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明我们不能熬夜?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说,3人识别出控制日常生理节律的基因,“我们得以一窥生物钟,并阐明了它的内部运转方式”。

科学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明我们不能熬夜?

1

这三位科学家深入钻研了生物钟,并且阐释了内在的原理。

“生物钟”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生物钟紊乱产生的危害大家也都有些概念,但是具体科学层面的讨论,一直都缺乏足够的证据。

这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昼夜节律的研究领域,是因为他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生物钟的内在原理,并且克隆出了周期基因(PER,period gene)。

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相关的生物钟基因,迈克尔·罗斯巴什解释,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像一个钟摆,PER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其他生物钟基因和它一起“摇摆”,来调控生命体的生物节律。

2

除了本身基因的发现和确定,研究者还发现“如果人体生物钟不能很好地与昼夜节律匹配,可能进一步影响机体其他功能,比如免疫和内分泌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对于生物节律及其基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自身,有望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

在深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与内分泌代谢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严重的脑部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乃至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关联。

那我们熬过的那些夜岂不都在侵蚀我们的健康?

说实话,是的,但也不是那么绝对。我们应该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做什么事情。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我们需要配合的是自己的生物钟。

所以,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物钟提醒睡觉的时候睡觉。

3

说到这里,看来最可怕的还不是熬夜,是我们想睡的时候却睡不着。

比起熬夜、跨时区旅行这些改变生物钟的活动,想睡时不能睡是更痛苦的事情,不仅对生理造成健康威胁,还更有可能使人抑郁、焦虑,形成更多心理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