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導業績靠政府補助實控人英籍 去年3成員工離職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11月22日,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先導”)首發上會。成都先導擬在上交所科創板公開發行股票不低於4000萬股,佔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10%以上。擬募集資金淨額為6.6億元,其中4.98億元用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1.62億元用於“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是中金公司。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營收分別為1642.91萬元、5321.87萬元、15119.60萬元、10695.13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059.26萬元、6718.09萬元、13791.66萬元、10503.75萬元。

同期,成都先導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778.10萬元、1012.27萬元、1930.46萬元和4347.71萬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成都先導政府補助分別為當期淨利潤的42.94%、72.86%。

綜合來看,三年一期,成都先導收到的政府補助合計為8068.54萬元,為同期淨利潤總和5857.81萬元的1.38倍。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員工總數分別為148人、216人、289人、334人。

表面看,成都先導員工總數逐年遞增,但成都先導員工離職情況引起了上交所注意。上交所第二輪問詢函指出,請發行人進一步說明:最近一年及一期,公司員工離職的具體情況,包括人數、崗位、分佈、工作年限、職級等,進一步分析最近一期與上年度同期相比,是否存在差異及差異原因。

根據回覆,去年成都先導超3成員工離職。2018年度,成都先導離職員工共94人,佔成都先導2018年度末總員工數32.53%。2019年1-6月,成都先導離職員工共30人,佔成都先導2019年6月末總員工數8.98%。2018年度、2019年1-6月,成都先導離職員工中研發崗位佔比分別為61.70%、60%。

成都先導表示,2018年度,成都先導的主要生產經營地從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園(三環內)搬遷至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五環外,距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園約20公里),鑑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為新建園區,離市中心較遠,周邊配套設施尚在完善過程中,因此,成都先導在該年度離職人員數量及比例較高。

JIN LI(李進)為成都先導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之日,JIN LI(李進)直接持有成都先導22.74%的股份表決權,並通過聚智科創間接控制成都先導10.74%的股份表決權,合計控制成都先導33.48%的股份表決權。

JIN LI(李進)為英國國籍,目前任成都先導董事長、總經理。今年4月JIN LI(李進)被曾經的合作伙伴告上法庭。經法院調解,8月,JIN LI(李進)支付給原告415萬元人民幣,與原告達成和解。

中國經濟網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成都先導,截止發稿,未獲回覆。

新藥研發服務企業衝關科創板 實控人為英國國籍

成都先導主營業務為利用其核心技術——DEL技術提供藥物早期發現階段的研發服務以及新藥研發項目轉讓。具體業務包括:DEL篩選服務、DEL庫定製服務、化學合成服務、新藥研發項目轉讓等。

據成都先導招股書,目前,在藥物發現領域的主要篩選方法包括傳統的基於已知活性化合物(Knowncompounds)的研究、高通量篩選(HTS)、基於結構化的藥物篩選(SBDD),以及基於片段化結構的篩選(FBDD)和虛擬篩選等,DEL技術篩選僅為其中一種篩選方法。成都先導核心技術為DEL庫的設計、合成和篩選,相關主營業務均圍繞DEL技術而開展。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DEL篩選服務佔成都先導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29%、78.34%、52.26%、54.11%;化學合成服務佔比分別為51.12%、16.44%、8.20%、4.19%;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DEL庫定製收入佔成都先導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1%、32.18%、37.31%。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JIN LI(李進)為英國國籍,目前任成都先導董事長、總經理。具體簡歷如下:

JIN LI(李進),1963年2月出生,英國國籍,擁有中國永久居留權,永久居留身份證號為GBR51016302****。JIN LI(李進)1988年7月畢業於英國阿斯頓大學,獲得大分子科學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10月,當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2018年7月18日,被英國阿斯頓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JIN LI(李進)先生1988年9月至1990年8月,任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博士後;1990年10月至2001年3月,任ProthericsUKLtd.9計算化學主任;2001年4月至2012年5月,任阿斯利康化學計算與結構化學總監、全球化合物科學主任、計算科學總監。2017年4月至今,JINLI(李進)任科輝先導董事長,2012年6月至今,JIN LI(李進)就職於成都先導,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成都先導擬在上交所科創板公開發行股票不低於4000萬股,且公開發行股票的比例為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10%以上。擬募集資金淨額為6.6億元,其中4.98億元用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1.62億元用於“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是中金公司。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成都先導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實控人今年4月成被告 法院調解:李進支付對方415萬

王成周於2019年4月1日向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高新區法院”)提交《民事起訴狀》,訴稱:JINLI(李進)於2016年初邀請王成周投資精準醫療產業,重組四川精準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精準醫療”);王成周、JINLI(李進)及案外第三人於2016年7月簽訂了《合作協議》,王成周附條件贈與JINLI(李進)700萬元現金,由JINLI(李進)出資到精準醫療用於重組精準醫療;JINLI(李進)在王成周贈與其700萬元後,違反了其接受贈時所附條件。王成周訴請JINLI(李進)返還上述贈與款及資金佔用利息並承擔相關訴訟費用合計813.46萬元。

根據高新區法院先後出具的兩份《民事裁定書》((2019)川0191財保43號和(2019)川0191財保43號之一),王成周申請對JINLI(李進)名下的財產在810萬元範圍內予以保全,高新區法院於2019年4月11日裁定凍結JINLI(李進)持有的部分成都先導股份,經JINLI(李進)申請解除凍結並提供銀行存款810萬元作為擔保,高新區法院於2019年5月23日裁定解除JINLI(李進)持有的前述股份的凍結。

根據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於2019年7月30日作出的民事調解書((2019)川0191民初7036號),該案原告王成周與JINLI(李進)經法院調解,自願達成合意,JINLI(李進)於其名下銀行賬戶內810萬存款解除凍結後7個工作日內向王成周支付415萬元,雙方認可JINLI(李進)的上述支付義務履行完畢後,雙方之間的糾紛全部終結且王成周自願放棄其他訴訟請求。根據付款憑證,JINLI(李進)已於2019年8月向王成周支付415萬元人民幣。

三年一期淨利合計5859萬元 政府補助合計8069萬元

同期,成都先導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2297.42萬元、-2308.07萬元、4496.05萬元、5967.25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924.31萬元、-181.21萬元、5069.58萬元、6673.39萬元。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同期,成都先導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778.10萬元、1012.27萬元、1930.46萬元和4347.71萬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政府補助分別為當期淨利潤的42.94%、72.86%。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8成以上收入來自美國

三年一期,成都先導超過90%的收入均來自於海外,其中來自美國地區的收入比例均超過80%。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來自於海外的的收入佔比分別達到93.25%、90.72%、95.67%、98.38%。其中來自美國地區的收入佔比分別為80.80%、84.85%、82.14%、80.71%。

同期成都先導來自於中國的收入佔比分別為6.75%、9.28%、4.33%、1.62%。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成都先導招股書稱,隨著公司研發的持續投入和經驗積累,公司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業務也進入快速拓展期,業務地區分佈越來越廣泛。

研發費用率、銷售費用率均高於同行

成都先導研發費用規模不及同行,但研發費用率超同行。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研發費用總額分別為1605.43萬元、4621.40萬元、6186.44萬元和3705.86萬元。行業平均值分別為6344.38萬元、7626.38萬元、11085.22萬元、6536.52萬元。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同期,成都先導研發費用率分別為97.72%、86.84%、40.92%、34.65%。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8.11%、6.01%、6.40%、6.52%。

成都先導招股書稱,公司研發費用投入規模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17年度、2018年度,隨著公司研發投入規模逐步增大,在行業中處於中游水平,高於康龍化成、藥石科技、維亞生物及美迪西,低於藥明康德。同時,由於成都先導與可比公司相比規模較小,故最近三年累積研發投入佔累積營業收入比例遠高於行業平均值。

成都先導銷售費用率始終高於同行,其中2016年、2017年成都先導銷售費用率為同行之冠。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3.19%、14.02%、5.76%、5.50%,行業平均值分別為3.52%、3.70%、3.49%、3.48%。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成都先導招股書稱,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率整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為了拓展商務,招聘專業醫藥商務高端人才,發生較高銷售費用,但簽訂合同及產生收入具有滯後性,故前期銷售費用率較高,隨著收入規模的逐步提升,銷售費用率逐步降低,趨近行業平均水平,2019年1-6月銷售費用率降低到5.50%,隨著公司業務規模擴大,銷售費用率將會進一步降低。

1年以內應收賬款不計提壞賬 同行均計提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別為270.17萬元、320.68萬元、2494.62萬元、2297.29萬元。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成都先導應收賬款賬齡全部為一年以內,成都先導對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為0。而美迪西、藥明康德等同行均對一年以內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其中美迪西、藥石科技、睿智化學對1年以內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均為5%。藥明康德和康龍化成對6個月以內應收賬款不計提壞賬,但對6個月至1年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為20%。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毛利率變動大 同行較穩定

成都先導毛利率波動大。藥明康德等同行的毛利率變動明顯更穩定。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4.23%、66.62%、82.66%和80.46%。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3.01%、44.06%、42.39%、41.63%。

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具體為:藥明康德分別為40.76%、41.83%、39.45%、38.78%,康龍化成分別為29.00%、33.72%、32.48%、32.07%,睿智化學分別為29.64%、34.27%、37.67%、36.35%,藥石科技分別為66.36%、62.12%、57.82%、56.35%,美迪西分別為36.20%、34.30%、36.68%、35.74%,維亞生物分別為56.11%、58.14%、50.21%、50.51%。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去年逾3成員工離職

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導員工總數分別為148人、216人、289人、334人。

成都先導員工離職引起上交所注意,上交所第二輪問詢函對此提出問詢:請發行人進一步說明:最近一年及一期,公司員工離職的具體情況,包括人數、崗位、分佈、工作年限、職級等,進一步分析最近一期與上年度同期相比,是否存在差異及差異原因。

根據回覆,2018年度,成都先導離職員工共94人,佔成都先導2018年度末總員工數32.53%。2019年1-6月,成都先導離職員工共30人,佔成都先導2019年6月末總員工數8.98%。2018年度、2019年1-6月,成都先導離職員工中研發崗位佔比分別為61.70%、60%。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2018年度,成都先導離職員工具體的崗位、分佈、工作年限、職級等情況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2019年1-6月,成都先導離職員工具體的崗位、分佈、工作年限、職級等情況

去年最大供應商社保繳費人數為0

成都佰奧美迪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先導2017年第5大、2018年第1大、2019年1-6月第3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分別為168.89萬元、378.78萬元、269.06萬元,採購佔比分別為4.35%%、9.23%、8.84%。

成都先导业绩靠政府补助实控人英籍 去年3成员工离职

天眼查顯示,成都佰奧美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3日。五險繳納人數均為0人。

神秘創始人退出被追問

據科創板日報,在首輪問詢函中,上交所一連提出54個問題,圍繞公司的股權結構、核心技術以及主營業務等展開。其中,上交所要求成都先導就公司前股東蒲豐年等退出的原因、是否存在爭議或潛在糾紛等作出相應的說明。

公開資料顯示,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和蒲豐年兩人均畢業於四川大學。在2011年初時,李進意識到DEL技術的潛力,並發現在國內沒有一家規模化的從事DEL技術對外提供化合物篩選服務的公司,便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同年,李進草擬了商業計劃書,邀請四川大學的校友蒲豐年一起準備在國內創業。而彼時的李進還在國外阿斯利康工作,於是,在國內的蒲豐年則挑起公司“首席運營官”的大梁,為創業項目尋找天使融資、實現項目的落地。

在李進2012年6月份回國之前,蒲豐年就已尋找到天使投資人華川集團,並完成了公司的註冊落地。據招股說明書,成都先導成立於2012年2月,由蒲豐年與華川集團共同出資完成,前者出資638.89萬元,後者出1597.23萬元。也就是說,蒲豐年當時持有公司28.57%的股權。

然而,在成都先導創立初期“勞苦功高”的創始人蒲豐年,卻在公司創立第四個年頭“神秘消失”了。

據成都先導的招股說明書,蒲豐年於2015年6月徹底退出了成都先導,退出股東行列的同時,也辭去了董事的職位,對於退出原因,招股書則未作更多說明。另在成都先導的解釋中,保薦機構及發行人律師於2019年5月、6月對蒲豐年進行了兩次訪談,但均未取得蒲豐年簽署的訪談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