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養藏有道,如何進補如何避寒你知道嗎?

冬季三候:

一候水始冰:水開始結冰。

二候地始凍:土地凝寒,大地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野雞一類的大鳥也看不到了。

我們把這個養藏分為三部分來說:收藏、進補、避寒。

冬季養生,養藏有道,如何進補如何避寒你知道嗎?

睡覺是最好的收藏
《黃帝內經》中指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立冬之後,要逐漸養成多睡一會兒的習慣,以養護陽氣。在眾多的養生方式中,最省事可謂“睡覺”了。

對於成年人來說,一天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晚上的睡眠時間不足,那麼可在中午補睡半小時到一小時。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養陰培元,有益於在冬季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冬季養生,養藏有道,如何進補如何避寒你知道嗎?

進補——冬季養生有道,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進補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類似蘿蔔燉羊肉之類的溫補食品,適合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和兒童食用。但對於溼熱體質、肝火旺體質以及痰溼體質的成年人來說,多吃肉類,特別是燥熱的肉類可能出現流鼻血、口舌生瘡、煩躁等症狀。

冬季養生,養藏有道,如何進補如何避寒你知道嗎?

穿多點避寒

1、護“點”腳

人從腳下寒,冬季陽氣收斂體內,陽氣不足血液循環慢的人手腳就容易生凍瘡。所以冬季不要只顧添加上衣,卻忘了下肢和腳的保暖。應穿一雙保暖性好的厚襪子,當襪子和鞋墊汗溼後,要及時烘乾。

冬季養生,養藏有道,如何進補如何避寒你知道嗎?

在臨睡前用溫水洗腳,不僅能溫暖雙腳,還能消除疲勞、驅病強體。同時輔助按摩,用搓熱的雙手按捏腳底,不僅可以去除腳部表面的角質防止破裂,還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這對雙腳的保健和人體健康都十分有益。

足浴要注意3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 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2、防腰寒

中醫常說夏涼肚子,冬涼腰。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冬季養生,養藏有道,如何進補如何避寒你知道嗎?

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腎腧穴,稍停片刻,然後腎腧穴到腰眼穴上下來回搓。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