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荒山禿嶺變成城市“綠肺”

把荒山禿嶺變成城市“綠肺”

西寧南北兩山披滿綠裝。 西寧南北山綠化指揮辦公室供圖

每到夏天,西寧南北兩山上,一株株楊樹、山杏、海棠覆蓋山頭;一行行油松、圓柏、雲杉如同士兵般整齊佇立;一抹抹綠色將西寧南北兩山披滿綠裝。荒涼不再,綠意盎然,綠色已成為最美的底色。

然而,在30多年前,這兩座山還是荒山禿嶺,“寸草不生、山黃、風黃、水黃”——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1989年,省委、省政府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決定重塑湟水谷地綠色走廊,啟動西寧南北山綠化這項造福青海人民、對西寧發展建設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性工程。

無水、無電、無路,基礎設施是空白;一無經驗、二無技術支撐的一系列難題。啟動初期,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們眼前是這樣的境地,面對的是一系列的難題。

但他們毫不氣餒,鬥志昂揚,他們要在一張白紙上畫上最美的圖畫。

30年寒暑更迭,他們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改寫了山河面貌,用信念和執著、汗水和智慧造就了一支忠於職守、甘於奉獻、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隊伍。

30年不懈努力,如今的南北兩山儼然一個巨大的“綠肺”源源不斷地向西寧市民輸送著新鮮的空氣,這個曾經的荒山禿嶺已經成為西寧的綠色生態大屏障。

凝心聚力 艱苦奮鬥

西寧南北兩山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加之沒有植被覆蓋的山體經過幾百年的風吹日曬,造成岩石裸露、鹽鹼泛出、土質乾旱貧瘠,造林綠化難度十分大。

荒山沒有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了路,綠化區處處留下了他們辛勞的身影;

種樹需要水,大家手拉肩扛鋪設灌溉管道,3100餘公里的輸水管道每一米都有他們辛勤的汗水;

造林地土少石多、山勢陡峭,大家就平整土地,背土填埋,運土改良,硬生生在寸草不生的荒山上種活了樹,育成了林,在高寒乾旱、土壤貧瘠的惡劣條件下實現了生態逆襲。

“我們所站的這個位置現在綠樹成蔭。原來就像老照片上一樣,什麼都沒有。由於風沙大,這裡的黃土長期裸露在外,種植的苗木成活率卻很低,成為造林工作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2014年,指揮部辦公室通過採取工程造林,我們採取管道運輸進行換土並選擇適合栽植的圓柏、檉柳,採用索道進行運苗,大家費了很大功夫才保證了苗木的成活率。”西寧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綠化處處長朱洪傑說。

傳承光榮 甘於奉獻

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之初,由熟悉情況、富有經驗的省級老同志擔任顧問指導南北山綠化工作,這些老同志兢兢業業,親力親為,對工程建設傾注了巨大熱情,付出了巨大心血。馬萬里、尕布龍、汪福祥、馬元彪等顧問被青海省政府授予南北山綠化特殊貢獻獎。

誰都沒有忘記,1993年,青海省原副省長尕布龍同志從省級領導崗位退休,擔任了綠化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他把指揮部辦公室搬到北山腳下,全身心投入到了南北山綠化事業,他親自上山挖坑栽樹、修路整地,並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種草植樹,這一干就是10年。2001年尕布龍同志被授予黃河母親獎,2016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在尕布龍精神的感召下,我省各級單位和各個部門也紛紛加入到綠化隊伍中,為西寧南北山綠化揮灑著汗水,每年的初春時分植樹時節和秋季補栽,各單位廣大幹部職工積極主動參與植樹綠化工作。近期,又有很多單位的職工正摩拳擦掌,準備抓住秋季補栽時機,上山參與植樹造林。“我們也在轄區各區域內為大家準備了相應苗木,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積極參與綠化工作。”西寧市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說。

從西山造林點到南北兩山,從楊溝灣到陰山堂,從鳳凰臺到寧壽塔,綿延的群山綠意盎然,古城西寧處處充滿著勃發的生機。

在北山綠化點,當年尕布龍親手栽下的苗木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工作人員說,你看現在的生長規模,就能看到當年綠化人的不易。在北山上,許多區域的綠化已初具規模,每一顆大樹都印證著西寧南北山綠化30年帶來的喜人變化。

全民動員 代代揮鍬

“北山愚公”精神影響了指揮部辦公室全體工作人員,湧現出太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多少次,他們為栽植耐寒耐旱的沙棘、檉柳、檸條,被尖銳的硬刺扎滿手掌,劃破皮膚,回到家中,才感到火辣辣的疼。多少次,為督促水利工程建設進度,他們飢腸轆轆,堅守在工地直到滿天繁星。

水,是植樹的關鍵,對於乾旱少雨的西寧更是如此。為保證水利工程質量,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緊盯每一個環節。指揮部辦公室只有8人,每個人都身兼數職、一專多能。他們春天看苗栽樹,夏天防洪管護,秋天補植補栽,冬天防火防凍。多年來,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規程。

指揮部辦公室工程處幹部溫維智說,水是支撐南北山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修建了27座提灌站,主要就是將渠道的水引到山上,通過蓄水調節方式,進行人工灌溉。確保所種的每一棵樹都能夠成活。

“只有充分利用豐富的綠色資源,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才能為社會積累更多綠色財富,讓各族群眾充分享受生態實惠。”擔負著西寧市東大門塔爾山綠化任務的西寧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從2014年開始,連續被評為“全省綠化先進單位”。該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必須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加大環保科普知識進學校、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倡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植綠護綠的行動中來。”

青海綠通實業有限公司在2000年承包了西寧市城西區火燒溝西山333.33公頃荒山、荒坡生態綠化工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昔日的荒山、荒坡已不復存在,整個綠化區鬱鬱蔥蔥,生機盎然。公司一方面繼續做好綠化工作,擴大綠化區面積,提升景觀檔次,為全省生態建設略盡綿薄之力;一方面以保護為前提充分利用綠化區林地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開發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20多處,開展林下藥材種植、野生草本花草茶的種植及產品研發,為公司走上可持續生態建設道路奠定了基礎。

求真務實 攻堅克難

為加快南北山綠化進程,指揮部辦公室在綠化工程建設中堅持按自然規律辦事,創新工作,採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與旱作林業相結合的方式,構建以針葉林為主,闊葉林為輔的穩定植物群落體系,最終探索出高寒乾旱地區綠化建設造林模式和規程,形成了“水、土、路、樹、技、管”六字綠化方針。

為適應現代林業發展需求,他們又積極致力於研發西寧南北山綠化工程空間大數據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南北山綠化工程相關地理信息數據統一管理,真正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與防控體系。

這些變化的背後,靠的是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這個堅強的戰鬥集體,靠的是堅持和執著,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鍥而不捨的精神。至2018年,南北山一、二、三期綠化工程造林總面積達到34400公頃(51.6萬畝),截至目前,西寧市行政區域內荒山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7.2%增長到了79%,南北山綠化工程成為高原生態建設的典範,被全國綠化委員會確定為“全國義務植樹示範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鄉土針葉樹為主,喬灌結合、針闊混交的山地森林生態體系。

30年,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完成了荒山變青山的轉變;

30年,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生動詮釋了 “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更凝成了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求真務實、鍥而不捨、接歷前行的兩山精神。

千秋偉業造就英雄集體,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多次榮獲省部級獎勵,2009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等四部委聯合授予“人民滿意的先進公務員集體”,2016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