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患者不明咯血被治癒了,中山這家醫院用700天創造“生命奇蹟”

提起許久未見的寶寶,小林的眼圈兒又紅了,由於自己反覆發作的病情,她自2017年底生下孩子後,幾乎沒法親自照顧他。“如今,寶寶馬上就滿兩週歲了,我也前後病了近兩年。這次能死裡逃生,要感謝中山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們,多虧他們的勇敢擔當,才有我們一家人的團圓。”說話間,兩顆熱淚已在小林紅紅的眼眶裡打轉。

自2018年3月首次在中山市人民醫院就診起,兩年間,在愛人的陪伴下她四處求醫,希望能夠徹底止住咯血。6次介入,1次胸腔鏡手術,1次開胸手術,最終,又回到中山市人民醫院的她,在絕望中看到了隱隱閃現的希望……

28岁患者不明咯血被治愈了,中山这家医院用700天创造“生命奇迹”

經常性咯血,700余天的恐慌

回首患病以來這700余天,小林總忍得住淚水,卻常忍不住咳嗽。因患有先天性肺血管畸形,這個28歲的堅強姑娘偶爾會一次性咯血幾百毫升。這是一種罕見病,病因是在她的身體裡多發的血管瘤已悄悄“潛伏”了20餘年,若不是剖宮產後出現的經常性咯血,小林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體內竟有這樣一個危險的傢伙。

“2018年3月,我為患者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當時,她咯血比較嚴重,通過介入治療幫助她將出血的血管堵住了,血也暫時止住了。”市人民醫院介入治療室主任張健告訴南方+記者,此後的近一年時間裡,患者的病情進入了穩定期,基本沒有出現再次咯血的情況。正當小林以為自己已經痊癒的時候,2019年春季,一次幾百毫升的咯血再次打擾了她平靜的生活。她再次來到中山市人民醫院接受了第二次介入治療。

“介入始終是暫時性的止血方法,無法治本,一次止血後,還會增生形成新的供血血管,再度破裂出血。病根兒在於她體內的血管瘤,必須外科切除才行。”張健說。一年多來,小林一家早已成了他的老熟人,他始終牽掛著這位年輕媽媽的病情。在張健幫忙聯絡下,小林在愛人的陪伴下先後輾轉幾家大醫院尋醫問診,希望能夠一次性切除後患,讓自己早點脫離這些擔驚受怕的日子。

“每次咯血都是沒有預兆的,吃早飯時,散步時,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忍不住咳了一下,有時就是滿口鮮紅。”小林坦言,這樣無預兆的大咯血曾讓她終日陷入深深的絕望與恐懼中。想到孩子,她卻總又不忍放棄,年輕的生命對未來充滿期待……

2019年10月1日,一頓平常的早飯,她突然再次咳起來,又是咯出一地血,在她的切身體會中,這是兩年來最厲害的一次,一場與病魔新的鬥爭又降臨到了這個家庭。

28岁患者不明咯血被治愈了,中山这家医院用700天创造“生命奇迹”

為挽救生命願扛起風險

再次見到小林時,張健的心情有些沉重,多方聯絡後仍然沒有醫院肯為她開胸切除血管瘤,此時,她已經接受了4次介入治療,每次,都只能暫時緩解咯血。“生路只有一條,開胸!”張健依然斬釘截鐵,於是,針對小林的病情,一場MDT多學科會診召集了來自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介入科、心胸外科以及急診ICU(監護室)的多位醫生。就是在這次會診結束後,心胸外科的醫生們做出了一次關鍵的決定:胸腔鏡探查,切除血管瘤!

咯血患者在心胸外科的病房裡並非罕見,副主任醫師葉紅雨介紹,肺結核病人和患有支氣管擴張症的患者,都有咯血的症狀,然而,因血管瘤導致大咯血的情況,並不常見,致使這次的胸腔鏡手術並無先例可循。他與另一位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偉釗是手術的主刀醫生,他們清楚,如果不進行這一次勇敢的嘗試,對於患者來說將是一場無聲的宣判。“剛生完孩子,年紀輕輕的人,她還是家裡的支柱,冒一次險值得的。”黃偉釗說,患者住院兩個月來,他始終相信:“她能好。”

一次手術,既要有冒險的膽識和勇氣,更要靠理性的分析和周詳的治療方案。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聯合多專科,圍繞小林的胸腔鏡手術做出了多個預案。好不好切除?要不要體外循環?會不會大出血?一次能不能成功?這些問號都曾湧現在主刀醫生的腦海裡,在反覆商討並與家屬溝通後,手術於10月18日進行。

手術進行了10餘小時,術中,醫生們預測的大出血來了,6000毫升的出血量,術前預案的體外循環也終於派上陣。“這次幾乎是另一種形式的體外循環,我們將收集到的患者出血直接通過動脈回輸至她的體內,出血量太大了,這是手術中最難攻克的問題。”市人民醫院手術麻醉一科副主任程周說。所幸的是,血管瘤在術中被成功切除,黃偉釗與葉紅雨暫時鬆了口氣。

28岁患者不明咯血被治愈了,中山这家医院用700天创造“生命奇迹”

科室齊心共創奇蹟

這場手術很順利,那個引起小林咯血的病瘤終於離開了她。然而,術後僅2天,她的肺部再次出現了活動性出血,氣管被一條鬆散易碎的巨大血栓完全塞滿,胸片中清晰可見的一對“白肺”表明,大量出血不僅堵塞了氣管,同時也充滿了她的兩肺。見此狀,醫院的ECMO(體外膜肺)小組第一時間為小林安裝了終極生命支持“武器”——ECMO,以為其體內提供足夠的氧氣供應。正是在ECMO的支持下,為主刀醫生找到原發疾病爭取了時間。

“究竟是哪裡還在出血?出血血管的精確位置在哪?”黃偉釗很發愁。此時,小林也已逼近精神崩潰的邊緣,躺在外科ICU病床上的她,由於停留氣管插管無法發聲,只能用手中的筆一遍遍給來往的醫生們寫著:“求求你們,請為我打鎮定劑,我想睡覺。”

外科ICU副主任楊婷忘不了那張無助的臉,為了幫小林將血塊吸出,她每天組織醫生為其做兩次支氣管鏡,希望小林可以藉助一己之力配合醫生將堵住氣道的血塊吸出來。“當時,患者十分痛苦,精神上對於治療已產生抗拒,不得已之下我們還請來了院內的心理科醫生為她做情緒疏導,希望她能挺過最艱難的時刻。”楊婷告訴記者。那些每日在小黑板上的交流,為小林絕望的心注入了陽光。

就在醫生們為是否需要二次開胸激烈討論的時刻,呼吸內科主治醫師繆卓峰似乎發現了什麼,通過支氣管鏡,他持續6小時用異物鉗一點點為患者清除肺內的血栓,終於在中間支氣管與右肺上葉開口之間,找到了精確的出血點,為二次手術做足了準備。

在準確定位下加之ECMO的保駕護航,心胸外科醫生終於可以從容地拿起柳葉刀,直奔出血點。一刀下去,小林右上肺葉的出血部分被切除了,這一次過後,再沒有後顧之憂。看著胸片上小林的兩側漸漸清晰的肺葉,黃偉釗一顆懸著的心落下來,這一步,走得冒險,走得踏實,患者年輕的生命挽救過來了,他說:“這是多學科合作的結果”。

為了補充血小板,ICU的蔡少青醫生幾乎為小林“求”來了全市唯一一個與之血型相合的血小板;在上ECMO之前,外科ICU的醫生幾乎是用人工按壓球囊為小林輸送氧氣的,當時,她的肺功能已幾乎喪失;心理醫生耐心的疏導……這一切的一切,是多學科協力下共同創造的奇蹟。

生命是一場奇蹟,這背後是一次次的堅持,和一場場的奮戰。安靜的病床前,小林的笑容再次感染了大家,血管瘤摘除了,她走出疾病的陰霾,又回到一個年輕女孩本該有的開朗和俏麗。然而,處於恢復期的她仍不能多說話,於是,小林便輕聲地告訴我們:“千言萬語都表達不盡的,唯有感激!”

28岁患者不明咯血被治愈了,中山这家医院用700天创造“生命奇迹”

【記者】郎慧

【圖片】郎慧、部分圖片由中山市人民醫院提供

【通訊員】林茹珠

【作者】 郎慧

【來源】 醫聊所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