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歷史」碾子山區歷史沿革(下)

碾子山區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史。早在1930年~1931年,碾子山區就有所謂“白黨”和“中國青年黨”、“全國工農兵蘇維埃大會”等進步黨派組織活動。他們傳播進步書刊,“印刷傳單”、“宣傳赤化、提倡共產”,東省特區第四區博克圖警察署曾多次明令碾子山派出所予以偵防、查禁。

1932年10~12月,駐紮在碾子山的東北民眾救國軍(簡稱救國軍)二旅一團和四團,全員參加了由著名愛國將領蘇炳文和張殿久組織發動的“海滿抗戰”。在這次震驚中外的海滿抗戰中,救國軍將士不怕犧牲,浴血奮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當時,他們不僅先後被調往富拉爾基增援救國軍阻擊日軍,還在城區東部的兩座山頭上修築了海滿抗戰第三道防線陣地。富拉爾基第一道防線和朱家坎(今龍江縣)第二道防線先後被日軍攻破後,英勇戰鬥了20多天、傷亡慘重的救國軍被迫撤退到碾子山第三道防線陣地。接著,在日偽軍各兵種一齊猛烈圍攻碾子山時,他們仍奮不顧身,頑強抵抗,但終因力量對比懸殊,被迫向西南且戰且退,以游擊戰方式進入索倫山,後加入馮玉祥將軍的部隊。在這次抗戰中,救國軍共犧牲3 600多人,負傷2 500多人。這次抗戰雖然失敗了,但它確是繼馬占山江橋抗戰失利後,又一次中國人大規模武裝抗日的壯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早打響反法西斯戰爭的著名戰役之一。

1946年2月,東北民主聯軍(以下簡稱聯軍)嫩江軍區司令員王明貴指揮的人民軍隊,消滅了盤踞在碾子山的土匪,解放了碾子山,建立了龍江縣碾子山區人民政府。5月,嫩江省工委派部隊幹部柳星任碾子山區中隊教導員,其秘密身份為中共碾子山區委書記。柳星一面領導農民開展“減租加息”、醞釀“土地改革”工作,一面秘密進行黨的組織建設。9月,柳星遵照上級確定的黨建原則,首先把在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中湧現出來的積極分子孟廣鈞、高勤、高豁然3人秘密發展成為碾子山區第一批共產黨員。當時,由於處於戰爭和匪患狀態,為了保證安全,尚未組建黨支部,黨員均與區委書記柳星保持單線聯繫。翌年2月,又在濱洲線鐵路364公里里程碑右側吉新河火車站的一所俄式房屋內,秘密建立了由8名黨員組成的全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四架山村黨支部。

解放初期的碾子山區形勢複雜,土匪活動猖獗。王明貴領導的聯軍和孟廣鈞為首的區中隊,在碾子山周邊的郭狄坑、三皇廟、四架山等村屯,進行了多次激烈的剿匪戰鬥。戰鬥中,聯軍和區中隊的幹部戰士英勇作戰,乘勝追擊,眾匪徒狼狽不堪,節節敗退。最終,徹底消滅了“黑六旅”、“黑七旅”、保安軍、反動教會紅槍會和“德源”、“老來好”、“花蝴蝶”、“北海”等多股土匪,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和馬匹,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衛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位置地貌

碾子山區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7個轄區之一,始設於20世紀50年代。位於齊齊哈爾市西部,東、南、西與龍江縣相連,東北與甘南縣接壤,西北與內蒙古扎蘭屯市毗鄰;城區北部的金東北路界壕邊堡(亦稱金長城,俗稱邊壕)是碾子山區的邊界,也是齊齊哈爾市和黑龍江省的西部邊界。碾子山區共轄4個街道,20個社,9個村,52個自然屯,總人口8.2萬,總面積357平方公里,與中心城區之間隔著龍江縣,相距公路110公里,鐵路113公里,是齊齊哈爾市的一塊“飛地”。

碾子山區地處大興安嶺東麓餘脈,約3∕4的地表為低山丘陵,大小山頭共有170多個,其餘的1∕4為雅魯河低漫灘,是齊齊哈爾市轄區中唯獨一個不在松嫩平原之中、有真山的區。境內低山丘陵綿延起伏,既有市區第一高峰大黑山和第二高峰碾子山,又有嫩江水系流量最大的支流雅魯河。地勢西高東低,起伏較大。區境南北寬,東西窄,中心部位稍有凸起,呈不規則菱形狀。

齊齊哈爾市新聞傳媒中心編輯綜合整理自碾子山區人民政府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