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雯」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李潔雯」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李潔雯 美國註冊營養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營養學碩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目前在創辦雯說營養科普平臺。

在醫院、養老院、康復中心等醫療機構有多年營養諮詢經驗。

擅長:糖尿病、三高、脂肪肝、腎病等慢性疾病的營養干預、體重管理、及兒童營養治療。



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李潔雯」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導讀:

1. 食用油的成分對比

2. omega-6脂肪酸的危害

3. 食用油的煙點

4. 具體怎樣選擇食用油?

[覺得文章太長不想看的可以直接看第1、4部分]

01

食用油的成分對比

雖然都是油,但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卻不大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比如:豬油、黃油、椰子油、棕櫚油;

2.油酸(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比如:橄欖油、牛油果油、芥花油(菜籽油)、杏仁油;

3. α-亞麻酸(一種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比如亞麻籽油、紫蘇籽油;

4. 亞油酸(一種歐米伽-6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比如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棉籽油、核桃油 (walnut oil)、葡萄籽油、小麥胚芽油。

花生油、稻米油 (米糠油) 和芝麻油各類脂肪酸含量比較均衡,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別佔30%、35%、40%左右,但都以亞油酸為主。

雖然同樣是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 (歐米伽-3) 對人體的益處已經多次被證實,但亞油酸 (歐米伽-6) 對人體的影響則有不一樣的說法。

02

歐米伽-6 (Omega-6)

一項研究發現,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比如攝入越來越多的大豆油,皮下脂肪細胞中的亞油酸含量也越來越高,而這也與越來越普遍的糖尿病、肥胖症、哮喘相關。

另一項研究指出,LDL-C中的亞油酸氧化後會引起LDL-C自身的氧化。LDL-C就是血脂四項中的一項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氧化後的LDL-C才是引起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李潔雯」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 有冠心病的人群血液中的氧化亞油酸濃度比沒有冠心病的人群更高。
  • 在動脈硬化的斑塊中就發現了含有亞油酸的氧化膽固醇。數量越多,表明氧化程度越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也越嚴重。
  • 亞油酸還能激活血管內皮細胞, 激活的程度甚至比飽和脂肪酸還厲害。而這一激活是引起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步驟。
  • 亞油酸及其在體內的氧化代謝產物會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炎症產生。

總的來說,許多證據指出了亞油酸對於心血管動脈硬化的負面影響。因此,不太建議大家選擇亞油酸含量高的油。

表格是常見食用油的具體脂肪酸含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瞭解下。

「李潔雯」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紅色部分代表飽和脂肪酸,藍色代表亞油酸,橙色代表α-亞麻酸,黃色代表油酸。不同品牌的同一類油的脂肪酸結構也會略有不同。

03

食用油的煙點

講完食用油成分上的差異,我們再來看看食用油的煙點。

當油加熱、達到煙點這一特殊溫度時,就會開始冒煙、分解,部分營養成分也會損失。因此,千萬別等煙冒起來了,再炒菜。

相對來說,亞油酸和α-亞麻酸含量高的這兩類油,耐熱性相對差些。在高溫環境下,尤其是油炸、烘烤時,還會生成大量自由基,引起氧化應激反應。

一個研究指出,在180°C的環境下(一般油炸食品的溫度),油酸的耐熱性優於亞油酸和α-亞麻酸 。

04

具體怎樣選擇食用油?

鑑於亞油酸(歐米伽-6) 對於心血管健康的副作用,不太建議大家選擇亞油酸含量高的油,比如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棉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和小麥胚芽油。

如果日常炒菜、燉煮菜,大部分食用油都可以。但從熱穩定性等角度考慮,比較推薦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的油,比如:橄欖油、牛油果油、芥花油(菜籽油)、杏仁油。

想偶爾換著油使用的,還可以和花生油、稻米油 (米糠油) 以及芝麻油換著用。

另外,雖然不推薦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熱量高、高溫油炸時還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糖基化終末產物),但如果在家自制油炸食品、或者高溫烘烤時,可以考慮使用少量飽和脂肪較高的黃油、椰子油等,它們的熱穩定性更高。關於飽和脂肪酸,如果想了解更多,請看這裡。

最後,留意食用油的標籤。如果發現產品名字或者配料中出現精煉油,比如“精煉橄欖油”、“精煉一級大豆油”,就最好別買了。

在精煉的過程中,雖然能去除一些有害雜質,但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抗氧化成分,比如維生素E和多酚類物質,也會流失掉。

精煉植物油經過化學萃取後,反式脂肪酸含量比較高。這是一種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脂肪酸。

也要避免選擇配料中出現 “植物油(部分氫化)” ("partially hydrogenated") 字樣的油。部分氫化的植物油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關於橄欖油,請認準特級初榨橄欖油 (“extra virgin ”),這一類橄欖油質量最好,含有更多天然的抗氧化成分。

關於亞麻籽油,雖然健康,但煙點非常低、熱穩定性也不好,比較適合做涼拌的菜式,或者等菜煮好後再淋上少許調味。

關於紅花籽油,市面上有油酸含量特別高的,也有亞油酸含量特別高的。買之前一定要看看營養成分表。


比如碰到這種多不飽和脂肪酸 (亞油酸)這麼高的紅花籽油,就別考慮了。

「李潔雯」食用油沒選對,會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參考文獻:

1. DiNicolantonio JJ. & O’Keefe JH. Omega-6 vegetable oils as a drive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oxidized linoleic acid hypothesis. Open Heart. 2018. 5:e000898. doi: 10.1136/openhrt-2018-000898.

2. Zhao L. et al. Heating methods generate different amounts of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from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3. 部分數據來源於nutritiondata.self.com

4. Smoke point of oils. Retrieved at: https://www.veghealth.com/nutrition-tables/Smoke-Points-of-Oils-table.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