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丨石嘴山市整治“散乱污”企业 为绿色发展留白

市县动态丨石嘴山市整治“散乱污”企业 为绿色发展留白

市县动态丨石嘴山市整治“散乱污”企业 为绿色发展留白

生产规模不大、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管理粗放、布局没有统一规划,这样的企业被称之为“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是提升石嘴山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一战,更是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战。

“今年以来,石嘴山市铁腕整治‘散乱污’企业,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原则,对崇岗长胜煤炭集中区、红果子片区、西大滩片区的‘散乱污’企业全面实施整治。”石嘴山市工信局副局长王国斌说,全市摸排“散乱污”企业668家,2019年确定了整治273家“散乱污”企业的年度目标任务。

截至11月中旬,整治“散乱污”企业213家,完成年度整治任务的78%。随着年底临近,这项工作的成绩单正在持续不断地刷新中。整治“散乱污”企业的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宁夏金石通有限公司位于惠农区红果子片区,是一家生产销售硅铁、硅锰合金和碳素制品等产品的企业。曾经,因废料和原料无序堆放,老旧设备一直闲置着,“脏乱差”成了企业最大的“伤疤”。如今,经过整治,企业面貌焕然一新。高高竖起的防风墙将厂区和生活区隔开,干净整洁的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整体划一。以前坑洼不平的道路被平整宽敞的水泥路取代,还栽植了树木、建起了凉亭。“我们建设新厂房,购买新设备,改变以往露天式生产方式。”宁夏金石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市县动态丨石嘴山市整治“散乱污”企业 为绿色发展留白

与宁夏金石通有限公司一样,石嘴山市不少“散乱污”企业的主打产品都与煤相关。因其生产的特殊性,加之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很容易沦为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中的“牛皮癣”,屡治屡犯。整治“散乱污”企业这场战役打响后,为了“治愈”这些昔日的“顽疾”,防止“病情”反弹,石嘴山市制定出台了《石嘴山市健全完善“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标准和规范,建立“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效机制。各县区对照“散乱污”企业台账建立“一企一档”,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分类施治,细化时间节点、明确整治时限和责任人,通过约谈、下达通知书等方式,对问题企业进行整治。同时,采取日常巡查与不定期夜查相结合的方式,实地查看“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实效。现场巡查中,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及时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督促尽快完成整改任务。

石嘴山市把“散乱污”企业的整治作为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清除“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实现了各工业园区“换血排毒”式的自我净化。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工信厅“散乱污”企业整治资金5000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1000万元,全力支持“散乱污”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生产工艺装备升级改造。通过树立整治标杆企业,组织观摩学习,开展互查互比互看,有效推动工作落实。石嘴山市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我革命,由后进变先进的一家企业。

2018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石嘴山市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治理不达标,当即责令其停产。客户随之流失,公司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压力,公司迎难而上。“这一年多,我们投资2700万元进行环保整改,推倒一切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及生产设施,以国内行业最高标准、最新技术为目标,全方位对环保工艺和设备进行升级。”公司董事长庞林茂说,客户得知公司积极落实环保整改的态度,亲眼目睹治理效果后,纷纷恢复了与公司的合作。

日前,记者在该公司看到,新建设的1790平方米原料堆场封闭厂房和4000平方米活化炉封闭厂房均已经建成投运,生产作业区约100亩地面全部硬化,8台炭化炉炉头、炉尾等存在烟气逸散的部位全部进行封闭。该公司还投资建立安全环保监控中心,数据收集装置实现联网接受监管。

石嘴山市绿源恒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的例子有力证明了一个事实——环保治理与工业经济发展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和博弈”,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散乱污”企业整治维护了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让企业摒弃了以牺牲环保降低成本的投机心理,扭转了劣币驱良币的恶性竞争局面,将市场空间留给社会责任感强、环保达标的企业,维护了公平正义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推动石嘴山市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为绿色发展留下了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