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最近听到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在一家创业公司当开发,团队只有4个人,工资都不高,年前一起和老板商量,说能不能每人加薪500,老板安抚了一下,说现在经济情况不好,赚了钱就给大家加薪。

结果,朋友出去转了一圈,找了个工资多4000的工作,立马就跳槽了。

剩下3个人不干了,纷纷出去找工作,也找到了比之前多4000的工作,准备离职。

老板一下子慌了,连忙答应加薪,每人涨4000,但只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其余2个人都走了。

没办法,老板只能再请两个新人回来,估计价格也不低。

我朋友和我说起这事时,一脸幸灾乐祸:

“原本花500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要花上4000,活该。”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宁可1万月薪请新人,也不肯给5年老员工加薪,这是不少公司都存在的问题。

拒绝给老员工加薪时,估计老板们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赚到了,殊不知这样只是给公司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1老板也有苦衷?他们给出了3个理由

老员工被压榨、新员工拿高薪的故事,在生活中绝不少见。

有个朋友一毕业就加入之前的公司,兢兢业业做了3年,月薪5500,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月薪1万。

他觉得自己在公司做得还不错,所以跑去和老板谈,说只要涨薪到8000,他就愿意留下来。

谁知道老板一口回绝了,还在话中有意无意地暗示,随便走,他随时能找到合适的新人。

他非常失望,接受了新公司的offer,后来才知道,前公司请了新人填补他的空缺,月薪1.2万。

他就想不明白了,怎么老板愿意花1.2万找个新人,就不肯给自己月薪5500的加点工资?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有老板曾经向记者哭诉,这不怪我,我也是有苦衷的!

1、不敢开先例,怕老员工们跟风

老板不怕给你一个人加薪,但害怕给一群人加薪,如果大家都跑来加薪,自己又要多掏一笔钱,心里也不舍得。

既然这样,还不如先给你画画大饼,把你安抚下来再说。

2、鲶鱼效应

有些老板觉得,公司老员工太多,大家都没了干劲,所以需要新员工的加入,激发老员工的创造力和拼搏力。

这就像往生性安静的沙丁鱼里面加入鲶鱼一样,让大家多点活力。

3、物价涨了,高工资才能招到新人

有些老板会解释,新人高工资,也是无奈,因为现在物价不比几年前了,要高工资才能招到新人,所以才会比老员工的工资高。

2不加工资就算了,怎么你还有理了?

以上几条原因,站在老板的角度,看起来很有道理,但细细一想,全部经不起推敲。

老实说,会说出这些理由的老板,可以说是目光短浅,或者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一、赶走老员工,请一个新员工,成本到底有多高?

《财富》杂志算了一笔人力成本账:

“一个员工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离职人员工资的93%到200%;

一个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需要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

此外,企业招新员工所花费的招聘费,相当于一个员工4个月工资;

即便如此,企业招聘一个新员工,依然存在超过40%的失败率。”

简单来说,老员工离职,需要重新招人,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找到的人不仅工资高,还不一定合适!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干脆给老员工加点工资,然后让他安心工作,这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吗?

你说怕老员工集体要求加薪,公司受不了。但你想想,不加薪,员工就离开,在新公司拿到高额薪水,回头和留守的员工聊一聊,你猜会发生什么事?

留守的老员工们会觉得,原先那个谁谁谁,能力不比我强,跳槽就拿到了翻倍工资,那我还留在这里干嘛?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不是一个人离职,而是大部分人离职了,公司还要不要开了?

有个资深HR说得好:核心员工的离职,不亚于一场人事地震。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二、老员工活力不够,真的只是因为懈怠了?

不少老板发现公司活力不够了,立马下判断是老员工懈怠了,于是想招新人来刺激一下老员工。

问题是,这是老员工懈怠了,还是公司的制度、氛围出了问题?

一朋友开公司,刚开始员工干劲很足,后来慢慢懈怠下来,公司业绩也在下滑:

他没有立刻把责任推到员工身上,而是开始思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此,他一个个找来员工,与之深入交谈,再在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最后发现几点原因:

一是公司结构不合理,员工之间分工不够明确,沟通成本很高,之前还能靠热情撑着,现在大家撑不下去了;

二是创业时许下的奖励没有发到位,员工心里有意见;

三是所从事的行业有起伏,员工觉得不安心。

找到了原因,他连忙对症下药:修改公司架构,明晰人员权责;补发奖励;定期给员工交流行业消息,给员工打气...

这样下来,员工的士气慢慢恢复,公司也慢慢振作起来。

可以看出,员工们士气低落,和“新”、“老”并无多大关系,公司架构不合理、工作内容僵化,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如果制度的问题不解决,哪怕再招入多少新员工,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反而会进一步打击老员工的士气。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三、新员工一定比老员工好?

这个问题,让马云来回答最合适,因为他曾在这上面狠狠摔过一跤。

创立阿里两年后,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告诉“18罗汉”,别想着靠资历任高职!

“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

他不仅这么说,也这么做了。2006年前后,一大批国际级人才被引进阿里巴巴。

卫哲、吴伟伦、曾鸣、谢文、崔仁辅、黄若、武卫等...但这些人除了曾鸣外,现在早已离开阿里。

2014年阿里在美国上市,当年的18罗汉有7位被写进合伙人名单。

马云后来在演讲中回忆:真没想到,10年以后,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他小瞧了自己,也小瞧了当年和自己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员工。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2014年阿里在美上市,马云和18罗汉合影

恕我坦白,宁愿花高薪请新员工,也不愿给老员工加工资的老板,不是蠢就是坏。

所谓坏,就是有些老板就爱装傻充楞,他知道员工做得很出色,公司给到的工资确实配不上他的能力,但既然员工不提,他也乐得装没看到。

一旦员工提了,他就开始哭穷,最后勉为其难加一点,能把人哄住就得了。

所谓蠢,就是有些老板,把员工只当做一枚棋子,总觉得中国那么多人,要找到人干活再容易不过,老员工想加工资就是造反,要走就走,另外再招人就算了。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什么?老员工走了,业务没人管,只能花大价钱重新招人,新人价格贵不说,还需要磨合,一时半会也不能上手,业务也耽误了。

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试错成本、磨合成本...这些加起来,难道还比不上给老员工加几千块工资吗?

目光短浅至此,不是蠢又是什么?

3离开不是为了钱,而是咽不下这口气!

我曾和不少有过跳槽经历的朋友聊过,他们都在原公司待了很长时间,其中有一个甚至待了5年。

他们说起跳槽的事情,都对原公司一肚子火:

“我不是在乎这一千几百块钱,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其实,老员工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不是说新员工拿着高工资,他们就一定会不开心。

如果新来的员工,学历高能力强资源多,能够一手撑起一个团队,业绩一流,那么即便赚得比老员工再多,恐怕大家也没话可说,谁让别人有本事?

不仅不会说闲话,老员工们没准还会赶紧过去抱大腿,跟着有能力的人才有肉吃!

再说,如果自己也没什么能力,每天混日子,哪里好意思嫉妒别人拿高工资?

问题是,如果新来的员工才刚毕业,学历比你低,岗位比你低,什么都不懂,需要你手把手教他,工资却比你高,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你在公司待了那么长时间,每天勤恳工作,从不偷懒,下班后也在想办法提升自己,结果到头来,自己想加个几百块都被老板拒绝,那些新人一进公司就拿着远高于自己的工资。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凭什么?”

随手搜一下,不少网友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如意想吉祥:三线城市,当时已在岗位工作三年多,得知自己拿着二千八的工资教拿四千工资的学弟做工作时候,说真的,那一刻我也觉得自己不是被辜负了,而是被侮辱了!

__cc31114__:亲身经历 ,新人什么都不会,我作为老人工作几年,工资比新人少一半,新人工作1年了还是业务都不会,续签合同的时候几个跟我一起的老员工直接就说辞职了,领导才把我们的工资调到跟新人一样,就福利好一点,主要是新人业务能力太低,平时基本就靠老员工做事,几个新人就两个能做事的,完全离不开老员工。

文仲7:感同身受!曾经在一公司,拿5500,干多少事呢,不细说,离职以后,公司招了4个人(一个管理者)才勉强把事情做了。

正如网友说的,这已经不仅仅是公平与否的问题,这更是对老员工的侮辱了!老员工,就活该被欺负吗?

几千年前,孔子就说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钱固然重要,但老员工更看重的,是钱背后的那份尊重、认同。

《罗辑思维》中,老罗就说:

“理想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是我有我的理想,你有你的理想,我们互相尊重。如果你想把我的理想,纳入到你的理想体系中来,可以!请用利益来说话,用利益的方式尊重他人!”

4中国老板最缺的一课:如何好好对待员工?

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23岁的李先生是重庆一家商务公司的员工,作为区域经理,他每个月工资加提成约6000元。

做了一年,李先生的业绩从来没有低于前三,但收入一直上不去,他和几个同事一起和老板提加薪,老板不同意,于是他一气之下辞职了。

后来他才知道,因为老板没有同意加薪,公司相继有四五个人辞职了,公司只能再招人,给出的待遇比原来多出1000多。

新人虽然工资高,工作却干不利索,业绩也不够高,老板又开始联系离职的老员工,希望他们再回来工作。

这样一来一回地折腾,时间、金钱成本付出了,干活的还是原来那帮人...

你说,这又何苦呢?

中国的老板,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如何好好对待员工。

要知道,抛开资本、机遇等因素,能做成事情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只有人才能把事情做出来。

不好好对待自己的员工,还指望事情能够自动完成吗?

作者慧超就说:

“一位优秀的HR必须具备的素质,就是应该至少每半年,就会同各部门的老大,列出一张涨薪员工的名单出来,然后呈报老板,并说服老板签批。”

这是对老员工的弥补,让他们可以安心留下,为员工付出。

如果你的老板没有这样的高觉悟,我也可以给你一点建议:

1、多去市场看看自己的价格。

有时候老板压你的薪水,完全就是靠着信息优势,这时候“货比三家”就很重要。

多去招聘网站上看看,自己这个经验、岗位的人都是谁在招,能给出多少薪水;或者多认识几个猎头,有空和他们聊聊;或者多打听打听同行的收入。

这样再和自己的薪水、工作量做一番比较,就很容易知道自己的真实价格,不会再任由老板摆布了。

2、保持随时辞职的能力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想走的时候随时有底气就可以走。

在这个社会,硬实力就是底气。

3、白纸黑字的待遇最重要

不要相信任何人画的大饼,画出来的饼是不能充饥的,如果对方给你什么承诺,想说服你留下来,那必须白纸黑字确定下来。

如果对方说“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得分”,那理都不要理,转身走人吧,如此没诚意,凭什么要替他卖命?

要记住,青春很宝贵、生命很宝贵,千万不要把短暂且宝贵的职业生涯,留给一个不值得的公司。

也在这里奉劝各位老板,人才,才是一个公司最大的资本——

张小龙带队做出了微信,让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

姚晓光做出的《王者荣耀》,让腾讯营收一路攀升,马化腾成为首富;

更不用说阿里的“18罗汉”,蔡崇信、彭蕾等人,顶起了阿里集团的半边天。

张小龙、姚晓光、18罗汉...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腾讯和阿里。

万科郁亮说得更直接:人才,是万科的唯一资本。

各位老板,你们懂了吗?

老板用人应坚持以下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后的传承,也有经验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对于考核高层,就是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

5年老员工要求加薪500元遭拒遂辞职,老板转头月薪1万招新人

才能、德行、胸怀,这就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

才能和胸怀大家都能理解,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中间的德行,什么是德?即品格;什么是行?即性格。一流的人:品格为刚毅,做人如山,以不变应万变,性格为柔韧圆通,做事如水,以万变应不变。这就是德行。

所谓的文凭,就是学历,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都为了学历而历学,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再问问小学的课本,早就不记得了!当今出来的本科生,连一个适合的工作都找不到了,还谈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理性想想,水平是不是比文凭更重要?

最后说到道德。什么是道德?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方为道德。道德是做人必须具备的,而做企业的人除了道德之外,更讲风格。

可以归结为:“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奉献、讲道德更讲风格。

用人心态

第一上帝是赏识的部下、第二上帝是尊敬的领导、第三上帝是忠实的顾客

说到心态,不只是对下属,而是作为企业来说,面对所有人的时候,应该用什么心态。企业不是政府,不是做学术研究,更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在企业里的任何一个人,面对的人群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部下,第二是领导,第三是客户。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对部下,都须从思想到行为都表露出这么一个心态:“我能为您做点什么?我还能为您做点什么?您能让我为您做点什么?”这样的心态,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所以把部下作为我的第一上帝!只有这样,从内心出发,然后用实际行动去赏识你的部下,这样,你的部下会为了这份赏识更加努力。必须用实际行动让部下做到“两袋”(口袋和脑袋)丰收!也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第二上帝就是我尊敬的领导!领导咋说我咋办,用脚踏实地去落实领导的壮志凌云。领导发话,我们就必须把好的事情做得更好,麻烦的事情也做得尽善尽美。具体落地怎么做?定标准一丝不苟,树品牌十全十美,做项目白璧无瑕,抢进度千方百计,保安全万无一失!

忠实的客户是我的第三上帝!作为决策层,外树一面醒目旗帜,内敛一支精英团队,做到最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做到大精强优或专特精美,把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和第二上帝(尊敬的领导)服务好,第三上帝(忠实的客户)就自然有了。需要说明的是,客户虽然排在第三,但同样是上帝!

用人风尚

六分人才,八分使用,十分待遇

很多老板在用人方面都有一个定式,就是“你干多少活我给你多少钱”,这样的下属会是什么样的呢?下属只会“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活”。到最后,企业不是做烂就是做死。心胸不够,风尚不行,如何能用好人?又如何能成就大企业?

你为什么不能厚侍员工?说白了就是太抠门!有人说过“啥骄傲?牛呗!啥谦虚?装呗!啥节俭,抠呗!”抠抠搜搜连员工工资都舍不得发,待遇都不愿意涨,还做什么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能留住人就是:“六分人才,八分使用,十分待遇!”你只有让六分的人,做八分的事情,给他十分的待遇,让他不断地在企业里用犯错(因为能力不相配)去进步,你才能真正锻炼出你要的人才!

如何用人才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用人”,在我看来,也只有简单五句话:“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善于善败,乐于取舍,成于归零”。只要做到这五句话,想不成功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