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如果回到19世纪前期的欧洲,问一问欧洲人对沙皇俄国的印象,他们一定会将俄国描绘为一个实力强横、不可一世的北方巨熊。这只巨熊随时准备着向它西部的欧洲国家们挥舞爪牙,将自己的霸权推向它能达到的最远之处。

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她治下的俄罗斯被称为“欧洲宪兵”

在18世纪后半叶,叶卡捷琳娜二世依靠着彼得大帝打下的底子以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向四处扩张。在黑海地区,奥斯曼不断失去土地,克里米亚汗国被彻底吞并,在欧洲,曾经经历过辉煌的波兰被瓜分。到了19世纪,俄罗斯的锋芒更加势不可挡,拿破仑的远征败给了沙皇俄国的军队与天气,这成为拿破仑帝国的转折点。在拿破仑战争的末尾,亚历山大一世率领着规模庞大的俄罗斯军队从俄罗斯出征,走过波兰、走过德意志、走过莱茵,最终到达巴黎,途经的各国无不因为俄军的强大而感到震撼。

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将他的威望推到顶峰

实际上,当时的欧洲不乏可以与沙俄抗衡的国家,普鲁士与奥地利会在中欧挡住这只巨熊的进攻,长期作为欧陆霸主的法国可以依靠其充足的人力与动员力与沙俄缠斗,作为离岸操控手的不列颠帝国则可以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实力阻断对沙俄的海外贸易。但是,即使如此,沙俄的强大仍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这个不可一世的国家在19世纪后半叶表现却如此丢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证明了俄罗斯的外强中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落后导致俄罗斯的生产力、运输力、军事能力皆落后西欧列强;国内缺乏大型国内企业,反而有大量外国资本,导致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外资。

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罗斯的羸弱

这种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发展的落后。工业水平低下,导致无法生产出大量用于贸易的商品,在贸易方面便逊人一筹。冶炼技术与产量低下,这使得俄罗斯在武器与舰队的生产中遇到困难,军事上也不如人。制造业的落后还导致船只、铁路、火车的生产出现阻碍,大大影响了俄罗斯的运输能力与机动力。

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之所以缓慢,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农奴制基础。农奴制不仅仅是一个视人如草芥的不人道制度,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也相当引人注目。在农奴制下,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不能长期离开,这就导致占国家人口大多数的农奴群体无法来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工业部门极度缺乏生产力,产品产量必然大量减少,这样的话,资本家很难积累起足够的利润,用于产业扩大。

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沙皇俄国的农奴

而且,在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后,长期以来农奴制积累的弊病也继续作为工业发展的阻碍。农奴长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这导致俄罗斯劳动力质量极差。

其二、俄罗斯的贵族对资本主义不感冒。纵观英法的工业发展历程,其最早的有力推动者都与大贵族阶级脱不开干系。虽然贵族阶级经常被视为工业发展的阻碍,但实际上在早期工业化,启动资金十分重要,而各国之中也只有拥有的大量财产与社会地位优越的贵族才拥有足够的启动资金。英国的贵族在近代早期开始广泛从事商业,18世纪时已经很好的与资产阶级融合,法国的贵族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也与资产阶级合为“权贵”阶层,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英国贵族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俄罗斯的贵族对于工商业的发展并不感冒。这与沙俄长期以来的君主专制传统有关。自16世纪的伊凡雷帝开始,一切社会阶层的权力都满满被沙皇剥夺。这导致俄罗斯的民间力量十分薄弱,各阶级缺乏进行工业投资的资本。而且,彼得大帝要求俄罗斯贵族必须参加军队才能继承爵位,虽然此规定在之后的历史中 慢慢放松,但这项命令仍然令俄罗斯贵族群体形成一种好战的氛围:比起从事经营活动,贵族更喜欢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18世纪被誉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为何在19世纪甚为虚弱?

彼得大帝

以上便是俄罗斯工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