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物流運輸仍以貨車為主,鐵路、高鐵貨運發展慢?3點思考

85後,前央企物流總監,深耕物流13年,天津大學MBA,馬拉松跑者,創業者,專注物流和職場。

全文總計2218字,建議閱讀6分鐘。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為《去往湖南13噸包裹燒燬,百世快遞:七千餘件正補發》,內容顯示:11月12日凌晨,一輛北京開往湖南長沙的百世快遞車輛,在河南安陽的路上起火,導致13噸包裹付之一炬。

有一個小夥伴,基於這條新聞聯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在我國現在高鐵,鐵路線路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而且高鐵基本上通到了大部分的地級市,為什麼現在整個國家的物流還是以貨車運輸為主?鐵路、甚至高鐵的貨運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作為一個物流行業的從業者,他的這個問題,也引發了我的思考。之所以中國的物流運輸還是以公路運輸的貨車為主,以及為何不使用高鐵來運輸?

接下來,我分別從環境、時效和成本三個方面分享下我的看法:

為何中國物流運輸仍以貨車為主,鐵路、高鐵貨運發展慢?3點思考

01 環境

眾所周知,鐵路資源是屬於稀缺資源,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是一種國家的戰略資源。因此,也就造就了,這個資源並非是我們輕易可以藉助的。

而貨運汽車,雖然在最初期的時候,也是大量地作為軍用資源,但是,隨著後期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很快就放開了,成為了關係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的物流運輸工具,而且,其購置成本相比較而言(海運、空運、鐵運),更少一些,進入門檻也低。

鐵路貨運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一些的時候,就開始把部分線路有條件放開,承擔一些物流運輸的功能,主要運輸的貨物是大宗類的,比如煤、礦石粉、有色金屬等等。

但是,受時效慢的限制,快遞企業很少願意將貨物通過鐵路運輸來完成。

2014 年8 月,鐵路部門正式推出京-滬、京-廣、滬-深3 對6 列電商班列,由順豐、申通、京東共同租用其車廂運送快件。

京東在“京-滬”和“京-廣”班列上各租用了一節車廂,探索鐵路幹線運輸是否適合自建物流體系。其主要功能之一是進行跨區域倉庫間的補貨。到2018年8月時,京東電商班列只運營京-滬線路。

與京東不同的是,申通早已放棄了運營電商班列。僅半年時間,申通便終止了與鐵路部門的合作。

在申通退出,京東等企業探求合作模式時,順豐等企業積極升級與鐵路部門的合作——利用高鐵送快件。

為何中國物流運輸仍以貨車為主,鐵路、高鐵貨運發展慢?3點思考

02 時效

消費者從網上購物完成後,對運輸的時效非常關注,希望儘快拿到商品。我們在這個部分不再探討“電商班列”,因為它的時效跟高鐵還是沒法比的,而且京東當時主要通過電商班列做倉跟倉之間的補貨。咱們主要來研究下通過高鐵這個工具,其時效跟公路相比,會怎樣?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點,那就是我們目前無論是順豐還是其他的快遞公司,通過高鐵來運送快遞,主要還是藉助“服務於人的高鐵”,而不是專門的貨運高鐵車。

其次,公路快遞物流最大的優勢是門到門,然而高鐵貨運需要公路運輸進行轉運。在1000公里之內雖然高鐵貨運只需要4個小時,但是等待、轉運時間遠遠大於這4個小時(包括,從出發站點至鐵路站點的運輸時間、卸車所需的時間、二次安檢的時間、裝車時間、到達目的地城市卸車、從目的地鐵路站點至末端配送站點),預計門到門的總時間為12個小時,那麼和現有公路快遞物流時間相當,高鐵貨運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優勢。

一名業內人士曾經預測:

高鐵貨運和公路快遞的分界點是1000公里,1000公里以上高鐵貨運才能發揮出優勢,2000公里以上則是絕對優勢,預測未來2000公里以上的公路快遞物流將會消失。

為何中國物流運輸仍以貨車為主,鐵路、高鐵貨運發展慢?3點思考

03 成本

目前,快遞企業跟鐵路合作的過往中,與傳統的公路運輸相比,成本差異主要體現在:

短駁成本高、反覆裝卸造成快件破損、鐵路運輸時間與快件運行規律不匹配、鐵路定價不能隨淡旺季調整等。

三年前鐵路總公司研究高鐵貨運問題。由於高鐵建設費用太高、高鐵客運運營成本也很高,目前只有京滬高鐵和京廣高鐵兩條線路處於盈利狀態,人口相對稀少地區的線路每天運行量只有十多對高鐵列車,運輸能力嚴重浪費。

如何提升高鐵線路運營能力利用率、實現高鐵線路扭虧為盈,最好的辦法就是開通高鐵貨運。

為什麼一直沒有開通高鐵貨運,我查到的資料顯示:

因為沒有合適的高鐵貨運列車,如果使用現有的高鐵動車組列車(16節8驅8拖)則造價太高。現在已經設計開發了前後牽引車頭驅動(18節2驅16拖)的“綠巨人”,車速200-25km/h,以這個平臺開發出高鐵貨運列車則可以滿足快遞物流的需求。

假設京廣高鐵夜間23:00到次日凌晨6:00開通高鐵貨運,假設,每列20節,每節120立方,承載20噸,發車間隔5分鐘,則每天可運輸3.36萬噸(7小時*60分鐘/5分鐘*20節*20噸)。

目前公路快遞物流的運輸車輛大多數使用120立方的超標集裝箱,由於快遞貨物較輕,120立方的貨物最大重量僅為11噸。如果京廣高鐵按照筆者預測開通高密度運行的貨運班線,則對京廣線路上的公路快遞物流企業造成相當大的打擊。

也就是說,如果鐵路部門如果能在“服務於人的高鐵”休息的狀態下,在夜間開通高鐵貨運,藉助現有的高鐵網絡,一方面可以給鐵路部門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另一方面,其成本也相比較於目前的往“服務於人的高鐵”中補貨的方式,肯定要低。

如此以來,整體的成本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較以往的方式,有所減少。從而吸引更多的快遞企業參與進來,形成規模效應。

以上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你的觀點,你也可以,收藏此文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祝近安!

物流者說,實戰物流人的聚集地。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