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接連打出權益基金迎來良好發展環境

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需要一個強大的證券基金行業。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權益基金髮展的長期滯後已經成為行業的痛點和短板。

在2019年,基金業最為重大的變化當屬監管層對於大力發展權益基金提到了空前的戰略高度,並將其納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十二大重點工作當中。在吹響權益基金大發展的號角之後,一套變革權益基金髮展生態的“組合拳”已經快速打出,權益基金也迎來了基金業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環境。

大力發展權益基金至關重要

7月4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帶隊赴中金公司(港股03908)調研,並主持召開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座談會,圍繞“資本市場踐行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證券基金行業健康發展”主題,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代表座談交流。

會議強調,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需要一個強大的證券基金行業。會議要求,要多措並舉全面提升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於公募基金行業,會議要求,要把握機遇,著力推動權益類基金髮展。要在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上下功夫,提高研究能力、豐富產品類型、提升投顧水平、優化投資結構,讓權益類基金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長期專業投資者。

基金行業發展二十多年,這應該是監管層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戰略部署,重視程度之高可謂歷史罕見。回顧基金業歷史可以發現,自從2007年權益基金創出3萬億的歷史新高之後,由於基礎市場的波動和基金業內外部競爭的加劇,權益基金髮展陷入了較長時間的停滯狀態,優秀投研人才流失明顯,規模停滯不前,業績波動劇烈,其在A股市場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小。

權益基金髮展落後,已經影響到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發揮,成為資本市場和基金行業的一大短板。於是,兩個月後(9月9日到10日)證監會召開的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上,作為證監會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之一,“推動公募機構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沒有懸念入選。

業內人士認為,對資本市場而言,發展權益類基金是推動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以散戶為主,發展權益類基金可以有效提升專業機構投資者佔比,優化投資者結構,降低市場波動率,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組合拳”接連打出

在大發展的號角吹響之後,監管改革的動作落地也極為迅速。一切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發展權益類基金。自“深改12條”以來短短兩個多月,一套為權益基金髮展保駕護航的“組合拳”已經快速打出。

首先是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時隔六年多,優化公募基金產品註冊機制改革。證監會宣佈,從10月起實施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註冊機制,對不同基金管理人申報的常規產品適用差異化的註冊流程,分為快速註冊和常規註冊兩類。

其中,適用快速註冊機制的基金管理人合規風控需滿足總體監管要求、單類產品中長期業績較為突出;適用產品範圍包括主動權益類、被動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4大常規產品,不包括含有創新屬性,需宏觀審慎管理的基金產品。

納入快速註冊程序的常規產品,原則上取消書面反饋環節,大幅提升註冊效率,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註冊期限不超過10天、20天、30天,比原註冊週期縮短2/3以上,遠低於法定6個月的註冊週期。

對未納入快速註冊機制的常規產品,證監會將進一步規範產品註冊流程,常規產品採取滾動申報方式,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註冊週期原則上不超過30天、40天和75天。上述改革措施推出後,常規產品註冊效率提升約1/3。

基金註冊審批改革的落地,大大加快了權益類基金產品註冊效率,助推優勢基金公司權益基金“按需發行”,可以更有效地捕捉市場中長期機會。該項改革落地後,不少公司僅用幾個工作日就拿到新基金註冊批文,效率之高可謂立竿見影。

其次是推出買方投顧試點,推動渠道變革,改善權益基金投資體驗。10月下旬,監管部門發佈了《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正式落地。其中,6家基金公司已經申請試點並完成備案,正式開展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

在監管和業內看來,推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正是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升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能力的重要舉措。開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一是讓專業的投資顧問輔助投資者做出基金產品投資決策並監督執行,提高投資者投資的紀律性,適度抑制投資者追漲殺跌行為;二是適度扭轉銷售機構的行為,將收費模式從收取申購贖回等交易型費用調整為按保有規模收取的方式,使得中介機構與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逐步培育代表投資者利益的市場買方中介機構。

在傳統的基金銷售模式中,管理人和銷售機構往往關注基金銷量本身,而忽視了投資者購買產品之後的盈利前景和投資體驗,特別是在市場高漲時期,一味追求銷售規模,利用過往業績吸引投資者大舉入市,而在市場回落時權益基金投資者被套,導致“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長期存在。而基金投顧採用“買方代理”模式,通過減免認申購費和收取一定的賬戶管理費,與客戶投資利益更好地進行綁定,幫助客戶賺取長期受益,基金投顧的模式將改變長久以來以銷售代理機構為主導的基金營銷格局,提升客戶對於權益基金的投資體驗,從而助力權益基金髮展。

第三是推出浮動管理費基金試點,改進權益基金激勵機制。上週有6只浮動費率基金獲批試點,引發市場關注。公募基金設立二十多年來,絕大多數產品採取的是固定管理費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基金公司要想獲取更多管理費收入,主要依靠擴大基金規模來實現,但盲目擴充規模的行為在一些時候客觀上會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新獲批的浮動費率基金通過費率制度和規則的優化設置,更好地激勵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做好長期投資業績,並更好與持有人長期利益保持一致,有利於改變過去公募基金“旱澇保收”、一味追求規模忽視投資者利益的現象。從更好地激勵基金經理和基金管理人、改善基金治理角度出發,浮動費率基金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據悉,國外不少知名的權益基金管理巨頭也採用浮動費率制,為國內開展浮動費率基金試點提供了有益借鑑。當然,作為一種新的嘗試,試點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和爭議,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並及時加以解決。

從公募產品註冊改革到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再到浮動費率基金試點推出,監管層的一連串舉措,為公募基金髮展權益類產品營造了更好的制度環境。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