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了,导致现在好多技术工种已经出现断代,对此你怎么看?

海油小匠


技术工人?他实际上就是个工人,是一个撑握了某项专业技术的人。技术工人在制造业中是不可多得的,但不被年轻人看好。近几年职场中表现突出的是就业难,就业难的背后还隐藏着招工难,也就是技术工人的招聘难。技术工人这一称谓,可以说是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一、大背景下的教育缺陷:


(1)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是十分巨大的。从幼教到大学的教育,再到少数年轻人的深造,无不显示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这种大背景下,年轻人接受了这种大背景教育。具有了学历一一学习的经历,少了实践中的劳动能力一一技术能力。其结局是好的,结果是美中不足的。



(2)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只是学历的教育,还应包括专业(劳动)技能的教育。在现今教育体制下,人们错误的理解了教育的内函。使的人们一谈教育,就必须是大学的教育。劳动技能的教育被人们有所遗忘,最终形成了有学历无能力(技能)的结局。

(3)大教育足够了,专业教育缺少了。教育是百年大计,专业教育更具现实意义。由其是制造业的专业教育,只有教授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干、会干、干的精的技术人才。一位大国工匠的形成,绝对不是大学讲台上走下来的,一定是从生产实践中锤炼出来的。

二、国家对专业教育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

提起专业教育,人们立刻联想到劳动技校。当时劳动技校的毕业生,国家承认的学历是(中等)专业(技术工人),这在几年前还是被人们羡慕的。尽管是技术工人,由于毕业人数少,均能获得干部身份,被企业 唯一重任。

前身的劳动技校已改称(职业技术)学院,名子响亮了,内容也丰富了,但名气确不入流了。尽管国家承认了其毕业生的学历,一句据有同等效力的补充说明,就有了明显的价值取向。现如今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仍给人们留下学习差、挑皮捣蛋、打架斗殴的印象。




三、陈旧的观念、意识的偏见

人们总是喜欢高、大、上、,谁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学、那怕二流、三流的,也是值得炫耀的。

殊不知,二流、三流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明显的比不了(职业技术)院校的毕生。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不是人人都适合上大学。一部分人天生会说,不会干。又有一部分人干的要比说的好。这就是天然的差别,也应该是自然的规律。如果人们能尊重这种现象或规律,把干的比说的好的人送去读专业,说不定就是某一行业将来的大国工匠。


四,政策的不到位

我们的工人有力量,唱的我们心潮澎湃。现实中工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去当工人。这也无可厚非, 蹲下一身油,起来一身汗。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与机关相比,差别不只这些,还有少的可怜的薪水和福利。就这种条件和待遇,只要有第二选择,没有愿意去生产第一线?现实的招工难,还将继续。

五、改、只有改,才能改变这一切

(1)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的教育,国家要把这类教育放到教育的前例,升级该类学校资质或级别。

(2)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配置、队伍建设、师资地位、待遇的提高。

(3)提高或同等对待该类学校毕业生的学历待遇。

(4)毕业生有了国家承认的,正规院校的学历证明或专业技术证明,企业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待遇。尽管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照样可以享受工程师、高工、总工程师的待遇。到时不怕企业招不到人,就怕企业养不起。







国家的发展,国力的提升,离不开工业、离不开工业制造。这需要人才,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教育与培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基不础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理论加实践才是人才培养的正道。到那时,技术工人还难招吗?还有人不愿意去做有技术,有地位、有待遇的技术工人吗?


来自老区的毛刺槐


核心问题就一个,那就是企业里天天高喊工匠精神,却从来不考虑过一丝一毫工匠的薪资。我早就说过,如果给企业里的技术工人评级,将一级技工的薪资福利等同于总监这种管理类的岗位级别,你看年轻人愿不愿意做技术工人!


职场本来应该有两条晋升之路,现在绝地大多数企业只有一条!

一个完善的企业,本来就应该和高校一样,拥有两条晋升之路,即管理晋升之路和专业晋升之路,下面我以高校为例,和大家说说这两条晋升之路:

1、管理晋升之路

举个例子,一开始你可能是普通老师,然后一路升职为副主任,然后主任,然后副院长,然后院长,然后副校长,然后校长。这就是走的管理晋升路线。

2、专业晋升之路

举个例子,一开始你可以是普通老师,然后讲师,然后副教授,然后教授,教授还有四级,然后一路升职直到一级教授(相当于院士),这就是走的专业晋升之路。


现实中,高校在晋升管理职位的时候,都会要求候选人具有一定的专业职称,但并不是直接划等号的。也就说,一个高校最牛的专业人士,他完全可以不做管理,没有任何管理职务,甚至在一线教课,但他的威望和荣誉如日中天,影响力丝毫不亚于管理职位。


正是由于这种专业晋升之路的存在,高校的很多老师,才会专心搞科研,很多老师由于性格和爱好,也并不稀罕什么管理职位,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自己的专业升职加薪之路。愿意做管理的,走管理之路;不愿意做管理的,可以走专业之路,走到头都是牛人,院士其实并不怎么羡慕校长,校长也格外尊重院士。


企业喜欢天天喊工匠精神,却并没有任何专业晋升之路!

企业就很有趣了,现在的企业天天喊工匠精神,可是工匠在企业里是什么级别呢?呵呵!你说对了,工匠那都是没级别的,是企业的最底层,而且也没有任何升职之路。

1、技工没有升职之路

比如你做电焊吧,你技术再好有啥用,还是一个普通电焊工。最多让你做班长,但问题来了,班长是管理岗位,如果你的性格就喜欢钻研电焊,不喜欢管人揣摩人咋办?你就会很痛苦了!总之一句话,技工没有什么升职之路。

2、年轻人可选择增多

企业的技术工人几乎没有升职之路,就意味着工资待遇会相对固定,而且形象也比较差。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而现在年轻人的可选择之路也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青春放在一个不可能升职的岗位上。


因此,我的观点很明确,年轻人不做技术工人,并不是怕吃苦,也不是不想做技术,事实上有很多年轻人就喜欢干好自己那点事,不想做什么管理岗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喊工匠精神,却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敢把工匠的级别提升。


什么时候,技术工人也有明确的级别,企业里一级技工的薪资待遇达到总监甚至副总的程度。年轻人自然就会愿意做技术工人,而且会认认真真钻研技术。


现在企业里最牛的技工,天天被一个管理岗位的小主管骂的狗血喷头,年轻人还愿意做技工,那这个年轻人估计实在找不到其他工作了。你什么时候,看到高校里一个小小的系主任敢对院士(虽然院士可能名义还是系主任的管理范围)指手画脚的。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20年老职场,只说升职、跳槽、副业、管理的实在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谢谢!

职场再出发


技术工人就是近期在网络上被人吐槽最多的一个职业,说技术人员的工作脏、乱、差,没前途,说技术人员社会地位低下,还不如一个办公室小文员,说做技术这一行妹子少,婚姻困难……,以上种种有关技术工作的吐槽,直接导致当今企业招工难、留人难,这不,现在的技工人员缺口已将近2200万,很多工厂都因招不到技术人员,导致有定单不敢接,机器只能躺着睡大觉,90后、00后对这行基本无人问津,只有那些70后、80后还在苦苦支撑,哪怕开出月入上万的薪资也无法吸引90后、00后进入制造业当一名技术工人,这就是技工人员的缺人现状。

今天去手板厂修改手板(CNC、3D打印等快速成型加工),刚好碰到手板厂的老板也在厂里,跟他聊到用工这一块,那老板不停摇头,说现在已经将工资调高到七八千起步了,还是招不到熟手的技术人员,现在来来去去都是那一批70后、80后在干,现在整个厂有二十多人,只有2个是90后,00后连一个都没有,他在感慨,再过几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招到技术工人,他说现在只能开始转型了,说CNC加工这一块需要手工活太多,而这些手工活都是由技工人员来完成的,一旦招不到人,工厂就会完蛋,所以,后续只能逐步将重心转移到3D打印方向,那样对技工人员依赖就会少一点点,或者这样才能继续活下去。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做一名技术工人呢?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1、社会认可度低。在国人心目中白领才是人才,而技工无论你技术多么牛逼,始终是一个蓝领,始终被这些白领管着,要权力没权力,要地位没地位,要钱也没白领多钱,这样的一份工作,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去做呢?所以,年轻人更热衷于做一名白领,而不愿意做一名蓝领技工。

2、工作环境脏、乱、差。技工工作,其工作场所就是一线车间,夏天炎热,一身臭汗,身穿满身油污的工作服,晚上回去洗几遍还是一身机油味、铜铁味,而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小娇生惯养,谁愿意让子女做一名如此不堪的技工呢?

3、薪资待遇没有优势。虽然部分技工工资已上万,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还徘徊在5000-8000之间,在当下,这点工资是没有优势的,而且,即便是这点工资,也是靠加班加点而来的,如果刨去加班这部分工资,又能有几个钱呢?也就跟一个办公室文员差不多而已。

4、年轻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生活水平比较高,很多人家里说不定有几套房、几辆车,谁稀罕每个月挣这点小钱呢,说不定人家都是开着奔驰、宝马上班的,工资也只是用来做零花钱而已,他们更看重这份工作有没有自由,工作环境好不好,工作是否体面,这些才是决定因素。

5、男多女少,婚姻困难。做技工这一行,大多数都是青一色的男生,全厂仅有的一两个雌性动物,一个很可能就是扫地的大妈,另一个很可能就是文员,别开心,这两个都早已被人订了,所以说,在这样的男人堆里,是很难结识到异性的,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入行的原因之一。

以上几点就是导致当下众多年轻人不愿入行做一名技术工人的主要原因,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难度肯定不会小,但不代表没有办法,关键就看国家层面有没有这样的决心,有没有实质的行动,人家德国为什么制造业如此强悍呢?就因为人家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视技术人员,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也曾说过:“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师。”如果我国也能如此重视技工人员,试问还会闹技工荒吗?制造强国离我们还会远吗?


设计制造迷


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就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今年四十,老家在四川农村!九几年初中毕业到技校学习机电维修,毕业后进入一家机械厂做车工,每月一百五十六的基本工资。加所有计件工资大概三四百元,后来觉得没发展去广东打工,还是做车工,后来慢慢做了模具钳工,电焊,气割,电火花,线切割,铣工等,还自学了CAD!到目前都快二十年了!我个人感觉现在的技术工的待遇确实不如以前!记得以前在广东,技术工在公司是属于干部待遇,现在跟普工差不多,而干技术工每天工作压力大,又要操作各种机器设备!很容易出现工份事故,我原来的很多同事都是出了工伤而转行了!还有就是工作环境差,对身体也有损害!现在回老家了,学习了酿造白酒的技术!开了家酒坊!目前虽不赚钱但自由自在也好!

这就是我的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俩湾帅哥


断代好啊,我天天上班,12小时两班倒,结果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勉强吃饱。还技术工,简直就是个笑话。二十年前,一家有个工人上班,就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日子在村里绝对是令人羡慕的。现在呢?别说养活一家人,养活自己都费劲。别人卖个保险,卖个房,随便都是个经理级别,而我们累死累活,社会地位不说,工资都比别人差一截。可能有人会说,有的工人也有月薪上万啊,要迟到别人一周工作40小时,中午还有一小时午休,工人呢,一周84小时的大有人在。不说了,这种问题问的没啥意义。断代就断代吧,这不是你我能改变的。


斌71716


现在的情况确实是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了,因为技术工人很累,我有一个同学是在广东一个弹簧厂做技术师傅的,他们工厂的工作时间就是两班倒,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半个月换班一次,基本上我这同学上白班的时候还好,上午八点到晚上八点,中午休息1个小时,如果是上夜班就是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基本上每天就是在上班和睡觉,完全没有时间干其他的事情,这样的生活对于60后和70后来说可能愿意接受,但是对于80后、90后甚至以后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完全不是他们想要的,而且我这同学虽然工作了有10多年的时间,但是其工资收入在工厂里也只有8000元包吃住,可以说非常的辛苦。

而且技术工人的工资涨薪幅度相对于其他一些行业太慢了,比方说互联网行业,基本上你做个几年月入就能达到上万元甚至一两万元的水平,虽然同样需要加班很辛苦,但是技术工人相对来说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我有一个朋友在工厂里做丝印师傅,他在这行工作有15年以上,但是他现在的工资也只有一万元出头,每天也是上班12个小时,而且其工作环境不好,车间里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

我这两名朋友都是80后,都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如果是有的选他们真的不会选择在车间做技术工人,因为这行真的是太累了,每天基本上都是12个小时,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够接受这样的工作环境,而且对于一般的技术工人来说,工资很多都在五六千元左右,这样的薪水在现在的社会里很多行业都能够拿到,何必去工厂里呢!现在一个普通的白领工资都有五六千甚至七八千,而且工作一两年就可以拿到,工作环境舒适有空调有假期,而且社会认可度还高。

另外就是社会要加强对于技术工人的认知,很多人觉得工厂里的技术工人就是体力活,写字楼里面的工作就是脑力活,其实技术工人对于其岗位知识的积累并不少,很多技术工人也需要学习本岗位的知识甚至考证,而写字楼里面的工作也并非都是脑力活。


楼盘网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状况。我以前并不能理解技术工人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直到我出国后,我发现在所谓的发达国家里,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某种程度上来说远不如我们在国内舒适。


拿我自己周围的生活举例子。


修车的例子之一 - 补胎

我在国外经历第一次车胎被扎。我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由于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周末晚上,我很难立刻找到一个机械工帮我看一下要如何处理。为了能够保证平时上班的需求,我通常会在周末开车购买很多生活必需品。因此,这个小小的事意味着我很可能下周一整周都在外面吃饭。我在出国前并不怎么开车。我只是隐约记得家乡的路边总是有着补胎打气的牌子,有时候还附带24小时的字样。由于国外愿意做汽车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寻求这类服务往往需要自己精打细算时间来预约解决。


事情的最后,由于我自己之前有办理24小时道路救援年费会员,我第二天早上联系了道路救援公司过来。可师傅只是帮我用千斤顶换了个备胎。我依然需要预约一个修车行在平时的时间里去补胎。很多当地人以及周围久居国外的华人往往已经熟悉了基础的修车技能,从电瓶充电、换轮胎、汽车打气等。


修车的例子之二-撞车


我刚刚来到国外的时候曾经被追尾过。虽然我的保险公司帮助我办了定损和交涉,并且在一个小时内便安排我预约某修理厂修车。我打电话到该修理厂,负责人和我说最近能接受预约的一次时间是两周之后。我只好和他预约了两周的时间。幸好我的车还能开,只是后备箱受损严重,无法打开。当时我的车的后备箱门以及保险杠有点被撞瘪了。负责的那个人看了一圈车,记下了受损的部位,并且跟我说他需要时间跟厂家订这些零件。他的意思是所有的被撞瘪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痕迹,他都直接给我换新的。我家里有个修车的亲戚。还记得他和我说过去都是把撞坏的东西通过修车工人的手艺修修补补给还原成原样,现在的修车就变成了单纯地换件。哪里坏了换哪里。 我等了大约十天的时间后,修理厂给我打电话说我的车修好了。果不其然,车像新的一样,后备箱门、保险杠、后车灯都是原厂新件,令人满意。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做技术工人了


我可能没有一个社会学论证的答案。我只是通过周边的观察,比如拿我来说,从小到大,我从没有做过技术工人的想法。我想这与我的家庭背景和周围相关。因为父母从来不是技术工人,在学校,老师们都是在教育好好学习,考高分,以后才有出息。我便按照着家长老师的期待一步步考高中考大学。


我周围的一个朋友的父母算是技术工人,但他们都说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千万要找个办公室的活。他们说自己累了一辈子了,在外面风吹雨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个有暖气空调的环境下坐办公室。他们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另一个在工地上班的朋友和我说,现在工地的工人都是四五十岁那一代人,按照过去的传统,这些人的子女们有很多人在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会跟着自己的父母来到工地。然而这些年轻人却没有来。他们或许是受到了网络世界的影响,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样子,其他同龄人的状态。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知识让他们感到好奇。这使他们觉得自己应与父辈这代人不同。


当一个国家的技术工人数量不足时,每个人都不得不变成技术工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很多年轻人动手能力很差,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煮饭家务等都靠父母和外包服务来解决,技术工人数量不足后,年轻人自然就不得不自己做这些生活琐事了,就像我在国外的经历一样。然而,这并不能替代真正需要有核心技能、多年经验的技术工人的水平。我们最多只能学会换个轮胎,修个空调,我们没有办法代替技术工人熟练地浇灌混凝土,砌筑笔直的砖墙。


因此,一个缺乏足够技术工人的社会会为生活处处设障。技术工人的充足往大了说是能够为一个社会的运转提高效率,往细微处说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了技术工人,下班回家的路上去给车加点机油;有了技术工人,等着结婚的期房在半年内眼见着高楼平地起。


Oh读书


我从事机电工程施工三十多年,曾在二十多年年前就断定会出这种局面,原有工资制度是涨工资,技术工种学徒期2.5至3年,当初工资改革我就说如果处理不好新老工人的工资问题将会是企业技术出现断层,原因很简单,工资改革虽说当时可以促进新工人的积极,但却忽略了老工人的因素,站在老工人的立场,新工人三年学徒期满,能独立完成工作就意味着和老工人拿同样的工资待遇,试想一下老工人会心里平衡吗,自己干的快退休了结果拿到的和刚转正的一样,他还会带人把技术交给别人吗?等自己精力体力下降工资还不如新工人的时候,还有可能被取代,自然更不会教了,这样循环一个周期技术就丢失许多,再由本身就并没学到什么东西的带徒就可想而知了。现在更够呛,各个单位体制问题,巴不得找来的就是技术工种,实际可以说大多数都是根本没啥技能的普工,本身技术工种钱少脏累苦,没人学,更没人教,教会了有可能自己被代替,特别是40岁以上的老员工,一旦被取代,将可能成为淘汰对象,让别人怎么过,自然不会教别人。这就是大多数单位技术越来越完蛋的症结。好多企业还自欺欺人的搞什么培训,不解决这矛盾就等于进入死循环。


小猫爱上鱼66088189


我是真的热爱制造业

工作现状

本科毕业后,我如愿来到某轨道交通央企,从事工艺技术4年。检修,设计,改造,外包,成本,写行业标准,写教材,写标书,售后服务都精通。实际动手操作,除了焊接其他都没问题,有专利,有职称。吹个牛批,别看我年轻,在这个万人大厂里,我管的部位我处理不了的技术问题就没人能处理。全国各地都有我解决疑难杂症的脚印。但在昨天,我提出离职了,而且跨行业进入金融系统。

从事制造业一直是我的愿望。我父亲从事汽车检修行业,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喜欢制造业,从小学,给同学修笔修改正带,拧跳泡等等。大学专业学了材料学入行,也是雄心勃勃。

改变从工作开始。

工作内容

工作时间非常紧张,不出差的话早晨7:50到11:40,下午1:00-7:30平均做六休一。最高记录每天11:30下班连续6天后,通宵连续36小时没有休息,第二天接着上班。出差还能偷偷懒,但不急的活还得给你留着,着急活遥控指挥😂😂。

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从一个个零配件开始,它的作用,它的标准,它的图纸,一点一点慢慢认识配件、查标准、绘图是个非常耗时间的工作。白天配合现车生产,晚上工人下班了,没人找了,自己学习标准,改文件,写报告。除了这些,还得能写公函,能写分析报告,会成本分析。。。。一堆题外活,美其名曰领导交办的任务。

工作氛围极差,国企通病,比甲方牛逼的乙方,层层外包的配件,踢皮球,吃大锅饭,我一个也不想解释。在这个大环境,你能者多劳,总有个极限,干的多错的多,还没有多劳多得。大家都以能把活推出去为荣,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开会踢皮球。倒是练就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嘴炮能力。

我的收入,在这个三线末流城市里,一年不到5万块,住着1w6一平的房。前几个月工资,由于政策问题,活没变少,钱少了,可怕的是以后还会持续几年。拿出来给大家开心一下。这,是压到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粉碎梦想的不只是社会,还有家庭。孑然一身我可以穷,可以忙。因为有家,我不得不让步。

刚工作的时候,晚上12点多,我趿拉着防砸鞋打开家门,吵醒了熟睡的父母。父亲问我,“你真是加班去了?单位能有这么多事?”瞬间我心态就炸了,当时也可能是起床气吧,到后来习惯了也时常劝我别太累。

工作一段时间开始琢磨婚姻大事,姑娘们一听说在企业上班,基本就判了死刑,哪怕是央企。一提医生律师,政府金融业,眼睛都放光。这是根植于几代人的歧视。现在的老婆是我高中同学。

定婚宴时我在南京,老婆生日我在沈阳,情人节在武汉,520在青岛,马上拍婚纱照兰州出事了推迟,拍照特意找了我休息的一天,结果还是连下10道金牌让我回去上班,终于我没忍住,喷了我们领导。老婆虽然没说啥,但能开心吗?平时见不到人,月底也没钱,偶尔说想买个衣服鞋子,都是花她自己的钱,我就觉得这样一男人很没面子。

结婚买房背了房贷,前几个月收入又不行,月月跟父母要钱。奔三的人实在难以启齿,有天母亲说,人家都是月月给家里寄钱,你这月月倒贴。一万点暴击伤害,这是最后一次心态爆炸。

收入水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家庭和谐,社会多阴暗,多少人踩我嘲笑我,我都能当成是磨砺,我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改正。可当我疲惫回家的时候,却失去了可以休憩的港湾。这不是想培养我,这是想吸干我的血。一切兴趣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可怜,这个行业我怎么去喜欢,我怎么去热爱。

当然,主要原因是我分到了瘦狗行业的末流部门,但这是个缩影,所有的制造从业者、手艺人都面临这些问题:

1.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专家大部分都是包装出来的,有手艺的都在车间撅着屁股干活呢,没工夫给你包装。

2.与“体面工作”相比,不受待见,更不受丈母娘待见。

3.新手劝退,入门太难,一个有限元分析越研究分支越多,头发越研究越少。

4.正企(河蟹)不分家,自己创业太难。懂不用解释,不懂的告诉你也不信。

5.穷。穷的简单粗暴,穷的天经地义。

一声唏嘘

刚提辞职就刷到这个问题,感觉自己被监视了。。。现在通过考试,成功进入金融圈。虽然前景依然忐忑,但现在这行业近三年里是抬不起头了。市场饱和,环保限产,原材料涨价,产品不涨价等等。

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喜欢,我只是想活下去。


latte心语17961191


苦,累,脏、赚钱不易……

单说几个我了解的行业。

汽车修理工,以前一个修理工跟着师傅,学徒期都要三四年,现在呢?一个中专出来三年就行了。外界诱惑还那么多,在学校能学到多少?以前自己开过修理厂,现在的修理工太浮躁了,老工人更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全部教授了,钣金师傅电焊出来的活我都看不过眼,没有了以前那种匠人精神。能凑活的绝对不细心。那么多工具,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发动机拆卸的技巧不知道,全靠蛮力。修车真的是苦,累,脏、赚钱不易。技术好的人,越来越少,干这个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想找一两个技术优异的就更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