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鋼鐵,突圍

長期以來,提到河北,總存在一些“偏見”,比如“河北的重工業,尤其是黑’的鋼鐵產業比重過高”“河北霧霾嚴重”。

其實,這些看法都是多年以前的“河北印象”,

現如今,河北,值得期待!

這是一片趕追、突圍的土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辦,“三件大事”落地河北,突圍破題的新趕考已經啟程。

河北鋼鐵,突圍

1

產業加減

走進大型鋼企敬業集團旗下的增材製造科技公司,看不到傳統鋼廠裡常見的生產場面,偌大的車間裡,僅有幾名員工操控著智能化設備,生產用於3D打印的微細金屬粉末。
  
“兩公斤粉末的價值可抵得上一噸鋼。”敬業集團副總經理張覺靈告訴記者,他們已掌握國際先進的微細金屬粉末成套製備技術,建立了增材製造原材料生產、激光再製造、3D打印產品等多條智能製造生產線。
  
近年來,該集團累計壓減鋼鐵產能304萬噸,並且正繼續壓減。集團管理層認識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在鋼鐵第一大省河北,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像敬業集團一樣,“斷腕”求生,轉型升級。
  
鋼鐵是傳統行業,但不是夕陽產業。河北鋼鐵行業經歷多年的淘汰落後、結構調整、質量升級,產品早已不是過去“笨、重、黑”的大路貨。


  
比如,河鋼集團邯鋼公司瞄準產業高端,汽車鋼實現“整車造”,家電板實現“全覆蓋”,重軌產品出口歐盟聯通世界,氣體產品打破國外長達40年壟斷。
  
一手做“減法”:以超常規舉措,通過“四個一批”去產能。即利用質量、環保、安全等法規標準倒逼退出一批;通過兼併重組、關小促大、保優壓劣,壓減整合一批;通過退城搬遷,減量置換一批;通過國際產能合作,轉移輸出一批。
  
據統計,2013~2018年,河北省累計壓減退出鍊鋼產能8222.85萬噸,其中,近三年壓減退出鍊鋼產能5408.85萬噸,今明兩年再分別壓減1400萬噸鋼鐵產能,到2020年全省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以內。
  
一手做“加法”:從創新主體、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創新生態、創新環境五方面共同發力推動創新發展,用企業結構優化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河北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2017年初的累計2031家,增至如今的5099家,2019年計劃突破7000家,三年內突破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兩年增長2.6萬家,明年將突破8萬家。
改寫了“一鋼獨大”的歷史。

河北鋼鐵,突圍

2

協同加速

京津冀正在協調綻放,做強承接京津創新資源配套基礎

張保廊實現無鋼市,今年廊坊新鋼關停退出,如今,河北積極參與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採取一區多園、總部─孵化基地、整體託管、創新鏈合作等多種合作模式推動北京創新主體落戶河北。例如,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採取整體託管模式高效吸引創新資源,已入駐企業200多家,入駐率超過93%。

3

兩翼齊飛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盤“大棋”中,雄安新區和舉辦冬奧會的張北地區,構成了河北發展的新“兩翼”。
  
籌辦冬奧會,讓河北的發展多了一種新動能,多了一翼騰飛的翅膀。


 
冬奧會籌辦帶熱了張家口的“白色經濟”。張保廊無鋼市,宣鋼也將關停,河北在張家口地區部署了兩個冰雪產業基地,涉及冰雪裝備製造、休閒健身、教育培訓、文化旅遊等領域,一坡白雪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

河北鋼鐵,突圍

4

顏值提升



以鋼鐵為代表偏重的產業結構、“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導致過量排放,是河北大氣汙染的重要病灶。
  
“寧可犧牲GDP,也要確保藍天白雲”。為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河北省成立了書記和省長任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制定大氣汙染治理政策體系,多措並舉抓大氣汙染治理。
  
對鋼鐵、焦炭行業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整治12萬多家散亂汙企業,2013年到2018年,全省累計減排煙塵27.6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別下降45.5%和37.1%。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霧霾換新天。”這是河北邯鄲一家“退城搬遷”的鋼鐵企業新廠區裡的一塊標語牌。“不重視環保,企業就活不下去。”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說。
  
“鍊鐵高爐被拆,就像自己的一條胳膊被截肢。”鋼鐵大縣武安的一家民營鋼鐵廠老闆說,“但不斷臂,整條命恐怕都保不住。”
  
產業調整“爬坡過坎”,協同發展“滾石上山”,“兩翼”建設大幕初啟,“顏值”“氣質”持續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斷破題、不斷突圍的河北正在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