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傈僳族是狩獵民族,捕獵野蜂是他們狩獵的一項技能,這種技能不知傳了多少代,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四川省德昌縣的傈僳族一直延續著捕養野蜂的習俗,目前,德昌縣80%的傈僳人家都養有各種野蜂。

  走進德昌縣傈僳族居住區,你會發現許多傈僳人家的房前屋後懸掛著馬蜂窩,馬蜂來回飛舞,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德昌傈僳人養殖的野蜂種類較多,有馬蜂、土琴蜂、牛角蜂、狗屎蜂等近二十種。他們將野蜂巢取回家懸掛在房前屋後,不需要餵養,讓野蜂自己在蜂巢內繁殖。每年8月左右取第一次蜂蛹,以後在9月、10月各取一次。

  尋找野蜂,德昌傈僳人有一套奇特的方法。他們通常是捉上一、兩隻蚱蜢等昆蟲,固定在一根細棍上當誘餌。然後用一根長頭髮,一端打上活結,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雞毛等顯眼的分量很輕的東西,用作跟蹤的參照物。他們拿著有昆蟲的細棍在林間舞動,引來野蜂飛到棍上啃蟲肉。捕蜂人瞅準時機,將事先準備好的拴有醒目標誌物的頭髮絲,牢牢套在蜂腰上。蜂將肉啃成一個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團後,將其抱起往“家”飛,捕蜂人隨即跟著飛跑。由於捕獲了獵物,蜂的靈活度和飛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著白色的參照物追,看落在什麼地方,就能找到野蜂窩的準確位置。用當地人的話說,這就是給野蜂拴個尾巴,跟著走,就能找到蜂窩。在野外用這招找野蜂,非常有效。

  在條件極為困難的年代,傈僳族男人們曾靠捕養野蜂的技能添補家用,為家人填肚充飢,維繫生命。野蜂養殖習俗是傈僳族燦爛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它,將更加有利於我們瞭解傈僳族的生活習性,有助於我們瞭解和挖掘研究深含底蘊的傈僳族豐富的民俗民風。

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馬蜂抱著吃剩的獵物拖著標記向老巢飛去,傈僳人便跟蹤找到馬蜂包,將其割下帶回。

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大白天,傈僳男人不戴任何面罩也可以燒馬蜂窩

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如背兜般大小的“馬蜂窩”在傈鄉隨處可見

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胖嘟嘟的蜂蛹在蜂巢裡噝噝作響

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傈僳族人取馬蜂蛹

四川德昌縣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怎麼樣的?

油炸蜂蛹是餐桌上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