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1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部竣工

11月18日,初冬的暖陽靜靜地照在湫水河畔,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萬安苑小區人來車往,不時有鞭炮聲傳出,人們喜滋滋地將自家的物件搬進新房裡。石白頭鄉段賢村78歲的王恩貴老人高興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俺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從窮山溝搬到縣城裡,住上水暖電齊全的新樓房!”10月下旬,臨縣進行兩次大規模分房儀式,共有2.7萬餘名群眾像王恩貴一樣分到了新房。這標誌著該縣1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部竣工,全縣4.1萬餘名群眾將在11月底全部入住新居。

臨縣位於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村多,貧困發生率高,是我省的深度貧困縣之一。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縣共落實搬遷272個村,涉及貧困人口和同步搬遷群眾4.1萬餘人。

“舉全縣之力,重點實施‘一城五鎮’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堅決啃下‘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這塊‘硬骨頭’。”臨縣縣委書記張建國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縣圍繞“讓誰搬”的問題,嚴格執行“農戶申請、村委初審、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簽訂協議”五個環節,把真正需要搬遷的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項目實施範圍;圍繞“搬哪裡”的問題,根據安置點的承載能力和就業容量,做到了安置點地址選擇與城鎮建設、產業園區建設、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旅遊景點建設的“五個相結合”,統籌推進安置點建設等各項工作;圍繞“如何搬”的問題,採取“六環聯動”辦法,聚焦“人錢地房樹村穩”7個問題,著力提升搬遷對象精準率、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工程竣工率、搬遷入住率和群眾滿意度;圍繞“搬得快”的問題,各個安置點配套完善公共設施,積極發展後續產業,讓群眾搬得高興,能穩定就業。

“我從山窩窩搬到‘五和居’移民新村,生活大變樣,購物、道路、飲水、看病都方便,這全靠黨的惠民好政策!”85歲的王玉金老人逢人便說。“五和居”移民搬遷村是臨縣第一個整村搬遷試點村,配套有社區組織活動場所、村史館、幼兒園、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實行集中供水、供熱,全部實現硬化、綠化、亮化。2016年到2018年,臨縣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主”的原則,陸續有1.3萬餘人完成搬遷。

今年,臨縣新建的城北、三交、林家坪等6個集中安置點和元倍花園、麻峪、欣陽等6個回購集中安置點先後舉行分房大會,有2.1萬餘人喜領新房鑰匙。同時,分散安置的6000餘人也拿到了鑰匙。臨縣扶貧辦主任陳小林對記者說:“在政策的激勵下,在縣、鄉、村三級幹部和駐村包扶幹部的幫扶下,我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1月底就能完成,4.1萬餘名貧困人口和同步搬遷群眾將全部搬出窮山溝、開啟新生活。”(記者 李全宏 通訊員 劉生鋒)

山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