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引言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的大地震,对我国人民的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地震后,救援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这天,在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搜救人员从废墟之中救出一只猪。这只猪埋在废墟之中已达36天,却还坚强的活着,网友们便将这只坚强的猪命名为“猪坚强”,随后,猪坚强被某博物馆馆长买下。时至今日,猪坚强健康状况良好,不出意外,它将在博物馆中安详度过余生。


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猪坚强”。这个猪坚强是个小诸侯国,两次被灭国,却坚强的两次又复国,到秦始皇一匡海内,“六王毕,四海一”之时,这个坚强的国还存在着。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猪坚强”便是不起眼的卫国,卫国虽是小透明,其国祚却长达900余年,是周王朝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从西周到东周,从春秋到战国,卫国一路看遍风景,见证了周王朝的兴衰浮沉。

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卫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康叔始封于卫,卫国盛极一时

俗话说得好,谁家的祖上还不曾阔过,咱卫国也是阔过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帝辛,建立周王朝,随后“众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武王“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虚”,卫国始建。由于康叔身份显赫,同时还在周王室中担任司寇要职,辅佐周天子治理朝政,所以卫国的声望和影响力比齐国、鲁国等重要诸侯国还要大。在康叔及其子康伯的治理下,卫国盛极一时,成为诸侯之长。

康叔对卫国的兴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史载“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其子康伯康伯是西周初年的一位重要军事统帅,率领天子之师驯服东夷、北征戎狄,为巩固周王室及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康伯及之后的五位国君皆以骁勇善战著称,“六代世袭称伯,为一方之长,代天子出征”。有资格代天子出征,表明卫国的政治实力及军事实力足以令诸侯列国汗颜。

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卫国简介

到了第十一代国君卫武公,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卫国“百姓和集”,政治清明、一片祥和。经济上,卫武公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关系上,卫武公利用卫国的战略位置,继续强化其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时值西周末年,周厉王无道,专山林渔泽之利,“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公元前841年,“厉王出奔于彘”后,由于卫武公以贤达仁义赢得天下诸侯的敬重,被推选出来代周厉王行政,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期间,卫武公革除周厉王此前的弊政,废除了厉王时期实行的旨在增加王室收入的“专利费”策略,使周王朝逐渐回归正轨。十四年后,周厉王死于彘,其子周宣王即位,卫武公“复归国于卫也”。卫武公的“共和行政”对西周末年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魄力和才能不仅使他自己显赫一时,也使卫国由伯爵国升格为公爵国,卫国在卫武公手上达到了其最为鼎盛的阶段。

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卫武公“共和行政”

卫国内乱不断,逐渐沉沦

春秋时期,王室日渐衰微,仅剩天下共主之虚名,各大诸侯国奋发图强,为争夺霸主之位做着积极的准备。而卫国却未能看清时局,仍然因循旧制,致使内乱不止,外患不断,日渐衰弱。

· 卫国第一次被灭国,第一次复国

卫武公死后,卫国陷入长期的内乱,从卫桓公到卫懿公仅80年间,卫国更换了七位国君,君位更替之频繁令人咋舌。公元前668年,卫懿公即位后,“懿公好鹤,淫乐奢侈”,导致了卫国灭亡的命运。此时,西边的戎狄见卫懿公昏庸无能、不修武备,认为有机可乘,遂于公元前660年攻打卫国。卫懿公匆忙组织御敌,谁知大家都不愿为昏君而战,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戎狄至,及懿公於荥泽,杀之,尽食其肉”,卫懿公被杀后,卫国也随之灭亡。时值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听闻卫国被灭后感叹“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卫国被戎狄灭亡后,遗民仅剩七百三十人,坚强的卫人决定东迁,宋桓公收容了卫国遗民、立其国君、定其国都。齐桓公也从物资和军力上给以援助,“齐侯使人率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卫”,使卫国免受被戎狄赶尽杀绝的命运,又为卫国重新立国伸出了援手。

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齐桓公又公元前658年的诸侯会盟中,“封卫于楚丘”,使卫国有了一块安身之所。其后卫国国力得到恢复,虽然卫国的复国得力于义薄云天的齐桓公,但其国力的恢复,主要还是卫国自身努力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其复国后的首任国君卫文公,卫文公是位颇有作为的君主,“

轻赋平罪,身自劳,与百姓同苦,以收卫民”,史称文公中兴。卫文公晚年,又灭了邢国等周边诸侯国,国力得到进一步恢复。

· 卫国再一次被灭国,再一次复国

卫文公统治时期,卫国国力有所恢复,但已不能与西周时期相提并论,昔日的诸侯之长风光不再,沦落为一个二流诸侯国。而卫文公之后的卫国国君并没有从第一次灭亡中汲取教训,“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卫国又陷入长期的内乱。春秋中后期卫国国君大权旁落,君臣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外势力对卫国的干涉,更使卫国君位更替频繁,朝政一塌糊涂,卫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一降再降。

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卫国成为韩、赵、魏的附庸

进入战国时期,弱小的卫国显然是当时战国七雄直接欺凌的对象,只能苟延残喘于乱世当中。“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卫国成为韩、赵、魏的附庸。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所灭,如果没有奇迹出现,卫国此次将再无复国的可能。谁曾想,奇迹还真发生了,卫国第二次被灭后,秦国于公元前241年攻占魏国河内,置东郡,将卫国国君姬角及卫国遗民迁往野王,为其复国。坚强的卫人再一次复国,堪称奇迹。

卫国第三次被灭,春秋战国的“猪坚强”落幕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开启亲政,加快了兼并东方六国的步伐。至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秦始皇居然对卫国高台贵手,并没有灭它。难不成是秦始皇贵人多忘事,没有把小小的卫国放在心上?亦或是坚强的卫国感动了这位铁血雄心的千古一帝?这点我们不得而知。十一年后秦二世即为,吞并卫国,这次奇迹没有发生,“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春秋战国时期的“猪坚强”至此正式落幕。

两次被灭国两次又复国,春秋战国中的“猪坚强”,“感动”秦始皇

卫国“感动”秦始皇

结语

卫国自从西周初年受封,到秦始皇统一中华后的公元前209年最终被灭,前后延续了九百余年。在这九百年的历程中,卫国与周王朝荣辱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西周时期卫国极其辉煌,为“诸侯之长”。但步入春秋之后,其地位却日益下降,不仅没能参与角逐霸主,还一度被灭国。后虽在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下得以复国,但元气大伤,辉煌不再,沦落为边缘配角,直至卫君角时为秦二世所灭。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2年

左丘明,《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吕不韦,《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顾栋高,《春秋战国大事表》,文史出版社,201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