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最近小區門口經常有某品牌牛奶,打著“廠家直銷”“臨期低價出售”等字樣,價格確實比超市低很多,甚至只有原價的一半。

有的人嗤之以鼻,認為“低價售賣臨期食品很缺德,就不怕人們吃壞肚子?大家也不要圖便宜而傷了健康,還是原價買的好”;

有的人望而卻步,覺得“這麼多食品光明正大擺在這兒,應該沒問題吧?可是快要到保質期了,會不會真的快壞了?”

也有的人躍躍欲試,內心篤定,“這不是還沒過保質期麼?這幾天吃完就好了呀。這麼便宜,平時買一個,現在能買到兩個,值得買啊”。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大家不禁想問:這臨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敢不敢吃?

好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臨期食品,顧名思義,就是指臨近於保質期,但還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這些食品距離保質期的時間,短則一天兩天,多則半個月一個月。價格卻是原來的一半兒,或者是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比如做贈品)。這個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食品保質期的長短。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2012年北京市工商局《臨近保質期限食品銷售專區制度》中明確:

根據保質期的不同,臨界食品可以分為6種情況?

1、食品保質期在為1年以上的,期滿之日前45天;

2、保質期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滿之日前20天;

3、保質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滿之日前15天;

4、是保質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滿之日前10天;

5、保質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滿之日前5天;

6、保質期少於15天的,期滿之日前1至4天。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這裡提到了食品的保質期,那麼究竟保質期是怎麼制定的?我們為什麼會這麼相信它?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中明確規定: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制定保質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般有4種方式。

第1種通過查資料。找同類型的相關產品,借鑑它的保質期的相關數據。

第2種實驗數據。在最短時間內加速破壞的條件下,推算出保質期。

第3種食品上市後,通過實際貨架隨機抽樣品來驗證其保質期。

第4種根據消費者的質量投訴,來了解保質期的狀況。

食品的保質期,只有在保存條件的前提下,才有意義。

我們常常在食品的包裝袋上能看到“避光”、“密閉”、“常溫”、“冷凍”、“冷藏”等等的字樣來提示應該在相應的條件下保存,也只有在規定的條件下保存,食品的保質期才有意義。

如果沒有按要求保存,食品的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因此,就算在食品的保質期內,食品也不一定安全了,更何況還是臨期食品。比如,牛奶酸奶應該在冷藏的條件下保存,但是好多商家在常溫條件下放置,甚至在陽光直射的戶外堆放售賣。 再比如超市裡冷凍的生魚海鮮類,經常會有顧客翻動而購買,溫度肯定會忽高忽低,所以保質期會大大縮短。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這幾年,國內各地都提倡超市設立臨期食品專櫃。商場和超市應該在規定的期限前,將這些臨期食品集中陳列在專區內,以便更好地銷售。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第一是經濟實惠,避免食物浪費,還可以讓大家吃到品質不錯的食品。第二是方便商家促銷,避免一些不良商家重新回收,進行二次加工。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總的來說,臨期食品,並不意味著食品不能食用或是食品的安全性已經下降。食品的腐敗變質受自身因素、環境因素、微生物的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變化。

只要在保質期內,食品的安全性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可以把保質期看成是一個判定法律責任人的“標誌”,如果在保質期內,質量出現問題,就是商家和廠家的責任;否則與兩者無關。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食品包裝被打開,這個保質期就失效了,我們應該儘快食用完。

所以,如果願意購買,心裡就不要有懷疑。購買到臨期食品回去儘快吃掉就好。

你吃過臨期食品嗎?究竟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營養師給你答案

那我們具體應該如何選購臨期食品呢?

第一,雖然臨期食品比較便宜,而且質量是有保證的,但是也不要過分購買。畢竟再過幾天保質期就到了,食品的品質沒有人保證了,尤其是廠家和商家。購買食品的數量夠這兩天吃完即可,比如小包裝,一袋。

第二,捆綁銷售的食品或贈品,或低價促銷的食品,一定要看保質期,往往就是臨期食品。我們可以自覺購買,但不能被商家“欺瞞”,以致買回家放很久直到食用時才發現已經過期,就不太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