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萬曆三大徵之一寧夏之役的發生背景

在大明萬曆年間,有三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發生,分別是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討寧夏叛將哱拜之戰,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抗倭援朝之戰和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的播州之戰。這三次大徵雖然都是以勝利結局,較快的消耗了張居正“萬曆新政”改革以來所積累下來的財政收入,加快大明邁向衰敗的步伐。

哱拜

哱拜,原本是蒙古族韃靼部落人。嘉靖年間,哱拜因為得罪其部族首領,他的父兄都被殺害,他僥倖逃脫後,投奔大明。

淺析萬曆三大徵之一寧夏之役的發生背景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在張居正和高拱的支持下,王崇古與蒙古韃靼部落俺答汗達成隆慶和議,俺答汗被明朝廷冊封為第一代“順義王”。

邊疆逐漸和平後,哱拜轉向了內地平叛。在明軍中,哱拜驍勇善戰屢立戰功,督撫王崇古和石茂華的提拔下,最終官至寧夏副總兵,在任上他豢養了一批家奴大多是亡命之徒,號稱“倉頭軍”。

俺答汗與索南嘉措

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俺答汗之子丙兔向大明朝廷申請在青海建立寺迎接黃教活佛索南嘉措,明廷經過商議後,同意了丙兔的要求。在寺廟建成後,應俺答汗請求,明廷賜名為“仰華寺”。第二年,俺答汗與索南嘉措進行會面,召開了著名的仰華大會。在俺答汗的支持下,黃教的影響力逐漸凌駕於藏傳佛教的其他各派,而且黃教了傳入了蒙古地區。

仰華大會的召開,增加了蒙藏地區的互動,更多的蒙古人進入了青海地區。俺答汗的部下土默特部的火落赤就在留在了青海湖畔。

淺析萬曆三大徵之一寧夏之役的發生背景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東歸的俺答汗去世,黃臺吉和扯力克相繼承襲了順義王的稱號稱為第二代和第三代順義王。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俺答汗舉行葬禮,索南嘉措應邀前往蒙古參加葬禮,明廷得知這一消息後,派出使者召索南嘉措進京,孰料在途中索南嘉措圓寂。

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第三代順義王扯力克打著送索南嘉措回藏的名義前往仰華寺。

小事件引發大結局

扯力克在途中時,永邵卜部眾闖入西寧,正值酒醉的副總兵李奎縱馬前來,永邵卜部眾拉住馬籠頭剛要解釋,被李奎芳一刀砍翻,永邵卜部眾將李奎射殺。扯力克的到來,給了火落赤、真相圍洮州,河州更大的鼓舞,明軍多名將領戰死。

在這種情況下,萬曆皇帝派出鄭洛經略七鎮。

淺析萬曆三大徵之一寧夏之役的發生背景

自從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哱拜在寧夏副總兵任上退休後,他兒子哱承恩子承父業,承襲了寧夏副總兵一職。哱承恩也是個兇惡之徒,性格乖戾。

洮州、河州戰亂一起,御史周弘禴舉薦哱承恩等人。寧夏巡撫黨馨安排哱承恩、土文秀西進前去救援,哱拜前往拜見鄭洛,自願領兵與兒子一起為朝廷效力。這本是一件好事,哱拜的自薦卻被小心眼的黨馨心懷怨恨。

哱拜出征洮州、河州,火落赤竟不戰而走。鄭洛恩威並施,招撫扯力克併火燒了仰華寺。出征歸來後的哱拜,見到沿途各鎮兵馬實力皆在自己之下,難免對明軍心生不屑。凱旋而歸的哱拜被舉報有冒領糧餉的行為,黨馨抓住這一點不依不饒,加之其子哱承恩因罪被杖責了二十軍棍,他義子也因為其他事情對黨馨不滿。

當時,士兵們申請了許久的軍衣軍糧,都遲遲得不到,心懷不滿的士兵們在哱拜的挑唆下趁機反叛。

寧夏之役

萬曆二十年三月,軍隊譁變,殺死巡撫黨馨以及副使石繼芳,總兵張維忠被逼自縊,不從之人都被擊殺。哱拜被封為謀主,劉東暘被任命為總兵。叛軍勢如破竹地攻陷了玉泉營、中衛、廣武等地,河西一帶望風披靡。

淺析萬曆三大徵之一寧夏之役的發生背景

總督陝西、延、寧、甘肅軍務的魏學曾安排副總兵李昫攻靈州,遊擊趙武攻鳴沙州,他坐鎮花馬池。渡河後,李昫很快收復了四十七座城堡,哱拜退守寧夏城。

雙方相持於寧夏城內外,寧夏巡撫朱正色、甘肅巡撫葉夢熊、監軍御史梅國楨,諸大將劉承嗣、董一奎、李如松先後到來,還是沒能攻下寧夏。

魏學曾硬攻不下,想使用反間計,令劉東暘等人刺殺哱拜,結果派出的人一個被殺,一個被捕。

哱拜此時也沒閒著,積極聯繫蒙古部族作為外援。蒙古的援兵被明軍麻貴等人截擊,被斬一百三十餘人後,蒙古援兵大驚退走。魏學曾與葉夢雄、梅國楨定計水淹寧夏。八月,明軍水灌寧夏城,九月城開始崩塌。

淺析萬曆三大徵之一寧夏之役的發生背景

魏學曾因久攻寧夏不下,引起了萬曆皇帝的不滿,葉夢雄替代魏學曾稱為總督。葉夢雄通過賣油郎李登再行反間計,令哱拜與劉東暘相互猜疑。兩方被忽悠得互鬥,哱承恩開城門投降,李如松帶兵進城後,哱拜絕望自殺,葉夢雄進城後,投降的兩千餘人皆被斬殺。哱承恩被押解京城,凌遲於市。

無眠心語:

萬曆三大徵的第一役寧夏之役,持續時間大約半年之久,耗費銀兩幾乎二百萬兩紋銀。寧夏之役的起因於黨馨與哱拜的個人矛盾,被哱承恩等人挑撥引起。這場戰爭與其後的抗倭援朝鮮戰役和播州之戰有本質的區別,如果沒有黨馨的咄咄相逼,哱拜也不會謀反,他能毛遂自薦地去參加洮州平亂,應該也是懷著想立功的心態,可是隨著事情的發展,使他的人生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參考文獻:《明史》、《明神宗實錄》、《萬曆武功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