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人,股權分配、激勵、融資、轉讓(第2版)

人才資本化是向內盈利的正道

合夥人,股權分配、激勵、融資、轉讓(第2版)

任正非是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在1995就開始奉行股權激勵,因此華為不缺人才、資金,因為有了共同進退、共創共贏的人才團隊,所以不缺市場、客戶。華為做了很好的示範,用股份換來人才、士氣、業績、事業。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持續的老齡化,高價值的人才開始變得更加稀缺和珍貴,把人才用好了、增值了,人才就是資本,反之就變成了成本。但企業的股份並非稀缺,老闆幹好了一家公司,股份分的差不多了,可以註冊第二、三家公司,只要妥善做好股權佈局,關於公司治理、股份分配等都不是什麼問題。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名白領的文章,他說自己現在阿里工作,月薪2萬,但是有同行開價5萬挖他,他表示十分糾結。因為除了月薪,他還在阿里擁有期權,一年算上工資加期權,收益也在50-60萬,其實跟這家同行開出的條件相差無幾,只是每月到手的收入有差別而已。最後,他還是決定留在阿里,畢竟他對阿里是認可的。

合夥人,股權分配、激勵、融資、轉讓(第2版)

從這個案例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差別在哪裡?阿里給的薪酬只有2萬,擔這是利前的成本支出,雖然員工年度總算下來可望得到50-60萬的收入,但是有一半多的收入(即期權分紅)是利後的分享。如果團隊不能齊心協力創造和維持利潤,員工的這部分分紅就會打折,甚至可以低很多。但是同行支付的月度薪酬5萬,這可是利前的工資費用,無論員工的績效優劣、企業經營成果好壞,對員工而言都是旱澇保收。

企業要懂得通過股權激勵相應降低利前的支出,放大利後的分享,實際上就是人才資本化的設計。將人才變成資本,是“以人為本”和經營人才的最高境界。

合夥人,股權分配、激勵、融資、轉讓(第2版)

我經常說,薪酬要組合,激勵要疊加。股權激勵是對激勵的重要補充,員工不僅需要短期激勵,還需要中長期的激勵。而且,層次越高的人才更需要歸屬感和發展空間。股權、股份面向未來,解決了人才對未來認同的需求。老闆凝聚了一幫共同發展、共同經營、同甘共苦的核心人才,自身的壓力和風險可得以釋放。

給員工分享剩餘價值的權力,同時也給予他們擔當的責任。在企業需要變革、轉型的時候,有了共同利益的員工,會更加理解企業的現狀、願景、使命,放下眼前、局部和小我的利益,支持公司追求大局、長期和更大的利益。

當人才得予穩定,當人才有了共同的目標與利益,當人才獲得的不再只是月薪、死工資,當人才開始按自己的貢獻與價值分享利潤時,在企業內部就形成了一股合力,將企業推向可持續經營的高地,更好地做大盈利水平。

中國績效研究院院長:李太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