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11月22日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

「小雪」

花雪隨風不厭看

翩翩飛來互玲瓏

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小雪”時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節氣物候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每候5天):“初候虹藏不見;二侯天氣上騰;三候閉塞成冬。”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這個時節由於很少有下雨的情況,所以彩虹就不再出現。天際中陽氣上漲,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由於天氣的寒冷,萬物的氣息飄移和遊離幾乎停止,所以就被古人稱為“閉塞成冬,萬物不通”。

相關民俗

醃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這些疾病需要防

流感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發併發症,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後,容易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致死。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衛生,勤洗手,還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呼吸系統疾病

老人、吸菸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發作慢性咽炎、急性鼻炎,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肺氣腫或肺心病,寒冷刺激也容易誘發哮喘。

這類人除了要按醫囑吃藥,還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另外,還可以通過打流感疫苗來減少慢性病的發作次數。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摔傷

最近北方一些地區開始下雪了,天寒地凍的天氣容易骨折、摔傷,老年人在雨雪天最好少出門,出門須有人陪。如果剛下過雪,最好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一旦路面結冰,行走時要像企鵝一樣邁著小碎步,讓雙腳平攤身體的重量。另外,膝蓋至臀部的股骨是老人的致命點。

一旦滑倒,可用雙手支撐一下。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應先檢查哪個部位摔傷了。如果腰疼,千萬不要亂動,要儘快就醫。

心腦血管疾病

一到冬天,患心梗、心絞痛、中風、心肌梗死的病人就會增多,寒冷刺激會使人交感神經異常興奮,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導致血壓不穩,引起急性併發病。

所以,高血壓患者在冬天更要堅持服藥,按時監測血壓,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如果連續幾天都感覺乏力、頭暈、胸部不適,最好及時就醫。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飲食要點

宜吃溫補性的食物

飲食方面要多吃熱量高、有健腦活血功效的食物。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還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飯前喝碗熱粥或熱湯

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粥,不但會讓身體立刻感到溫暖,還能暖腸胃、喚醒消化系統,促進食慾。尤其是雜糧粥還能幫助補充B族維生素和鉀等多種營養素。此外,冬季氣候乾燥,更應補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熱粥,飯前喝碗少油少鹽的熱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多吃蔬果強體抗病

冬季乾燥,特別是北方地區,由於吃肉較多,容易出現大便乾燥、便秘。要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入。最好能做到頓頓蔬菜,天天蔬果。蔬菜可選擇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土豆、山藥、蓮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筍、娃娃菜等,水果可選擇蘋果、梨、獼猴桃、香蕉、柚子、柑橘等。

零食首選堅果

堅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等礦物質,還有一定量的蛋白質,都能幫助人們抵抗寒冷。堅果的營養素密度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冬天食物種類相對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時候,不妨把餅乾、點心等零食換成堅果。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少辛多酸

秋季的重點是“少辛多酸”。冬季是一個收斂的季節,因此所有生髮的食物最好少吃,尤其是辛辣,如辣椒、胡椒、花椒等,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缺水。不過冬季適當吃酸性食物卻很有益處。因為冬天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時期,酸性食物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

漸遠“白”貼近“黑”

小雪節氣一到,飲食就要遠“三白”:糖、鹽、豬油;還要近“三黑”:第一個是木耳,第二個叫紫菜,還有一個是紫米。其實從中醫的角度講就是“黑色入腎,而冬季是養腎最當時。”在這個季節,大多數黑色的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等,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有抵抗寒冷、潤肺生津功能。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節氣·小雪」小雪至 開啟吃貨養生美食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