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改革 屈原管理區打造一道特殊風景線

華聲在線11月21日訊(記者 謝添翼)沒有焚燒紙錢等祭祀用品,也沒有燃放煙花鞭炮,更沒有鑼鼓喧天,11月19日,在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的屈原殯儀館裡,一戶村民正在“靜悄悄”地辦理著家人的喪事。

近年來,屈原管理區大力開展“剎人情歪風、治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活動,積極創建全市“治陋習、樹新風”示範區,探索出了一條以殯葬改革弘揚鄉風文明、推進鄉村治理和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打造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殡葬改革 屈原管理区打造一道特殊风景线

(三洲村的街道)

“我區城鄉殯葬改革工作,從2017年5月啟動以來,穩步有序推進,到當年10月後就實現了六個百分百。”屈原管理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全區城鄉居民死亡後火化率、居民死亡之後進公墓安葬率、城區居民死亡後到殯儀館集中治喪率、全區的活人墓拆除率、全區各行政村和社區紅白理事會成立率、全區喪事簡辦及煙花鞭炮禁止燃放率等,都實現了百分之百。

拆除“活人墓”“豪華墓” 打響整治第一槍

隨著挖掘機一聲聲粗重的巨響,在屈原管理區營田鎮義南村劉家山的一座“豪華墓”被成功拆除。營田鎮打響“豪華墓”整治第一槍的這一幕,定格在很多人的腦海中。

前些年,屈原管理區建“活人墓”、“豪華墓”風氣盛行,樹林深處、田間地頭都能看到這類墓地,佔據了大量林地和耕地,破壞了生態環境。為推進文明生態殯葬改革,引導群眾自覺破除喪葬陋俗,樹立科學、文明、節儉、綠色、環保的殯葬新風,屈原管理區以拆除“活人墓”“豪華墓”為突破口,強力推進殯葬改革。

“義南村作為全國文明村,殯葬改革是走在前面的。”義南村總支書記田彪說,過去,屈原管理區厚葬薄養、大操大辦、亂埋亂葬等陋習比較突出。辦次喪事,少的花費9至10萬,多的花費10多萬,不僅增加了人民群眾負擔,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通過推進殯葬改革,讓文明新風進家入戶,這些陋習都被剎住了。

為積極推進殯葬改革,屈原管理區區委成立了殯葬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鄉鎮(街道辦)相應成立領導機構,層層簽訂責任狀。在“活人墓”的拆除上,全區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先拆自己親屬的“活人墓”,再拆除其他“活人墓”,群眾也就沒有什麼意見。

“在拆除活人墓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讓人感慨的故事。”三洲村黨總支書記譚國雄說,有個老人花了2萬多元建了“活人墓”,剛開始聽說要拆掉,老人死活不同意。村鎮幹部反反覆覆上門耐心勸導,老人終於同意拆墓。可是,到了拆墓那天,老人還是忍不住流淚了。

“剛推行火化時,有些老人不能接受。”田彪說,如何做通老人們的思想工作,村紅白理事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區組建了49個紅白理事會,實現了村級全覆蓋。紅白理事會幫助老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改變,喪事簡辦、餘事不辦的觀念已經深入到老人們的心中。“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簽訂了協議,百年之後屍身火化,簡辦喪事。”

從2017年10月啟動殯葬改革到目前,全區已拆除活人墓765座,死亡人數1468人,全部實行火化。

打造文明和諧的“人生後花園”

新鋪的水泥路乾淨整潔,整齊有序的墓穴莊嚴肅穆。這是屈原管理區新建的劉家山公墓,是生者的牽掛之地,逝者靈魂安放的“人生後花園”。

殡葬改革 屈原管理区打造一道特殊风景线

(劉家山公墓)

“這樣的公墓看起來整齊美觀,交通十分便利,後人來掃墓祭拜,比傳統土葬雜草叢生的道路好走得多。”已經退休的原三洲村老支書鍾興平算了一筆賬,村民們使用公墓,相比土葬,在修葺墳墓、購置棺木上,每戶能省下好幾萬元。根據惠民殯葬獎補政策,百年之後選擇火化並進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家屬還能獲得1000元補貼。

屈原管理區將“人生後花園”建設作為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用真誠、貼心服務為民眾排憂解難,提供人性化服務,打造和諧墓園。2017年該區投入1500多萬元,新建四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實現鄉鎮、村(社區)全覆蓋。到目前,全區5個公墓,已建成有成品墓穴3305個。既杜絕了毀林造墓問題,保護綠水青山;又解決了講排場、講究風水的問題。

鍾興平回憶,該村有名老黨員,兩年多前因患癌症去世。這名老黨員生前非常支持殯葬改革。早在患病期間,家裡人就悄悄為他準備好了一口木棺材。當村幹部前去探望他的時候,他主動說:“這個土葬費用太高了,還浪費了土地,我是個共產黨員,幫我把棺材賣掉,我死了之後開個簡單的追悼會就行了,遺體火化。”這名老黨員起了一個非常好的帶頭作用。

該區宣傳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廣泛宣傳,殯葬改革政策已在全區家喻戶曉。喪事簡辦、婚事新辦、餘事不辦成為新風尚。

“個個都是屈子傳人,戶戶代表屈原形象。”在屈原管理區,生態意識、文明習慣正逐漸深入人心,外化於形,一幅天藍、水清、村淨、景美的生態畫卷更靚麗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