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情國力“大體檢”結果出爐 "三產"坐穩國民經濟第一把交椅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11月20日,國家統計局正式發佈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為掌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大量基礎數據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上將全國經濟普查視為“是和平時期的最大社會動員”。據鮮祖德介紹,這次普查動員了160多萬普查人員,普查對象涵蓋了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等共計1億多;並採取了“地毯式”的清查方式,經過兩年努力,完成了普查任務,達到了查實數據、摸清家底的目的。

鮮祖德表示,此次普查結果真實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的對象覆蓋從事第二、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經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國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規模、佈局、效益,進一步查實了各類單位的數量、從業人員、資產負債、營業收入等基本情況。

同時,普查結果深刻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鮮祖德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經濟普查數據反映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比如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產業佔比均佔有很大優勢,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實至名歸。普查數據顯示,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佔第二、三產業總數的比重達到80.3%,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也達到81%,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佔比達到55%。

此外,普查結果還準確反映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的新成效。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了1093.2萬個,年均增長14.9%。產業活動單位2455萬個,增加了1151.5萬個,增長了88.3%,年均增長13.5%。

在新動能方面,普查亦全面反映了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新動能培育壯大的新進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即統計學上所稱的“三新”。此次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法人有6.6萬個,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比2013年增長了37.9%。全國有11.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新產品開發,比2013年增長了97%。

在鮮祖德看來,普查的另一重要意義是為制定重大發展目標和改革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持。“我國正處在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在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的重要歷史節點,我們對經濟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摸清了經濟總量、結構、效益等關鍵指標,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改革任務推進具有重要意義。”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