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科技孵化機構TOP100

2019科技孵化機構TOP100

……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創業服務者,首先是創業者。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包括各種類型的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在內的創業孵化機構的統稱。

縱觀中美,科技孵化企業的誕生本身就極具“敢為天下先”“第一個吃螃蟹”的創業精神。

世界上首個孵化器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的美國。紐約州巴達維亞市最大的企業馬賽—哈里森的倒閉,引發當地大規模的人員失業。為復興地區經濟,解決就業問題,曼庫索家族買下了這片建築面積約合8萬平方米的廠區。

但是,巴達維亞工業中心正式成立後,由於經濟不景氣,幾乎沒有任何公司能夠租得起如此大片的場地,運營者約瑟夫·曼庫索迫於無奈,不得不轉變思路。

他開始把目光轉向當時正值興起的中小企業,並嘗試按照企業實際空間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把場地分割為大大小小的單元零散出租。除此,還加入了共享辦公設施、企業諮詢和融資顧問等服務。於是,一種新的服務機構——“企業孵化器”就此出現。

聚焦中國,科技孵化企業的誕生則是時代的選擇,它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中國第一個孵化器誕生於1987年,是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雖然當時它僅能提供場地、打字、通訊、工商、稅務登記等簡單服務,但作為一種創舉,它對中國科技孵化器30年的進程影響不容忽視。

繼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之後,孵化器陸續以燎原之勢蔓延全國,及至如今孵化器進入由中心城市引領的時代。除了引擎科技和經濟發展,它自身也是創業精神的所在。

這種精神即是:跳出現有物質和精神環境束縛去開創。

正如與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一同成長,被稱為“中國孵化器第一人”的龔偉所言:“從最初為了追尋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到後來為了這個以前國內‘沒有人做過,也很美好’的事業積極探索,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當時感覺孵化器事業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它通過創造一個相對優化的局部環境,讓有創意的人將創意變成樣機、產品,最後變成一個商品,甚至成為一個產業,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2019科技孵化機構TOP100

中關村對這個時代意味著什麼?

說起科技企業孵化器的代表,那麼中國當下非中關村莫屬。

為什麼需要科技孵化企業?以中關村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孵化器到底對這個時代和國家,及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呢?

想必它意味著很多東西,比如:前沿、浪尖、科技、經濟引擎、希望等,但更重要的是意味著人與一個時代別樣的方式合一。這種合一即一種精神:如果一個城市覆滅還可以重建,但是樂觀、正道、創造、光明的精神枯萎,世間將再無奇蹟。

脈搏精神比高樓大廈重要。誠然,有了空間,才有聚集,但是科技企業孵化器並不只是高樓大廈那麼簡單。造一個城市集群很容易,但是造一個200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不僅需要佔盡天時地利,還要人和,文化底蘊。即人傑地靈。

中關村也沒有辜負時代對它的期許。從1980年,陳春先3次考察美國硅谷,回國後開始開拓中關村,到後來形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及至目前發展成為涵蓋一箇中心區,16個園區的產業集群,它用三十餘年的時光,證明了以“科技+人才+資金”為核心的科技孵化器可以改變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的命運。

但更平民一點看,這裡意味著活力,正如《地標70年》裡所描述的那樣:

在這裡,有著天南地北的人群,他們身份變化多端,一會兒學生,一會兒員工,一會兒失業住地下室,一會兒西裝革履當商務精英;而創業的路徑也四通八達、從事互聯網、賣吉他、文化的、人工智能的、做高考衝刺輔導、或者跑腿類的O2O……

但他們即是一個時代的活力所在之一。

如某網友在評論“在這裡創業的很多企業可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的論調時所回應的那樣:“不是所有創業結果都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但有些人看著星星變成太陽。人生變成朝陽狀態。”

誠如是,這個時代賦予每一個奮鬥者光輝,而又是這種光輝造就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