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在古代封建王朝太平時期,造反成功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造反成功的王爺也只有朱棣一人而已。那麼,同樣是造反,為什麼朱棣能夠成功呢?原來這一切都是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功勞。

乙丑,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明史》

一,建文帝的“幫助”

其實,無論是兵力,還是後勤保障,以及輿論方面 ,建文帝都是佔優勢的。然而即使是這樣,朱棣還是造反成功了,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源於建文帝的“功勞”。那麼在朱棣成功的背後,建文帝究竟做了怎樣的貢獻呢?今天就讓小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朱允炆性格分析

錯用李景隆

有一句老話叫做“虎父無犬子”。但是李景隆的存在徹底詮釋了什麼叫將門無虎子,如果李文忠泉下有知,可能會再氣死一回。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打敗長興侯耿炳文,同年八月,建文帝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任南軍大元帥。於是李景隆帶領五十萬大軍浩浩湯湯的出發了。同年十一月,朱棣與李景隆在鄭河壩會戰,李大敗,撤回德州。這是第一敗。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明朝藩王形勢圖

建文二年,建文帝授予李景隆“專征伐”的權利,同年四月,李景隆合軍六十萬,駐守白溝河,這一次李景隆再次不負眾望,被朱棣打的丟盔棄甲。六十萬大軍折於李景隆之手,也讓造反初期的朱棣士氣大振,得以喘息。

景隆屢大敗,奔德州,諸軍皆潰。明年正月,燕王攻大同,景隆引軍出紫荊關往救,無功而還。帝慮景隆權尚輕遣中官齎璽書賜黃鉞弓矢專征伐方渡江風雨舟壞賜物盡失更制以賜。四月,景隆誓師於德州,進營白溝河。與燕軍連戰,復大敗,璽書斧鉞皆委棄,走濟南。斯役也,王師死者數十萬人,帝始詔景隆還,使景隆及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割地請和。 --《明史.李景隆傳》

但是事情永遠不會這麼簡單。在這次大敗之後,建文帝雖然免掉了大元帥的職務,但是並沒有對李景隆進行處罰,反而讓他鎮守南京城門。這時候的建文帝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李景隆和朱棣從小就是青梅竹馬,幼時的好友,因此在後面朱棣打到南京城的時候,李景隆打開城門,放朱棣大軍長驅直入。真的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李景隆

在小館看來,錯用李景隆是朱允炆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嚴禁斬殺朱棣

其實在靖難過程中,朱棣並非總是打勝仗,他也打過幾次敗仗。但是奇怪的就是朱棣總是能全身而退,如果從概率學的角度分析,可能性是不大的。那麼朱棣是怎麼做的每次都能逢凶化吉的呢?原來,在出兵之前,建文帝就特意交代過將士們,千萬不要殺掉朱棣,讓他背上殺親的兇名。於是在每次大戰中,將士們總是有意無意的避開朱棣。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朱允炆

其實現在看這句話真是十分搞笑,這是典型的想要享受權利,又不想履行義務。因此到最會弄巧成拙,讓朱棣總是能死灰復燃,最終造反成功。

勿使朕有殺叔之名。 --《明史》

朱允炆的這個決定,可以說是他對朱棣的另一波助攻了。

二,朱元璋的幫助

朱棣之所以可以奪得皇位,與朱元璋的一些決策也是密不可分的。

殺盡功臣良將,無人可擋朱棣

朱元璋此人在殺功臣方面可以說是十分出名的,其中在胡惟庸一案中殺掉李善長、唐勝宗等人,鞭死朱亮祖,藍玉案中殺掉一批能臣武將,最後只留下一些庸臣庸將。所以在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允炆身邊只剩下黃子澄,方孝孺這樣紙上談兵的人,領兵的也是像李景隆這樣的草包人物。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朱元璋劇照

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珊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具,族誅之。 --《明史》

與之相反的是,朱棣自小就在名將堆里長大,教他打仗的都是徐達,常遇春這樣戰神級別的人物。所以在靖難一役中,即使兵力相差懸殊,朱棣也能以少勝多。主要原因就是兩方統帥實力的差距。

設置藩王重鎮,擁兵自重

在殺完能臣良將之後,朱元璋為了能夠讓孫子朱允炆可以更好的治理天下,也為了防止元朝死灰復燃,設立了九邊重鎮(九邊重鎮是九位藩王,分別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九王)。朱元璋特許這九位藩王掌握重兵,本意是讓他們幫助建文帝守衛邊疆。但是事與願違,燕王利用這個政策暗地裡大肆招兵買馬,從而才有了造反的資本。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九邊重鎮

其實朱元璋的這個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是就像朱允炆問朱元璋的那句話“外人反我,叔叔護我;叔叔反我,那我該怎麼辦?”一樣。現實是殘酷的。

任用方孝孺,黃子澄輔佐獻文帝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頓大名,天暑雨,當不戰自疲。今其奏事適至,宜且與報書,往返逾月,使其將士心懈。我謀定勢合,進而蹴之,不難矣。”帝以為然,命孝孺草詔,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馳報燕。比至,燕王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徵四方兵,命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瑄以戰艦降燕,燕兵遂渡江。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興復。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明史.方孝孺傳》

從《明史》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方孝孺、黃子澄是非常有骨氣的人,但是同時又是兩個紙上談兵的人,缺乏實戰能力。兩個人可以幫助建文帝治理國家,但是卻不能夠幫助他擊退強敵。這就是典型的用錯了人。再加上太祖讓朱允炆從小和黃子澄一起長大,養成了一身的迂腐氣息,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打贏“混混”燕王。

朱棣造反為什麼能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建文帝和朱元璋的“助攻”

黃子澄

黃子澄總共舉薦了兩次李景隆,也是這兩次舉薦,將南軍徹底帶入失敗的深淵。因此,紙上談兵終歸是紙上談兵,他們在一次一次判斷失誤的基礎上將朱棣送上皇位。

其實朱棣之所以能夠造反成功,登上皇位,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歷史就是這樣,充滿偶然,但是卻又是這麼必然。

參考書籍:《明史.太祖本紀》

《明史.恭閔帝》

《明史.方孝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