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人有没有洞见性,就看他的底层思维能力强不强

01 什么是洞见性?

看一个人有没有洞见性,就看他的底层思维能力强不强

洞见

说到洞见性,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洞见”。“洞见”一词语出宋•秦观《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

字典中通常指明察;清楚地看到。

稍微引申一点就是指能够透彻的了解,能够透视不易察晓的事物,对事物的见解上比较高明,比较有远见性。

当我们说一个人洞见性比较强的时候,主要是指这个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层逻辑,能够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细节。

通常我们都认为马云的洞见性比较强,能够看得比别人远,看得比别人深。我们佩服他总能够在商业领域洞见到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前布局,成就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我国历史上的古圣人——老子更是有着最为高深的洞见性,其代表著作《道德经》,虽然寥寥五千字,却洞见到了宇宙、人生,乃至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和最底层的道理。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四分之一《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生活中,每个人的洞见性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看一个人有没有洞见性,洞见性强不强呢?

其实,你就看他的底层思维能力强不强就行了。

底层思维能力强的人,能够看到事物的底层逻辑,透过现象看到问题和事物的本质。

因此说,底层思维能力强的人,他的洞见性就会很好。

为什么生活中有的人看了很多书,掌握了很多知识和信息却依然没有洞见性呢?

02 为什么有的人学了很多知识看了很多书仍然缺乏洞见性呢?

生活中,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人,非常爱看书,非常爱学习,尤其是喜欢看网上、朋友圈、公众号等转发的各种学习文章和信息,然而这个人的洞见性却并不强。

还有的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专业性很强,专业知识掌握很透彻,但是也同样缺乏洞见性,一旦超出自己的领域,整体判断事物的能力和洞见性就很差。

举个例子,认识一个学园艺专业的博士朋友,在其专业领域,相对一般人来说,绝对算是高手。但是对于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见解和判断能力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入手。

欧洲历史上,拿破仑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拿破仑与普鲁士战争结束后,当时出现了两本比较出名的与战争相关的兵书。

其中一本是一个叫约米尼的人写的,当时可谓非常畅销,书的内容总结了拿破仑战争取胜的经验以及他的炮兵战术。

而另一本则是叫《战争论》,是战败国德国一个叫克劳塞维茨的人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就具体的军事技术和个人的指挥能力展开,而是从战争的本质角度进行分析。在当时,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该书无人问津。

看一个人有没有洞见性,就看他的底层思维能力强不强

但是今天,经过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稍微了解军事史的都知道《战争论》这本人类伟大的军事著作,全球的军事家们依然在研究和学习。而约米尼和他的著作,早就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因为书中的内容已经过时了,再也没有人需要学习怎么用炮了。

同样是写关于同一个时代战争方面的两本书,结果为什么会差异这么大呢?

就是因为《战争论》写的是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底层逻辑和深层次规律,不仅能够适用于过去的战争,而且能够解释未来的战争。这就是作者的底层思维能力比较强,对于战争有着极强的洞见性。而不是以现象说现象,就战术论战术,停留在浅层次中。约米尼虽然总结了拿破仑过去的成功经验,但是,并不是战争的本质层面,在当时能够流行一时,但并不能指导未来的战争。很显然,一个讲的是“知识”,一个讲的是“洞见”。

说到根本就是对事物的洞见能力不同。而洞见能力并不取决于信息的多少或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这个人的底层思维能力强不强,也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对事物认知的深层次分析能力。

洞见性强的人,总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拨开事物层层表象的外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思考和看问题。而事物的本质规律又有许多都是想通的,不仅能够解释一个现象,而是能够举一反三,解释多个现象。

《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理论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事物的最为底层的原理。

说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底层规律或原理,比如二八定律,很多领域都适用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客户贡献百分之八十的利润,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拥有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工作等等。

底层思维能力强的人,总是善于从事物深层次和本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就能够觉察到别人觉察不到的层面,看到别人看不见的规律,久而久之,其洞见性就会越来越强。

因此说,洞见性并不是取决于学习了多少知识和看多了多少书籍,而是一种底层思维能力,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问题。

事实上,网络上那些碎片化知识以及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洞见性基本上没什么用,看得再多也无助于提高你得洞见事物的能力。

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应该是培养自己的底层思维能力,加强自己认知事物深层次本质的能力。

03 如何培养底层思维能力来提高我们的洞见性

1、透过现象看本质,凡事多问为什么

看一个人有没有洞见性,就看他的底层思维能力强不强

多问为什么

底层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遇到事情要从深层次去寻找问题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从表象去看问题,用现象解释现象。

同样是看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只有牛顿透过现象去思考为什么落地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而普通人只是看到了现象本身。

有没有底层思维,看问题的视角就会不同。培养底层思维能力首先要养成凡事先问为什么的思维习惯。按照美国人西蒙•斯涅克的“黄金思维圈”理论,要多从why的层面出发思考问题,而不是what层面。

我们拿近两年比较火的民宿来说,表面上我们是在卖产品卖服务,更底层次上说是在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两种不同视角和层次,就会产生不同的方法论,当然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做得好的民宿品牌都是针对拥有共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那一部分小众人群,而不是面向所有人卖产品本身。

为什么苹果(Apple)公司在全世界拥有那么多忠实的粉丝,不是因为它的产品功能更强大,而是因为它们卖的是一种改变与创新的价值观,而并仅仅是一件电子产品。

生活中,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不是长在事物的表面,一眼就能够看到,而是潜藏在深处。因此,我们不要根据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而是多问问为什么,当你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了向深层次去寻找答案,也就开始了用底层思维去思考问题了,你的洞见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2、底层思维能力是一种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底层思维能力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够运用抽象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

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已经变得越发复杂和多变,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

巴菲特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强调:“保持事物的简单性。”也就是面对复杂问题时,你看到的层次越深,事物越显得简单,越是看表面,才越是显得复杂。保持事物的简单性,就是强调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以一个极简出发来解释复杂。

生活中,看似复杂的事物,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的原理。牛顿透过各种复杂的运动现象,抽象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才让我们理解起来变得简单。

爱因斯坦更是将复杂的天体、宇宙的运动抽象为著名的相对论理论,E=mc²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得公式却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能够守恒的根本原理。

以创新闻名于世的埃隆·马斯克,曾是PayPal联合创始人。后来一手创立了三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纯电动汽车特斯拉(Tesla)以及光伏发电公司(SolarCity)。他在思考问题时习惯从事物的“第一性原理”思考。也就是把能够复杂事情缩减至其最根本的实质。他运用这个原理成功地将火箭发射成本降到原来的几十甚至上百分之一。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培养底层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能力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你抽象的层次越高,越接近事物本源,越接近第一性原理,也就是事物的本质,你的底层思维能力就越强。

3、学习那些底层规律性、原理性知识提升我们的底层思维能力

提升底层思维能力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习,大量的学习才能不断增强一个人的洞见能力。

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什么。不是什么知识都去学,而是学习那么底层规律性、原理性的知识才更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底层思维能力。

举例来说,摩尔定律就是属于底层规律性知识,摩尔发现,晶片里的电晶体数量,大概每隔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通过这个发现抽象出我们大家熟知的摩尔定律。这个定律不仅解释了电晶体数量发展趋势变化的规律,而且在微处理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和系统软件等领域也符合这个规律。

其他类似的底层规律性、原理性知识,比如微笑曲线、安全边际、长尾理论、从众效应、阴阳之道等等。这些知识更有价值,也更能增强我们的洞见性。一个人的洞见能力并不取决于你的知识量大小,关键是知识的质量。

老子的《道德经》中讲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是知识和技能,越学会的越多,越杂乱,而事物的本质和大道,底层原理性的、根本性的知识则越学越简单,越学越少,越接近事物的本源。

要想提高我们的洞见性,就要多学习老子认为的那些根本性的“道”的知识。

04 结语:在实践中修炼我们的洞见思维和能力

一个人的洞见能力说到底离不开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上述通过提升底层思维能力来提高洞见性的方法无一不需要我们的践行,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地习得,才能真正地让思维方式成为习惯。

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逐渐培养出自己的洞见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