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迷戀智能手機的年輕人患抑鬱症和孤獨感的風險在增加

新研究顯示,迷戀智能手機的年輕人患抑鬱症和孤獨感的風險在增加

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迷上智能手機的年輕人患抑鬱症和孤獨感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智能手機的依賴性與抑鬱和孤獨症狀之間有聯繫。但是,尚不清楚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是否先於這些症狀,或者相反的說法是否成立:沮喪或孤獨的人更可能依賴於手機。

在對346位年齡在18至20歲的青少年中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Matthew Lapierre和他的合作者發現,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性預示著抑鬱症和孤獨感的報告增多,而不是相反。

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通信系助理教授拉皮埃爾說:“主要的收穫是,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直接預測了以後的抑鬱症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完全無法使用該設備,如果他們無法使用它,就會感到焦慮,他們正在使用它,這有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

在這項將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的研究中,Lapierre及其合作者關注的是智能手機的依賴性(一個人對設備的心理依賴),而不是智能手機的一般使用,後者實際上可以帶來好處。

Lapierre說:“這項研究是出於我的擔憂,即人們對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過於關注。” “智能手機可能會有用。它們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繫。我們確實一直在嘗試著重於依賴和智能手機使用成問題這些心理結果的驅動力這一觀念。”

與Lapierre和通訊博士生Benjamin Custer共同撰寫了這項研究的通訊碩士學生Zhao Pengfei說,瞭解智能手機依賴與不良心理結果之間關係的方向對於瞭解如何最好地解決該問題至關重要。

“如果抑鬱和孤獨導致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我們可以通過調整人們的心理健康來減少依賴,”趙說。“但是,如果我們發現智能手機的依賴性(先於沮喪和孤獨),我們可以減少智能手機的依賴性以維持或改善健康。”

研究人員通過要求研究參與者使用四點量表對一系列陳述進行評分來衡量智能手機的依賴性,例如“當我無法使用智能手機時我會感到恐慌”。

參與者還回答了旨在衡量孤獨感,抑鬱症狀及其日常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他們在研究開始時和三到四個月後再次回答了這些問題。

人口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主要針對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其原因很重要,其原因有兩個:首先,他們主要在智能手機中長大。第二,他們處於年齡和過渡階段,容易遭受不良的心理健康後果,例如抑鬱。

趙說:“對於晚期青少年來說,依賴智能手機可能會更容易,而智能手機可能會對他們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它們已經非常容易遭受抑鬱症或孤獨感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鑑於智能手機依賴的潛在負面影響,人們有必要評估他們與設備之間的關係並在必要時自行施加邊界。

趙說,尋找其他方式來緩解壓力可能是一種有用的策略,因為其他研究表明,有些人轉向手機以緩解壓力。“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他們應該使用其他健康的方法來應對,例如與密友交談以獲得支持或進行一些運動或冥想,”趙說。

智能手機仍然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全球研究人員繼續研究它們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Lapierre現在說,研究人員知道智能手機的依賴性與抑鬱和孤獨之間存在聯繫,未來的工作應該集中在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存在這種關係。他說:“ 我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回答有關依賴智能手機 的心理影響的一些基本問題。”

新研究顯示,迷戀智能手機的年輕人患抑鬱症和孤獨感的風險在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