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籍慈善家李陆大

安溪籍慈善家李陆大

李陆大

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慈善家

李陆大(1923-2007),1923年生于安溪县湖头镇湖二村。

7岁丧父,由慈母姚闸(卡)教养成人。

早年在其父李瑶悌(号和声)创办的慈山小学读书,后就读厦门双十中学和集美中学,深受陈嘉庚爱国兴学精神的影响。

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系。

先在安溪蓝溪中学任庶务处主任,后在集美财经学校任教。

1957年,李陆大前往香港,与胞兄李尚大先后在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创办公司,经营木材、房地产、食品厂和金融业等。

安溪籍慈善家李陆大

后定居新加坡,创办和声有限公司,发展为和声集团公司,其任董事长,成为著名实业家。

李陆大自幼耳濡母亲的谆谆教诲,以扶贫济困、广施爱心、造福他人和社会,为做人立世之本,并毕生以此自律。

他曾说:“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这里是我的根之所在。

我虽然旅居海外多年,中国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当我在外创业略有成就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故乡和故乡的父老乡亲奉献绵薄之力。”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政府落实了侨务政策。

安溪籍慈善家李陆大

1985年起,李陆大就与胞兄李尚大捐资兴建慈山学校的小学和初中部校舍;创建泉州慈山财经中专校舍,捐建蓝溪中学教师宿舍“和声楼”,捐建长坑乡衡阳学校、衡阳村公路,湖头“和声大桥”,湖上乡慈恩学校及多座桥梁。

李陆大非常注重家乡的教育事业。在他捐建慈善事业中,学校最多。

其在安溪捐资兴办学校的公益事业有:安溪一中景昀科学楼、吴思敏图书馆、吴伯桢电教馆、李振羽艺术馆、瑞璧楼、昆祝楼、炳悌楼、吾文楼、吴伯桢教学楼共9座大楼;

蓝溪中学振羽楼、瑶闸楼,与其内弟、内侄捐建树彦楼、金乌科学楼等;俊民中学和声楼、振羽教学楼、学生宿舍、膳厅和图书综合楼;

湖二小学等多所小学校舍、慈山幼儿园和安溪第三幼儿园校舍等。

安溪籍慈善家李陆大

安溪县城颖如大桥

此外,李陆大在大陆捐建的教育设施有: 捐建集美大学陆大楼、集美校友会集友大厦,

捐赠集美财经学校、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建筑技工学校等,资助福建师范大学200名贫困生,捐资扶助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发展教育事业。

李陆大捐资兴办的其他公益事业有: 捐建安溪县城颖如大桥,湖头振羽大桥、瑶闸大道;

捐资修缮安溪文庙及明伦堂、湖头贤良祠及李光地故居新衙等;

捐赠湖头医院医疗设备,捐资助建官桥医院侨光大厦;

安溪籍慈善家李陆大

捐资筹建湖头振羽医院(后建成安溪北线规模最大的陆大医院);

厦门中山医院振羽制剂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等。

李陆大将慈善当成毕生最重要的事业去经营,关心每一所捐建的学校、医院建设和发展,常常深入项目现场勘察建设细节。

特别是晚年时,每年必定3-5次前往安溪,亲自检查公益事业进度,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真正为百姓造福。

李陆大尊崇祖宗,富有孝心,敬老尊师,待友诚恳。

他捐建湖头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立老年活动基金,购买寒衣分发给年老长者,帮助许多乡亲解决生活困难。

1988年起,每年春节在安溪县城举办“迎春敬老宴”,连续18年,受宴请多达5万多人次。

1996年起,每年春节在湖头举办敬老宴会,宴请李氏家族老人,并为1000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分发红包(李陆大逝世后,由和声基金续办)。

1994年,李陆大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扶贫巨资。

根据该会提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该台发现编号为“3609”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

1996年4月,在北京举行“李陆大星”命名典礼。

从此,“李陆大星”和“陈嘉庚星”等一起长驻宇宙,同辉日月。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此题书“扶贫济困,功在千秋。”

1999年,国际杰出领导委员会表彰李陆大对当代社会的卓越贡献,宣布他获“杰出领导奖”,其名字被选入国际杰出领导委员会名录。

李陆大为公益事业贡献巨大,多次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捐资办学”纪念奖章,“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奖匾、荣誉证书。2004年3月受到福建省政府立碑表彰。

2007年2月16日,李陆大在新加坡逝世,享年84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