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檢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會投降後金

孔有德和耿仲明到了後金沒多久,就勸說皇太極調集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的八旗軍隊攻打旅順口,看來寧可得罪真小人,勿要得罪偽君子啊!如果你得罪了偽君子,他是無論如何都會找機會打擊報復的,讓你十倍百倍地償還他。當然,“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這些話在偽君子看來,都是屁話!

其實不用孔有德和耿仲明說,皇太極也早就想攻打旅順城了,畢竟旅順城位於遼東半島南端,東連海州、蓋州、南接登州、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後金八旗軍隊南下討伐大明的巨大障礙,如果能夠攻佔旅順城,八旗軍隊就能夠長驅直入,橫掃遼東半島。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檢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會投降後金

皇太極

可是皇太極也有自己的顧慮,八旗軍隊雖然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但是他們畢竟擅長的是騎馬射箭,在攻打城池方面卻是門外漢,更不用說長期駐守城池了,因此他們就算能夠攻佔旅順口,也守不住旅順城。這不是白忙活嘛,所以皇太極並沒有聽從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勸說。

就在這個時候,後金的重臣寧完我卻幫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一個大忙!

孔有德和耿仲明剛剛勸說皇太極調集八旗軍隊進攻旅順遭到拒絕以後,寧完我馬上就上書皇太極,指出現在後金有數十門紅衣大炮,是攻城略地的有效武器,孔有德和耿仲明那夥人前來歸順的時候,又攜帶來了六、七門紅衣大炮,還有數百條戰船,我們正好用這些戰船來運載紅衣大炮前去攻打旅順口。

寧完我雖然說得非常有道理,也確實讓皇太極心動了,但是這並沒有完全打動皇太極。儘管如此,寧完我的奏疏,還是讓皇太極對攻打旅順的看法有些許的改善。中國有兩個成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而皇太極就是即將沉沒的小舟和即將折斷的船軸。他需要的僅僅是最後一支羽毛,最後一陣微風。而後金境內並不缺乏一支羽毛,一陣微風!

不久,後金的武將佟正、週一元、鮑承先等人紛紛呈上奏疏,要求皇太極調集八旗勁旅進攻旅順城。當然他們也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旅順城是八旗軍隊揮師入關的要道,現在卻被明軍佔據。這實在是後金的心腹大患,如果不趁現在派兵攻陷旅順城,不然,一定會後患無窮。

皇太極最後一道心理防線被佟正、週一元、鮑承先等人的奏疏給攻破了!

旅順戰役

六月十九日,皇太極任命貝勒德格類、嶽託為統帥,率領一萬多名八旗將士攻打旅順城。當然,八旗軍隊雖然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但是他們畢竟從來沒有去過旅順城,自然不可能知道怎麼去旅順城。帶八旗軍隊去旅順城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身上,誰叫他倆那麼倒黴,是從旅順口逃出來的呢?

大明最近幾十年經常打仗,情報工作自然抓的緊,因此貝勒德格類、嶽託剛剛率領八旗軍隊離開盛京的時候,駐守旅順城的黃龍就得知了這一消息,馬上命令旅順城內的明軍枕戈待旦、厲兵秣馬,等待八旗軍隊的到來!

八旗軍隊和明軍相遇,雙方自然不會有太多的言語,更多的是肢體語言。八旗軍隊帶來的有紅衣大炮,明軍也有紅衣大炮,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了數日。雙方都死傷慘重,可是其實明軍已經敗了,畢竟旅順城內已經彈盡糧絕,根本就沒有大威力的武器對付八旗軍隊。

黃龍是個聰明人,還沒有決戰他就已經看到了結果,他馬上命令部將譚應華逃出旅順城,將自己的總兵印信送往登州城。黃龍沒有恐懼,更沒有害怕,他成為大明將領的那一刻就預料到了今天的結局,可是為了大明政府,為了大明百姓,他別無選擇,只有抗戰到底,這是自己的責任,也是自己的義務。

八旗軍隊發動了總攻,如同潮水一般朝旅順城湧來,黃龍率領明軍拼死抵抗,可是八旗軍隊驍勇善戰、所向披靡,而明軍的戰鬥力跟他們比起來,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旅順失陷只是時間問題。黃龍在最後時刻表現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操,自殺殉國,黃龍都是一個值得人尊敬和崇拜的人,值得所有的軍人和將士學習與尊敬!

旅順守將李惟鸞、項祚臨、樊化龍、張大祿以及尚可喜的弟弟尚可義皆力戰而死,而尚可喜運氣比較好,逃離了旅順城,旅順城失陷!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檢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會投降後金

尚可喜

不得不反

朱由檢是個勤於政務、兢兢業業地好皇帝,自然不允許大明政府出現職位空缺的現象,馬上任命皮島將領沈世魁為皮島總兵,這也是尚可喜噩運的開始,因為尚可喜這個人實在是太卓爾不群、鶴立雞群了,得罪了不少人,如今尚可喜的靠山黃龍已經去世了,他們自然可以肆無忌憚、旁若無人地去對付尚可喜了!

皮島將領王廷瑞、袁安邦率先發動攻擊,誣陷尚可喜擁兵自重,坐視旅順城明軍敗亡而不派兵救援。當然這能不能夠扳倒尚可喜還是個未知數,畢竟最後還需要沈世魁來決定!

可是尚可喜這個傢伙的運氣實在是太黴了,為什麼本人這麼說呢?因為沈世魁和前任皮島總兵,也就是尚可喜以前的領導黃龍是仇深似海、水火不容。尚可喜作為黃龍的親信加心腹,自然而然尚可喜就成為了沈世魁打擊報復黃龍的對象,而王廷瑞和袁安邦的誣告正合沈世魁的心意。

沈世魁決定抓捕尚可喜,然後再給尚可喜隨便安一個賣主求榮、通敵叛國的罪名,尚可喜不人頭落地、也要被終身監禁,到那時尚可喜這一生就真的毀了。

當然抓捕尚可喜並不能夠像抓捕普通犯人那樣做,好歹尚可喜也是個廣鹿副將,手上沒有幾萬人,也有幾千人啊!如果你去抓捕他的時候,他狗急跳牆,恐怕你還沒有將他抓捕歸案,自己就已經去陰曹地府報到了。因此沈世魁在如何抓捕尚可喜這一件事情上還是很費了一番功夫的!

沈世魁以皮島總兵的身份命令尚可喜從廣鹿島到皮島來商議大事,想趁機誘捕尚可喜。尚可喜還是挺聽新領導吩咐的,接到沈世魁的通知以後,二話不說,就離開了駐地廣鹿島,直奔皮島!

幸運的是,尚可喜待在皮島上的那段時間裡,與同志和戰友的關係處理得不錯,其中有一個特別夠意思的同志和戰友,在得知沈世魁想以議事為藉口,誘捕尚可喜的情報以後,馬上將這個情報告訴了尚可喜,真可謂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啊!

尚可喜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笨蛋,自然不會明明知道前面有個火坑,自己還要義無反顧、不顧一切地跳進去,尚可喜不是這樣的人,從來都不是。所以尚可喜在得知真相以後,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就返回了廣鹿島,沈世魁花了多日時間才想出的計劃就這樣被尚可喜輕而易舉地給瓦解了!

可是沈世魁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居然能夠將已經成敗局的事情轉化為勝局。既然領導叫你來皮島商議事情,可是你卻不來,這明明就是不服從領導的指揮,這明明就是心裡有鬼,做賊心虛才不敢來。

沈世魁連夜上書朱由檢,“揭發”尚可喜賣主求榮、通敵叛國,妄圖投降後金。看來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關鍵是看你怎麼看,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吧!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檢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會投降後金

朱由檢

尚可喜與皇太極的交流

現在看來尚可喜如果不歸附後金,留在大明境內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唉,也只有大明的官員才能夠做出這種“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的事情了。尚可喜仰天長嘆道:“我們家族世世代代精忠報國、愛國愛民。可是嫉妒我們的人卻要置我們於死地,男子漢大丈夫又怎麼能夠坐以待斃、束手就擒呢?”

我們對尚可喜這個人也不要嗤之以鼻,求全責備,畢竟尚可喜是在被大明的官員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歸附後金的,這大概也只能夠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八個字來解釋了!

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十月二十四日,尚可喜派遣的使臣盧可用、金玉奎抵達了盛京,覲見皇太極,表示了願意歸附後金的意圖。皇太極在剎那之間變得超級興奮,感覺老天這幾年非常照顧他,不管有什麼好事好東西,都主動往他懷裡拋。

皇太極興奮過後,馬上給尚可喜寫了封書信。由於這封書信跟以往的書信不同,對本書有重要的作用,本人現在就將這封書信的內容詳細地展示給大家。當然為了將內容變得得幽默詼諧、生動有趣,本人將會用自己的寫作風格與敘事方式來描述!

後金大汗致書尚可喜將軍以及廣鹿島諸將:

將軍和諸將有效忠本汗和歸附後金的意願,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可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將軍與諸將也不一定能夠順利通過明軍的道道封鎖線,來到後金境內。

如果承蒙上天的眷顧與祖宗的保佑,將軍和諸將能夠順利來到後金境內,效忠本汗,為後金的繁榮昌盛,日益壯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那麼本汗也能夠保證將軍與諸將有機會加官進爵,封王拜相!還望將軍與諸將不要心存顧忌和猶豫,迅速行動,以防“遲則生變”的事情發生啊!

至於尚可喜收到皇太極的書信以後是喜出望外,還是搖頭苦笑呢?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本人也就不妄加揣測了,畢竟本人寫的是正史,而不是野史,本人是絕對不能夠敘述毫無根據的事情的!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一月八日,皇太極擔心尚可喜表示願意歸附後金不過是在忽悠自己。正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尚可喜那個傢伙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於是皇太極派遣車爾格、范文程、喀木圖等人前去打探尚可喜打算歸附後金的消息是否屬實。

其實就算皇太極不派遣車爾格、范文程、喀木圖去調查尚可喜歸降後金這個消息的準確性,尚可喜也已經在緊鑼密鼓,忙忙碌碌地準備歸附後金的事情了。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檢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會投降後金

范文程

正月十九日,尚可喜派人招降了駐守長山島(今遼寧省新金縣東南部)的明軍,當然尚可喜認為這還不夠,自己歸附後金以後,要想升官發財,鞏固地位,得到更隆重的寵信,自己就必須招降更多的明軍,使自己有受到皇太極賞識與重用的足夠資本與實力。

尚可喜還打算派人去招降駐守石城島的明軍,看來此時的尚可喜不僅是自己變壞了,而且還在引誘別人變壞,這讓本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現在社會許多引誘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尚可喜沒有閒著,皇太極同樣也沒有閒著。尚可喜歸附後金無論是對後金,還是對皇太極本人來說,目前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可是皇太極也有擔憂,那就是後金現在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糧食,養活尚可喜這群即將歸順後金的人。

這也不難解釋,女真是個遊牧民族,絕大部分人都是靠放牧與打獵為生,只有極少數人從事農業生產。雖然最近幾年來,歸附後金的漢人越來越多,開墾的荒地也急速增長,出產的糧食也是成倍的上升,但是最近幾年,前來歸順後金的蒙古人、漢人也是成倍的增長,後金早就把那些多出來的糧食拿來養活他們了,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糧食。

既然後金沒有多餘的糧食,那麼就找有糧食的人來出吧!於是皇太極將眼光放到了後金境內身世顯赫、地位崇高的貝勒臺吉身上。這些貝勒臺吉也非常識趣,一聽領導皇太極要他們交糧,他們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就乖乖地上交了四千多石糧食。

其實這也不能夠說是後金的貝勒與臺吉膽小如鼠、貪生怕死,誰叫皇太極是他們的領導呢?他們不交糧食又能夠怎麼樣。再說了,這是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民族,有利於百姓的好事情,他們理所當然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做。

僅僅憑藉四千多石糧食,就想養活尚可喜帶來的數千人,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可是這並沒有難倒皇太極這個傢伙,皇太極又將目光投向了後金的滿漢群臣。

當然向後金的滿漢群臣要糧食絕對不能夠像向貝勒臺吉要糧食那樣,拿了別人的糧食,還一分錢不付,畢竟這些貝勒臺吉士是皇太極的親戚,而後金的滿漢群臣都是外人。

皇太極在讓後金滿漢群臣上交糧食的同時,也付出了同等的費用。雖然花了很多白花花的銀子,但是總算將糧食湊夠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將尚可喜這群人接到後金境內了!

皇太極命令貝勒多爾袞、薩哈廉等人率領鑲白旗軍隊前去接應尚可喜。多爾袞和薩哈廉的運氣比較好,走在半路上就遇到了尚可喜,隨後護送尚可喜等人前往海州駐紮,沿途連一個明軍的影子都沒有碰到,更不用說明朝的大軍了,鑲白旗的軍隊自然不可能有什麼損失!

二月二十六日,尚可喜率領廣鹿、長山二島歸順後金的三千八百多人抵達海州,這也標誌著尚可喜正式脫離了大明的統治與管轄,成為了後金的臣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