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本文作者:徐王婴 鸣谢 区经信局、统计局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之下,我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发展动能强劲。

统计显示,三季度止,我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8.3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半年度回升1.4个百分点,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回升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拉动力居全市第二,增长拉动作用持续增加。其中,数字经济表现很是抢眼。具体指标看,1-9月,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30.1%,今年以来增速一直保持全市第一。

外部环境险难重重之下,萧山何以逆风翱翔?各项指数又何以增势喜人?

对此,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革浙江省委会智库成员徐王婴女士撰写《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一文,从区县发展的视角,做出了解读。

接下来,和小布一起阅读《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一文,了解萧山图强谋变之路。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晚桂飘香的深秋时节。

统计部门传出消息:杭州市首次在前三季度实现GDP破万亿的佳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511亿元,同比增长6.7%。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而背后则是杭州市各区县“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

百舸争流的区县竞争,可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风景线。曾连续23年高居杭州市各区县榜首,有着“全国明星县”、“全国十大财神县”之誉的萧山区,可谓是风景中最靓丽的一道。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令人惊奇的是,“靓丽”之外还有“神奇”。曾是“边缘化”的余杭,在去年一跃而为杭州市年度GDP之冠。今年前三季度则再传佳音,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2.38亿元,增长8.6%;增速分别比浙江省和杭州市高了2和1.9个百分点。

各区县冠亚军之座的更迭,背后是时代的变迁,是区域的演变,是产业的兴衰,是文化的张扬。而对各区县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是鞭策、是责任、是担当,引发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新一轮的竞相发展。

尽管萧山的冠亚军之变,是在划走滨江、钱塘新区(部分)之后,客观上有一个区域的大小之变、经济主体的多少之变等问题。但仍激励着萧山区深刻反思,并主动对标余杭,学习滨江,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继而打出“1+4+X”产业发展规划、“四大平台”、“双招双引”……一系列的组合拳,推动着新旧动能的转换。今年上半年,就创下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40.2%,“增速全市第一”的成绩;最新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其数字经济增速30.1%,仍稳居全市第一。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是的,有着8000年文明史,孕育了跨湖桥文化、卧薪尝胆的越文化、艰苦创业的围垦文化的萧山;以及以“勇立潮头”著称的萧山人,又岂能自甘落后,怎能不奋勇直追,发起一场“对标一流、赶超发展”的量质之变?

01 变“制造优势”为“新制造优势”

毋庸置疑,工业经济是萧山的“金名片”。据悉,萧山拥有4家中国企业500强;10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而其中大多是制造型企业。

正所谓“一个铜钱两个面”。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地方都在探索如何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抓住数字经济的风口。作为老牌工业强区的萧山,制造之长可谓其经济发展的一大法器。但过于倚重,却成为跨越赶超发展的短板。反观余杭的崛起,原本工业基础薄弱,反而对新经济怀有更大的热情,并以阿里的入驻为契机,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萧山是否要舍制造而奔“数字”?答案是否定的。数字经济当然要,但前提不是“舍制造”,而是“+制造”。

换句话说,就是变萧山的制造优势为新制造优势。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今年10月11日,萧山区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

事实上,当前数字经济的重心,已从“数字产业化”转移到“产业数字化”(即“工业互联网”)上来。所谓“产业数字化”,就是把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两化”深度融合,使传统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而上个月杭州正式发布和推动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就是要推进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让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共同形成城市发展的“双引擎”。

当此之时,有着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萧山,无疑将是开创下一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蓝海,可谓是撞上了“新制造业计划”的风口。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事实上,近年来萧山一直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从2017年开始就出台了“1+N”的扶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套政策体系。近期萧山又把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2017年萧山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到2018年开始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1-9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08.33亿元,同比增长3.5%;三季度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6月的2.1%到2.5%、2.8%再到1-9月的3.5%,呈现逐月回升发展走势,为近三年来首次。同时萧山工业经济的质量不断提升,今年1-9月,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57%,较上年度提高0.63个百分点。

是的,“两化融合”催生的“新制造优势”,将是萧山经济“更上层楼”的利器随着科大讯飞、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网易人工智能、商汤科技、传化智联等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相继汇聚萧山,借助大数据、云计算、VR、机器人等新技术的介入,萧山的传统产业转型跑出了“加速度”。航民百泰旧厂房改造、时尚家具生产基地、兆丰股份智能化工厂……一个个传统企业在升级,一个个“楼宇工厂”、“智能工厂”拔地而起。万向、传化、荣盛、恒逸等500强企业,正与众多嫁接了互联网基因的制造企业一道,扛起了萧山新制造的大旗。而萧山,也正逐渐实现从“萧山制造”到“萧山智造”的跨越。

02 变“小狗经济”为“平台经济”

萧山素以“藏富于民”著称。

千家万户种苗木、绣花边、办工厂曾是萧山的区情底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街道处处有工业园区,以致于萧山传统的工业园区一度超过8000个。

以往萧山是“乡镇经济”的发展模式,镇镇办厂、村村办厂、户户办厂,“小狗经济”对当地经济、税收增长起到了显著作用。而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来临,这一模式显然已经过时。民营企业在“四千精神”之外,更要具备“四共(共享、共生、共融、共赢)”理念。在此背景下,萧山适时而变,做的比较大的调整之一,就是从“重镇街”向“重平台”转变。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于是萧山从前年起,就着手打造“1+4+X”开放平台,包括“两带两廊”规划、四大主平台及若干个创新载体。为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萧山还提出,构建以四大产业新城、两大产业基地、八个特色小镇、六个产业社区为重点的“4286”产业载体。

进一步解说,“1”是指经济产业布局的“两带两廊”;“4”是指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科技城)、钱江世纪城、空港经济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四个全区最重要的平台;“X”是包含“4286”在内的重点产业载体。

如今,萧山正在全力打造“1+4+X”开放平台,谋划建设以“4286”为重点的产业载体,努力将“关键一招”变为“制胜一招”,不断把平台的潜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以平台作为发力点,持续驱动城市巨变、经济质变、社会大变。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在“平台经济”的强势带动下,萧山全区的“招大引强”也在持续发力、加码、提速。今年前8月,在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这项数据中,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到资占比大幅增长,同时都以两位数同比增长。其中,紫光恒越、浙大科创中心、5G创新谷、明电舍、汉尔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浙商银行、台泥集团、仁和集团等总部项目完成注册落地,群硕电子、信达期货、第一产业集团、顺丰同城等项目完成落地工作,浙大计算机创新研究院、院士岛等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诚如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所说:做好平台经济,是萧山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抓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大抓平台,抓大平台,真正把平台做大做强。而平台经济的发展,势必将萧山引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03 变“乡镇萧山”为“国际萧山”

“拥江发展”行动把杭州从精致和谐的“西湖时代”带进了大气开放的“钱塘江时代”。而随着杭州日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杭州市的窗口,又恰逢“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时刻,萧山的经济发展,毫无疑问必须以国际化为坐标,必须实现从乡镇经济到都市经济的蜕变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从“乡镇萧山”到“国际萧山”的转变。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窗口,萧山又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发展临空经济的机遇

事实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和打造“民航强省”,以及杭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获批,都为萧山区发展临空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另一个则是由“亚运会”带来的国际化城区建设和发展的机遇。

为迎接亚运会,萧山启动了总投资2000亿元的交通大会战。而“大交通”的建设将进一步奠定萧山国际城区的格局。比如时代大道改建,北起滨江萧山区界,向南延伸近7公里,它犹如一条“大通道”,把亚运会对萧山发展的巨大拉动力扩散到萧山的“三江口”区域,更让萧山的“南翼”厚积薄发。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萧山经济产业布局的“两带两廊”,正是顺应了萧山发展的国际化机遇。具体地说,“两带两廊”包括钱塘江新兴产业带、机场临空经济带、风情科创走廊、时代智造走廊。

以钱塘江新兴产业带和时代智造走廊为例,包括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四大平台沿钱塘江南岸一线布局,构成萧山的钱塘江新兴产业带;而时代智造走廊,则是沿着时代大道,将产业创新的脉络扩展至“杭州南花园”。目前,这条走廊上从北到南,布局着未来智造小镇,以及位于义桥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和军民融合产业园,以及更南面的省级中心镇河上的膜分离小镇。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湘湖旅游度假区

顺便说一句,无论是临空经济产业,还是文旅、会展及体育产业,都是万亿级的产业蛋糕。与此同时,随着“拥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分别沿着钱塘江南岸、机场城市大道、风情大道、时代大道这4条“大动脉”向萧山的“四面八方”,都扩散着产业创新的能量。

萧山,这个昔日因乡镇企业崛起而令人瞩目的经济热土,终将华丽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大萧山。

04 变“围垦经济”为“湾区经济”

当土地、货币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围海造田就成了时尚。

上个世纪80年代,15万民工在钱塘河口段筑堤围涂5.2万亩的壮观场面可与治黄、治淮媲美。这种“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围垦精神成了萧山发展的软实力。

当然,围垦精神至今仍是萧山发展的一大法宝。但今天的萧山必须图新、求变,必须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筑堤围涂

窃以为:以土地、货币等要素驱动的“围垦经济”必须让渡给以科技、人才、创新等驱动的“湾区经济”。

在湾区经济不断升温的当下,杭州市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打开杭州城市发展的大空间,成为全省“大湾区”建设的主平台。事实上,湾区经济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才与创新。也就是说,打造湾区经济的“醉翁之意”,就在于“硅谷”。

发展湾区经济,萧山正逢其时。善借东风的萧山,全力对接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技术,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力使萧山真正成为大湾区的创新高地、数字硅谷。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大湾区

有报道说,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日前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调研。其时,杭州湾生物科技谷的核心产业项目即将开建。周江勇就此指出:空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推动发挥集聚效应,以更高标准打造符合临空特色的国际化平台经济。

另据介绍,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将通过存量盘活和有机更新,构建“药+医+器”三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打造重大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大规模生物医药CDMO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1+X(一园区+一产业、一基金、一政策、一中心、一智库、一峰会)的运作体系,成为萧山4286产业载体的重要成员平台。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杭州湾生物科技谷效果图

而令笔者兴奋的是日前萧山发布的“人才生态25条”。其中包含13项引才计划,三大人才引进工程,聚焦高精尖缺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青年人才引育,其中不少举措具有首创性。在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工程中,启动外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外国专家工作站等。在青年人才工程中,再次加大对博士、硕士等青年大学生的政策招引力度,青年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800万元的专项补助,大学生创办企业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创业发展扶持……

正如萧山一路揽江入怀,按下湾区经济的按钮,首先打开的是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世界各地的人才和创新要素资源。从院士岛到中国(杭州)5G 创新谷再到杭州湾生物科技谷,人才战略牵引下,湾区内的一个个产业载体,积极吸纳和集聚着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如果说,围垦经济是围海造田,向海要土地以求发展;湾区经济则是海纳百川,以大海的胸怀和引力集聚海内外的创新要素,并以此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所以说,发展湾区经济不仅是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全面接轨长三角的良好契机,更孕育着萧山美好的未来,澎湃着这个“全国明星县”强劲的发展动力!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看萧山经济发展,如观钱塘潮涌,怎不赞一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图强!谋变!

钱江潮起时,依旧看萧山!

从头越,更上层楼看萧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