物,向來不用手指,而用腳點一點那東西,說:“這破石頭玩意兒賣幾塊錢?”其次,就是不要急於求成。買古董不可太“欺”,愈“欺”愈買不到手。反正擺攤的和開店的不一樣,開店的不著急,東西放在那兒,等你來找它;擺攤的小販可不行,賣了東西,還要回家。買賣道兒上,誰急誰吃虧。好比釣魚,心急必脫鉤,不急釣大魚。倘若把這些技巧掌握住,好東西十有八九便到了你的府上。

我就用這些技巧買到不少件上等古物。比方一次見一老農擺攤,黑臉黃牙,額頭上深皺如溝,可以夾住一張名片。他蹲在地上,身前一塊破布擺幾個黑黑的罐子,一看便是漢代繩紋的陶罐,雖非假造,也沒有更高價值。我瞥眼見他筐中有一個陶俑,不加任何彩繪,通體素白,六寸大小,造型極其奇異。人頭魚身,人頭男相,眯眼閉唇,似在深思;魚身扁肥,狀似手掌,尾處微扭,這一扭可就扭出依漾遊動的神氣來。《山海經》插圖中的“互人”,就是人頭魚身,給我印象極深。這陶俑簡直和那“互人”完全一樣。記得《中國美術全集·隋唐雕塑》中也有一個人頭魚身俑,亦屬罕見一種。但那俑通體披釉,典型的唐俑,而這無釉的素俑無疑是漢代之物了。我極力抑制心中衝動,蹲下來端詳那幾個漢罐時,扭了扭下巴朝那草筐說:“那小孩玩意兒要幾個錢?”

老農張口竟是五十元!幾乎等於白送。我怕真給五十元,他反而反悔,狠心往下壓著說:“三十元。”最後四十元成交。我給他一百元錢等他找錢時,心裡恨不得把一百元全給他。

玩古董的樂趣,最具刺激性的常常是這種時候。一種與寶物的意外邂逅,與歷史有血有肉的碰撞,被美所驚動,人與物的初戀,正是來自於遛攤。

馮驥才《遛攤》

然而,世上的事總是因時而變,遛攤亦然。近年太忙,遛攤也少。週末一天,忽有興致,去古玩市場遛一遛。沒想到,自己的運氣總是極佳。在街角一個攤上,見到一尊鐵佛。尺餘,束髮,赤足立於覆蓮座上,衣紋做“排線”狀,帶著北魏風格,容顏卻無北魏的高古冷峻;面孔短豔,眉清目朗,應是北周特徵。

北周的佛像我在敦煌和雲岡見過,但家居供奉的佛像十分罕見,而且多為石刻或銅質,從未見過鑄鐵的。我拿出不經意的神氣,說:“這佛爺怎麼鏽成這樣了?”我還沒問價,小販竟說:“鏽成這樣,不給一萬五您也甭想拿走。”我一怔,以為這小販漫天要價,便說:“您知道這佛像是哪朝哪代的嗎?開口就把價要到天上去了?”那人笑道:“別人不懂,您馮先生還看不出是北周的佛?”這句話把我嚇了一跳。他不但對這罕世的佛瞭如指掌,居然知道我姓甚名誰。我再看他,破衣舊褲,一頭長髮,像個外來小販,但面孔卻有幾分熟悉。更熟悉的是那種神情——一種店裡的老闆夥計準備“宰”我的笑容。

我一時怎麼也想不起這人是誰,但我深知這佛買不成了,否則只有伸出脖子挨他狠狠一刀。

待我轉身回去,猛然想起,這不是河東一家古玩店的小老闆嗎?兩年前我去過他的店。怎麼?他破了產,淪落為小販了?可是那也不會連裝束也和外地小販一樣了!回去與朋友一說,朋友笑道:

“現在不少店裡的人見攤上的東西好賣,就化裝成小販或農民擺攤,你許久不遛攤,不知道外邊的世界多精彩。還好,沒上當就算不錯!”

我才知道,如今賣的東西有假,賣東西的人也有假。如此遛攤,才更費神,更費力,更費眼,也更加意味無窮呢!

馮驥才《遛攤》

馮驥才《遛攤》

人民文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世間生活》收入了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