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博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當這些名詞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人們開始感受到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在眾多行業的應用,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開始影響著各行各業。

人工智能對人類展現出它的無限可能性

如果冗雜繁複的動畫製作和人工智能相遇

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

對於從事動畫行業的工作者來說

又是什麼樣的機遇呢?

好期待丫……

一、人工智能影響二維動畫製作

1.職位:原畫師

傳統動畫製作

動畫的製作過程中,基本的環節就是原畫師完成畫稿的繪製,而對這些畫稿完成上色,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對於普通的12 幀率動畫,按 25 分鐘計算,需要 18000 張圖畫。對於一個 10 人的團隊來說,約需要 2 個月才能完成。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然而

人工智能參與動畫製作

基於AI工具,效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比如當下最優秀的技術,完成一集動畫僅需 2.5 小時,效率提升達到了 2000 倍之多。

小黑板劃重點

工具推薦—— Style2paints

Style2paints 由蘇州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者共同打造,最新版本已升級到 V4。它也被評為最好的線稿上色 AI 工具。Style2paints 基於無監督的深度學習,通過風格遷移和 GAN 技術,將線稿原畫變成飽滿的彩色圖畫。

整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草圖渲染為粗略的彩色圖畫,為完善畫面,第二階段會識別其錯誤並進行細化,以獲得最終結果。而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只需畫師完成線稿,然後通過鼠標點擊,就能得到飽滿的彩色畫稿。對於要求高的畫師,可能還需要些許的微調。

通過它,製作人員能夠快速完成複雜的上色流程。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2.職位:動畫師

傳統動畫製作

動畫師的一部分工作會被稱為“中間畫”或“中割”,在兩張原畫之中加入幾張畫面使得播放的時候觀眾可以感受到運動,加入的動畫張數越多相應的動作就會越流暢。這些工作比較重複而且繁瑣但確實不可是缺少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然而

人工智能參與動畫製作

如果給出一段視頻的相鄰的關鍵幀,讓 AI 去補充出中間的畫面,工作量就會大大減少。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小黑板劃重點

工具推薦—— CACANi

CACANi 這個軟件的出現已經有5年的歷史,在2014年的時候由新加坡企業推出,這款軟件的開發目的是為了提升動畫的製作效率,減輕工作負擔,該軟件最大的亮點就是自動生成中間幀動畫,還可以實現自動上色。

軟件內採用的是CACANi的獨家專利可以做到多層矢量作畫,除了自動生成中間幀外,也可以使用 CACANi自己製作中間幀軟件自帶相關的輔助功能。

3.職位:導演

傳統動畫製作

受技術、空間、時間的限制,劇本中存在的大型場景效果,用當代技術表現出來後不夠理想。

然而

人工智能參與動畫製作

對於導演來說,人工智能與動畫結合,最驚喜的功能,也許要數 AI 直接從劇本生成動畫。那些無法做出來的場景效果, 也許在 AI 手中,會得到解答。

小黑板劃重點

迪士尼和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款用文本描述生成動畫場景的 AI 模型。要讓 AI 實現從文本到視頻的生成,需要其「理解」文本,然後生成對應的動畫。為此他們採用了多個模塊組件的神經網絡。這個模型包含三個部分,一是腳本解析模塊,自動將劇本文本中的場景解析出來,然後是自然語言處理模塊,能夠提取出主要描述句子,並提煉出動作表示,最後是一個生成模塊,將動作指令轉化成動畫序列。

研究人員從可自由獲取的電影劇本中,蒐集了上千個劇本,從中選取了其中的996個,編寫了場景描述語料庫。這個語料庫由 525,708個描述組成,包含1,402,864個句子,其中 920,817個包含有至少一個動作。建立起描述和視頻的映射,從而通過輸入劇本,能夠生成簡單的動畫片段。在測試實驗中,生成動畫的合理性為 68 %。

雖然該系統還依賴於語料庫,不能百分百完成文本到視頻的生成,但在動畫製作上帶來了新的方向。迪士尼還研究過自動生成與語音相匹配的動畫口型。

【人工智能展會】

Adobe推出一款用於視覺效果和動態圖形軟件After Effects的AI功能,可以自動跟蹤人體動作並將其應用於動畫。製作動畫視頻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不再需要一幀一幀地作畫了!此外,Adobe還發布了一大批AI功能,快來體驗下吧~

Adobe正在讓製作動畫前所未有的簡單!

今天,Adobe推出一款用於視覺效果和動態圖形軟件After Effects的AI功能,該功能可以自動跟蹤人體動作並將其應用於動畫。

簡單來說,只需拍攝真人視頻,人物的動作可直接轉移到動畫角色身上。

像這樣: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人體跟蹤器會在源視頻中檢測人的運動,為胳膊、軀幹和腿部的18個關節點生成跟蹤點,然後將跟蹤點轉移到正在製作的動畫的角色上。與Adobe的Character Animator可以跟蹤面部表情的方式類似,該功能可以快速創建2D人物動畫。

該功能還可以在身體周圍創建一個輪廓遮罩,從而實現多種效果,例如視頻顏色分級和突出前景。它還可以用來輕鬆地創建一個圍繞主題的輪廓,你可以刪除該主題並填充內容,它會基於周圍的環境自動填充。

這個功能還可以用於向被跟蹤的人體添加動態圖形或其他對象——例如,假如你想做一個角色在打籃球的場景的動畫,那麼可以讓籃球一直保持跟蹤在角色的手中。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Adobe研究科學家Jimei Yang在演示中說,這一功能利用了Adobe的人工智能平臺Sensei,該平臺用超過10000張圖像進行了訓練,從而能夠識別人體的關鍵點。

“我可以很輕鬆地將跟蹤點與角色對應的控制器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傳輸關鍵幀了,”Yang說。

人體跟蹤器並不是為了取代動畫製作過程,而是為了減少手動設置關鍵幀,並節省時間。它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強大的補充工具,就像Duik Bassel這樣的第三方插件,這是一個免費的角色動畫工具,可以自動設計人形結構並創建步行週期。

Yang說:“我們希望(動畫師們)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儘管這還是一個早期的版本,相信已經可以為他們的最終作品節省很多時間。”

二、人工智能影響三維動畫製作

人工智能大會正在上海舉行,人工智能成為熱議話題。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國漫動畫早已用上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今年1月,企鵝影視出品的《斗羅大陸》播出後,點播已突破36億大關。不少原著粉反饋,精良製作完美還原了小說的精髓,且動漫唯美的展現和酷炫的特效都給這個十年的網絡小說增添了不同的吸引力。此前,現象級《秦時明月》全系全網的點播已突破153億,《天行九歌》全網點播突破16億,《武庚紀》兩部的累積點播也已超26億,《天諭》動畫兩季的點播量也已達近2億。加上最新的《斗羅大陸》,這些動畫背後的製作方——玄機科技,是國內首家實現用AI製作動畫的動漫公司。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一家動漫公司為何能如此連續高效打造知名國漫IP?玄機科技早已經將如今火爆的人工智能(AI),運用到了實際的動畫製作流程中。玄機科技董事長沈樂平,也是《秦時明月》的編劇、導演,《武庚紀》《斗羅大陸》《天諭》的導演、《天行九歌》的編劇,他透露,玄機科技已經將體積霧光技術、實時毛髮渲染和AI群集系統運用到動畫製作中。

電腦可自主完成動畫“場景”

AI群集系統是什麼?據介紹,這個AI可以說是人工智能製作動畫的雛形,就是通過製作人員的前期規劃、設計和編程,使得電腦程序可以自動“畫”出一些基礎的動畫內容。

動畫圈內人士都知道,相比以前大部分動畫公司是用3DMAX或者MAYA來製作動畫,現在很多動畫是用專門的引擎來製作。引擎可以實現速度的提升,但它畢竟還只是一種工具。就好比是作畫用的筆,隨著制筆的工藝提升,可以提高作畫的速度和精度,但怎麼用筆,關鍵還是要人來創作。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只要設定規劃好邏輯和程序,電腦就可以自動生成基礎動畫。”沈樂平解釋:“比如製作一群人在街道中行走、穿梭、相遇的場景。我們可以通過程序設定每個人行走的路線、動作及相遇時的反應邏輯,包括有的是停下打招呼,有的是擦肩而過。我們還可以設定其中的概率,還可以增加其參考變量環節。只要設定好了規劃,當街道中的路人相遇了,他們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完全是電腦根據實際情況完成,不需要動畫師再做安排。”同樣,基於這種程序和算法,玄機科技也可以實現讓AI來完成兩軍行進或對決的場景。

“AI在遊戲中其實比較常見,就好比你在《星際爭霸》或《英雄聯盟》中和電腦對戰,電腦會根據你的行動,實時計算並作出反饋。這其實就是一種AI,我們目前更像是將遊戲中的這種AI技術運用到了動畫中。”沈樂平總結。

比傳統動畫的製作時間提升了30倍

AI做動畫和傳統做動畫的區別,背後是工作重心的轉移。傳統動畫製作流程中,每個角色的動作,要麼是靠動畫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用手調出來,要麼就是靠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但前者的製作流程很慢,後者則需要較高成本,一般只有大投入的動畫電影或動畫大作才會使用到。另外,動作捕捉雖然快,但仍免不了會有一些偏差,要人工去修正,也需要時間。

“AI做動畫則是一旦設計好了規則和算法,後面動畫的事大部分由電腦來完成了,設計的工作更多是在前期。”沈樂平介紹:“傳統動畫一般是先建好一個場景,然後再逐步放入角色製作動畫;但用AI來說,是前期的設計同時要考慮場景和場景中的人。一旦設定好了,動畫中的角色就會自動在場景中成為有靈魂的角色。”

顯然,AI製作動畫目前最大的優勢是“效率更高”。沈樂平表示:“比如要製作一個一分鐘的街道行人的鳥瞰場景,街道上的行人不低於100人。如果用傳統動畫製作方式,理論上至少需要1個動畫師耗時30天或5個動畫師耗時6天才能做完。因為每個角色再簡單,都要動畫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做出來。但用AI來製作的話,電腦最快可能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

未來,AI製作動畫的潛力不可限量

隨著AI技術發展,AI未來會滲透到各個動畫製作的各個環節。日本有動畫人曾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未來在動畫製作過程中,除了對完成品的檢查以外,所有的動畫製作步驟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來完成。事實上,目前也已經有AI通學習倫勃朗畫風繪製了倫勃朗風格全新畫像的實例。如果AI技術成熟,完全可能更多運用到原畫的創作中。因此,不論是玄機科技的AI群集系統,還是AI學習大師的畫風來作畫,這些都是AI製作動畫的雛形。

人工智能的到來,人人都可做動畫師還是動畫師會慢慢消失?

“現在的AI動畫嚴格意義表述是‘AI群集系統’。這個群集系統在一些傳統動畫軟件中有,比如好萊塢很多的大片就有運用群集系統。這個系統簡單概括就是,可以通過電腦來複制很多群集演員,省去了製作人員製作大量群眾演員的精力,但群集系統目前只限在傳統動畫軟件中有,AI系統的出現,可以說是對引擎一個很好的開發和彌補。”沈樂平解釋,引擎和傳統動畫軟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開放性。引擎是一個開發環境或一個平臺,提供的是基礎算法支持。玄機科技的這套AI系統,可以理解為是利用引擎的算法開發了特殊的工具。用戶只需輸入基礎的需求,電腦就會根據自己被賦予的邏輯,實現自動推算並製作基礎動畫。這和原來的群集系統有很多不同,過去的群集系統更多是實現位移功能,但AI系統是增加了角色的更多互動性,比如有人相遇是互相拼劍,有的是交叉而過。這有點像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當汽車遇到障礙,AI會根據安全邏輯來決定採取什麼措施;而在動畫中,就是動畫角色碰到另一個角色,電腦會依據自己被賦予的邏輯來設置不同角色的反應。

這是否意味著現在的動畫已不需要人來做或者說已經很容易、很快就能出來?沈樂平坦言:“AI系統還處於基礎階段,目前的AI可以自動完成動畫角色的交互,但畢竟還在初級階段,細節和精度都有待提升,因此主要還是運用在非主要角色的群像場景中,而且要達到最終能對外播放的標準,最後還是需要投入不少人工進行調整和修正。”

“由計算機來自動生成動畫,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製作的效率,讓同樣的人手可以製作相對更多的動畫,大大‘解放’了人去思考和製作更重要的場景或角色,這已經是目前AI給到動畫製作最大的幫助和意義。”沈樂平展望:“ 或許,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真的可以實現完全的人工智能,比如你給電腦一段劇本,TA就自動生成一段動畫。”

未來,AI製作動畫的潛力不可限量。

現在不乏利用AI技術製作動畫的嘗試

但真正用好人工智能參與動畫製作

需要不斷的實踐與改進

未來可期

相信動畫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

為大眾帶來更多可想象的空間

未來,重要的不是技術能不能實現

而在於你的想象力有多大

好啦,今天的話題就到此結束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