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擴張到穩健 財富管理轉型邁向縱深

當前我國家庭財富總值快速積累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財富管理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同時也面臨資本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新需求。日前,在由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財富傳媒集團、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共同舉辦的,主題為“財富管理與金融改革”的2019天府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當前應堅守財富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加快普及金融科技應用等,助推市場穩健轉型、邁向縱深。

總值增長、結構變化財富管理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家庭財富總值快速積累,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濤石投資公司董事長李山介紹,自2000年起,我國家庭財富總值從3.7萬億美元增長至63.8萬億美元,增長逾17倍。我國目前的家庭財富總值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此外,在超高淨值人群數量中,我國同樣佔有優勢。“我國財富超過5000萬美元的超高淨值人士數目前為18132人,全球排名第二。”李山表示。

居民財富投資領域同樣面臨結構性變化。“我國目前仍是高儲蓄率國家,2018年我國國民儲蓄率是44%,是其他主要經濟體的2倍左右。大家的財富主要還是集中在房地產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指出,但隨著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逐步到位,房地產投資屬性將逐步削弱,我國居民財富投資領域將發生重大的結構性變化,金融資產的佔比將逐步提高。

與會專家認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社會財富積累為財富管理市場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從資金供給端看,居民財富積累相伴而生的資產配置需求為財富管理提供了強大內驅動能,從資金需求端看,我國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財富管理市場發展壯大提供了優厚的土壤環境,我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高質量發展則為財富管理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吸納能力。”尚福林總結指出。

剛性兌付、監管缺失等問題亟待解決

快速發展的同時,新時代我國財富管理行業也面臨著資本總量、結構優化、普惠金融等方面的新需求,以及監管缺失、產品風險難以識別等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實體經濟融資過度依賴銀行,直接融資市場發展則不夠規範,宏觀槓桿率偏高,這也是我國金融風險的隱患所在。到2018年末,我國證券市場市值佔GDP比重不足50%。”尚福林指出,輕資產、小規模的創新型企業,在初創階段由於投入大、週期長、缺乏抵押物等不符合傳統銀行貸款要求,面對資本總量和結構優化的需求,這正是財富管理市場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尚福林表示,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也對財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財富管理不應僅侷限於高淨值人群,普通金融消費者也有保值增值和財富傳承的需要。”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表示,近年來,我國資管業務迅猛發展,但問題同樣顯現:首先,對不同機構發行的相類似的資管產品,長期缺乏統一的監管規則和監管辦法;其次,不規範、不合理的所謂通道業務普遍存在,無形中拉長了資金進入生產企業的鏈條,助推了融資成本的提高;再者,一些多層嵌套的金融產品結構過於複雜,風險不易識別和把控,以及剛性兌付現象一直沒有真正的打破等。

“僅僅靠資管新規還是無法直接明確各類資管產品的法律屬性,對於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的法律關係是否總體上應該遵循系統的關係,一些資管產品是否應該納入證券範疇等等,都需要通過對證券法、信託法以及基金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來予以進一步的明確。”楊凱生表示。

科技、改革多方助推轉型邁向縱深

財富管理市場面臨著廣闊新機遇的同時,也為順應新需求做出了相應的轉型和調整。在如何助推轉型與發展方面,與會專家各抒己見。

“一方面,隨著社會財富不斷積累,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對財富保值增值的意識日益增強,為金融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不竭的源泉;另一方面,金融改革帶來了產品服務、管理模式、科技水平等方面的進步,更大程度助推了財富管理的發展。”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在演講中表示,四川將積極構建與國家戰略發展相適應的金融體系,推動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同時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更高水平的金融業雙向開放等。

尚福林強調,新時代財富管理發展需要關注三大問題。第一,財富管理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形成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第二,財富管理要遵循金融本質和市場規律,推動金融市場均衡發展;第三,財富管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宮喜祥認為,推動財富管理行業向縱深發展、深化金融改革,一是要推動財富管理市場化轉型,提升財富管理專業能力與水平;二是要加快普及金融科技應用,強化“科技引擎”在金融發展領域的主導作用;三是要深化金融改革和開放,加大國家及地方金融改革力度。

楊凱生則指出,為了資管行業下一步的健康發展,應抓緊打破剛性兌付。“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無法真正嚴肅市場紀律,就難以發現真正的市場意義,也就無法倒逼資管產品發行機構完整、及時、準確地披露自己的產品信息,接受市場的監督。”

不過,楊凱生進一步強調,要真正打破剛性兌付,難度確實不小,推進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是深化改革的內容,深化改革又是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前提和條件。而這一切,都需要多方面統一思想、齊心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