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1776# 原創 作者:四川師範大學 董超 鐵道兵戰友網 2020-01-18

今向鐵道兵戰友推薦,我校中國哲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董超同學寫的《修路的戰士,卡沙沙——採訪成昆鐵路沿線涼山州德昌縣錦川鄉金沙村村民紀要》一文,這也是我們第十一次重走成昆路社會實踐活動的一次具體的實踐活動。

這次採訪活動,董超同學有感於金沙村老村民鍾維志大爺回憶當年鐵路的修建給當地村民帶來的好處,瞭解到當時良好的軍民關係,深受感動,通過採訪紀要,生動地重現了當年鐵道兵戰士服務祖國的情懷和對老百姓的愛護。指出雖然時間流逝,已近五十年,但鐵道兵的精神卻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拼搏奉獻。涼山州的人民也永遠記得那些年為他們修路的戰士,他們會唱——修路的大哥,卡沙沙!這確實令人感佩!今年是成昆鐵路建成通車五十週年,董超同學的心得體會,道出了涼山人民的心聲,這也是我們老鐵道兵為國為民,勇做貢獻的初心。 蔡方鹿


修路的戰士,卡沙沙——採訪成昆鐵路沿線涼山州德昌縣錦川鄉金沙村村民紀要

作者:董 超(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

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一、活動簡介

此次活動是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研究生2019年“英雄築成昆,後輩傳忠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採訪是由原鐵道兵老戰士,當年曾在金沙大隊(即金沙村)修鐵路,現四川師範大學傑出教授蔡方鹿,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唐眉江,四川師範大學倫理學專業講師劉國雲,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羅海軍(我校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畢業後考上的博士),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四川師範大學思政專業本科生,及音樂學院本科生共計19人共同進行的。這是蔡方鹿教授連續第十一年帶領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開展的重走成昆鐵路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採訪了成昆鐵路沿線德昌縣金沙村的一位老村民,通過與老村民鍾大爺的交談,我們瞭解了一些當年修鐵路之前的情景,明白了鐵路、橋樑的修建給當地村民帶來的好處,也瞭解了當時的軍民關係,鍾大爺對鐵道兵戰士讚不絕口。看到村子旁邊的鐵路,我們眼前似乎浮現了當年鐵道兵戰士們的颯爽英姿。

二、採訪對象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錦川鄉金沙村村民鍾維志。


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三、採訪紀要

採訪時間:2019年7月15日中午。

採訪地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錦川鄉金沙村村民鍾維志家。

談話人物:

1、 鍾維志(金沙村村民鍾維志,76歲,以下簡稱鍾)

2、 蔡方鹿(四川師範大學傑出教授,原鐵道兵10師46團1營2連8班班長,以下簡稱蔡)

3、 唐眉江(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以下簡稱唐)

4、 羅海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哲學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以下簡稱羅)

5、 張雪敏(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張)

  


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蔡方鹿教授、江書記、採訪鍾維志大爺

蔡:您好!我們來採訪一下鍾大爺,請問您是金字旁那個鍾嘛?

鍾:鍾,金字。

蔡:金字旁一箇中,下面呢?鍾什麼?

鍾:鍾維志。

蔡:維?絞絲旁?姜維的維?

鍾:嗯。維志。

蔡:志氣的志呀?鍾維志大爺。

鍾:對的。

蔡:您今年好大的歲數了?

鍾:我四三年出世的。

蔡:四三年出生。

鍾:四三年的二月二十五日。

蔡: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五出生,今年也七十六了。

鍾:七十七了。

蔡:我們研究生,四川師範大學的同學想來採訪一下您,一九六八年,這裡修鐵路的時候,當時的情況,幫我們介紹一下,就是六七、六八年的時候,您當時是這裡的社員吧。您是幾隊的呢?

鍾:三隊。

蔡:金沙大隊三隊。

鍾:就是這個隊。

蔡:哦,就是這個隊,金沙大隊三隊。那麼我們在這裡修鐵路,您當時是在掙工分,對不對。

鍾:對的。

蔡:您就把您看到的我們鐵道兵修鐵路的情況,您回憶一下。

鍾:久了想都想不起了哦。

蔡:想不起了哦。

鍾:曉得四個嗎五個哦。

蔡:四到五個。

鍾:有個連長。

蔡:哦,有個連長。

鍾:有四個是當兵的。

蔡:哦,一共四個,住到您家,住了好久呢?

鍾:他們在攀枝花修鐵路,修了鐵路到我們這兒,他來招呼我的,他來招呼我,就在我們家住。

蔡:哪個地方的人呢?

鍾:曉得山東嘛哪些地方的。

蔡:山東。

鍾:幾個地方的。

蔡:四川的是當兵的,山東的是當領導的。

鍾:山東、山西、廣東。

蔡:山西兵就是排長,廣東兵有當班長的,有個高個子班長廣東的。

鍾:有個大胖子。

蔡:大胖子。

鍾:就在這兒,就我們住這兒。胖乎乎的。

蔡:大胖子是個醫生哦?白白的?

鍾:當兵的。

蔡:四連的,四連在河邊上。

鍾:就在這兒。

蔡:哦,您說四連住在你們這兒。您跟那些鐵道兵打交道。

鍾:鐵道兵在這兒就是好,啥子都幫倒做,栽秧子打穀子。

蔡:栽秧子打穀子,幫他們。那您看倒施工的時候,我們在這個地方修洞子,金沙隧道,還有這些橋,修橋,還有個三米二小橋。

鍾:修橋,經常幫我們。

蔡:我們在這兒修了三座橋。

鍾:橋,你們還那兒過的嘛。

蔡:哦,挖那個橋墩的基礎,有時七八米深。就是說地面上的橋墩有好高,地面下挖的基礎就有好深。哦,您看倒我們挖那個橋基。

鍾:二連!

蔡:我就在這裡修過。

鍾:現在在修高速公路,就在火車那兒。

蔡:我們當時沒菜吃,你們生產隊給我們種菜,您知道不?

鍾:我那哈兒還小。

蔡:您小啥子哦,您四三年的怎麼小,我五一年,您肯定當時二十多歲了!

鍾:您好大歲數了?

蔡:我十六歲多入伍的嘛,十七歲到這兒。

鍾:那我比您大。

蔡:那您肯定大,您怎麼小,我都知道了,您還小,您當時二十幾歲了,對不對?你們還有個民兵連長,民兵連長叫啥子名字喃?

鍾:倪福春,當的連長。我們那哈兒病了看病不給錢。

蔡:哦,你們病了感冒到我們營部衛生所看病不給錢。

鍾:只用開個證明。您哪個隊的,叫啥子。

蔡:哦,登記一下,也不收錢。

鍾:就在那兒,就登記一下。

蔡:哦,衛生所。(對同學們說)他們來部隊看病不收他們的錢,只登記一下。我們當時挖的中草藥也送給你們嘛。(落實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六•二六指示)還有什麼,您給我們研究生同學們講一下。

鍾:那哈兒年輕,好多記不到了哦。(鐵路)是好久修通了哦?

蔡:七零年修通的。

鍾:哦,我娃兒是七三年出的世。他當了兵的。

蔡:您兒子也當兵。什麼呢?

鍾:他這哈兒四十六七。

蔡:哦,都四十六七了!嗯,七三年出生。您對我們鐵道兵還有什麼印象?

鍾:他們在這兒啥子都好!

蔡:都好?

鍾:嗯。

蔡:我們拿不拿你們的東西?

鍾:不拿,拿東西要給錢的。

蔡:那肯定嘛,你們那個甘蔗,我們來的時候兩分錢一斤,後頭你們賣給我們就一角一一斤,就漲價了,呵呵……我們修這個鐵索橋以前,你們過安寧河是擺渡,有時候要淹死人哦!

鍾:將將講的,漲大水!就衝!

蔡:哪一年呢?記得倒不?

鍾:嗯?

蔡:六幾年嗎?

鍾:三連的。

蔡:三連的!

鍾:修鐵路的,就在這兒,整房子,一連的!

蔡:哦,一連在修啊,後來一連修了房子,他們打隧道就在那邊了。一連來的時候,修房子,修房基的時候,去年那個大爺也說炸死了一個一連當兵的。

鍾:點了炮,大概有十來分鐘沒有響,他就跑起去看,跑起去就炸了。

蔡:哦,點了炮沒響,他一去就響了。

鍾:嗯,跑起去就炸了。

蔡:大概六七年的時候!

鍾:打穀子的時候。

蔡:哦,打穀子。意思是秋天?

鍾:嗯,秋天。

蔡:六七年,六六年,我還沒來。我六八年來的。

鍾:大部分六八年來的,先頭六七年,房子修起了,還有些工人。

蔡:民工?

鍾:嗯,民工。

蔡:民工中隊駐地就挨著我們二連。有那些內江來的。

唐:一個月就打一個手錶出來。

蔡:民工不是,民工還是三十多塊錢一個月。那些知青,知青放暑假來工地上打石渣,用來鋪路。能幹的一天可以打一方石渣,一個假期就掙一塊手錶。

蔡:但是他們吃飯要自己掏錢。我們當兵的吃飯、穿衣不掏錢,六塊錢是津貼費。

鍾:您是哪個連?

蔡:我二連的。

鍾:那您認識巨連長不?

蔡:巨連長我怎麼不知道。

鍾:以前砍樹,滾下來,打倒腦門心。

蔡:是的,山上砍樹子,往下梭,你們老鄉不注意,我們還賠了他。我知道,我們去砍樹,你們生產隊長不讓我們砍,你們砍了樹賣錢你們就分,我們砍了修路用,你們就沒錢。所以隊長就不幹。

鍾:做箱子。

蔡:哦,做箱子。我們後來還是達成協議了。

鍾:家屬也來過,他們是北方人,吃不來米。

蔡:山東人嘛。

鍾:是山東那邊的。

蔡:喜歡打籃球,我們二連修了個籃球場,走了以後,你們就拿來種地了。

鍾:他們種了些板栗。

蔡:我們還自己種菜,在你們這兒買秧子。

張:鍾大爺,我們剛過來的時候看到兩輛火車,是不是這兒的火車既有拉人的?也有拉貨物的哦?

鍾:火車呀?

張:主要是拉貨嗎?

蔡:拉貨,拉人?

張:都有噶?

鍾:嗯,那哈兒坐火車相因。五塊錢,這哈兒到西昌五十塊。

張:那拉貨,你們這邊有沒有啥子特產拉出去?

鍾:有啊,比較少,海椒那些。

蔡:以前有甘蔗。

鍾:有甘蔗。

張:那你們坐不坐這個火車呢?你們小的時候一般是啷個出去的?

鍾:坐車,到西昌,那哈兒幾角錢。現在五十了。

羅:也便宜呀,我們從成都坐下來八十一塊錢。

張:曉得這些的,都是老人了。

蔡:鐵路修好以後,你們種的東西就拿出去賣,你們出行也方便了。

鍾:這哈兒方便,有大巴車來拉。

羅:這兒有高速公路了哈,我看到有三條路,這邊是成昆鐵路……

鍾:有兩條路。

羅:這條省道,108省道,哦,國道,108國道!這邊是高速,攀西高速嘛。下頭米易、攀枝花,上頭就是西昌、成都。

蔡:鍾大爺給我們同學講一講鐵道兵在這個金沙村,您有什麼感想?

鍾:他們不拿我們的東西,啥子都是過買,很好,幾個連在這兒都很好。

羅:哦,修高速路佔了地,搬到這兒來。

鍾:修路補償了一萬多,二萬幾。

蔡:那您在講講我們鐵道兵,您的感想,隨便講,他們都沒聽過。

鍾:他們沒啥子說的,啥子都幹得好,我們還沒分田到戶,集體掙工分,你們還沒出世。(指著同學們)我要對那哈兒修鐵路的鐵道兵說,謝謝了!

羅:哈哈,沒有,我八零後,我才三十。

蔡:最後我們送您一桶油。

羅:大爺身體好點沒有,我聽說您前一陣身體不太舒服噠,您要照顧好身體哈。

蔡:我們走了哈,謝謝您,謝謝鍾大爺。

鍾:謝謝!


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訪談心得:

在蔡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參觀了險峻而雄偉的成昆鐵路,走在懸崖峭壁上,感嘆風景奇險的同時,更是被當年鐵道兵戰士修建這條鐵路的艱辛和奉獻所感動。我們下山後,去尋找採訪對象鍾大爺的家,進了村子,一路詢問過去,村民們都非常熱情,甚至主動一路帶著我們走到了鍾大爺家門口。鍾大爺歲數大了,腿腳不利索,但是聽到我們來了,杵著柺杖熱情地迎接我們。鍾大爺家的院子很大,種著幾株果樹,我們驚喜地發現竟然有火龍果。樓房也修得很寬敞,我們在大爺家的客廳坐下,開始了訪談。

鍾大爺歲數大了,聽力不太好,記憶力也有些衰退,但是他一直認真地聽著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儘量去回憶一些當年的情況。他說鐵道兵戰士在他們那裡修鐵路的時候真的很好,農忙時節還要幫他們栽秧子,打穀子,撿麥子。從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需要什麼都是買,絕不讓村民吃虧。鍾大爺還回憶了自己小時候落水的事情,說鐵道兵戰士沒來修橋以前,大家過河都是坐船,經常出事故,會淹死人的!就是鐵道兵戰士把橋修好了,他們過河就走橋了,就再也不害怕過河出事故了。鍾大爺還說,修了鐵路,修了橋,他們出門很方便,鐵道兵戰士們是好人,啥子都好!現在交通越來越發達,高速路也修通了,生活越來越好,日子過得好。鍾大爺還提到了他自己的兒子,說他兒子也是當過兵的,從他的語氣,我們可以感受到大爺的自豪感,也可以感受到他對軍人的喜愛和佩服。

成昆路險峻異常,坐在T8869列車上,手機幾乎沒有信號,因為一路都在穿隧道。蔡老師說他們當年就在村莊旁邊修隧道,非常不容易,那個時候機械化程度不高,幾乎都是靠鐵道兵戰士的血肉之軀,一寸一寸,鑿開了這高山,貫通了這鐵路。鍾大爺提到有戰士犧牲,說點了炮不響,跑過去檢查才響。修建成昆鐵路,犧牲了兩千多名戰士,成昆鐵路是奇蹟,更是靠英雄的鮮血澆灌而出的花朵。金沙村的村民在提到鐵道兵戰士的犧牲時,無不非常感激,他們都念著鐵道兵戰士的好,念著鐵道兵戰士的奉獻,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感謝他們呀!

時間匆匆而過,距離成昆鐵路通車已經是49個春秋,鐵路慢慢地變舊了,但是鐵道兵的精神卻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拼搏奉獻。涼山州的人民也永遠記得那些年為他們修路的戰士,他們會唱——修路的大哥,卡沙沙!


川師大學生訪問成昆線村民

(編髮:玉樹臨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